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牛学第4章 乳用母牛的饲养管理

养牛学第4章 乳用母牛的饲养管理


2、牛奶的物理性质
(1)色泽与气味:白色或微黄,清香。 (2)比重:以 20 ℃ 牛奶与同体积 4 ℃
水的质量之比。
(3)酸度:以 “ OT ” 表示,用 0.1N 的
NaOH溶液中和 100ml 牛奶,所消耗的毫升数即 为该乳样的酸度数。 新鲜牛奶酸度为 16~18 OT(ph值6.5~6.7)。 奶的酸度越高,对热的稳定性越低。
挤奶设备的清洗与消毒
1、预冲洗:挤奶结束后立即用40℃温水冲洗设备。
2、碱洗:接着循环碱洗8~10分钟,水温80 ℃。 3、酸洗:目的去除结垢,水温40℃, 1~7次/周。 4、水洗:洗去残留的洗涤剂。 5、消毒:挤奶前用含200mg/kg氯的水清洗消毒。
三、每天的挤奶次数
根据乳腺的泌乳特点以及劳动力条件,目前 一般多采用每天挤奶两次或三次,每次挤奶间隔 尽量相同或相近。
86~89% 11~14% 3.5%
乳脂肪以球状浮在奶中,直径约 3~4 微米, 1ml 牛奶中约含 20~50 亿个脂肪球。其中的挥发 性脂肪酸是奶香味的主要来源,并易吸收空气中 的异味。 蛋白质中 80% 以上是酪蛋白,在弱酸或皱胃 酶的作用下会发生凝固。酸乳的制造中即是由于 乳酸菌把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酪蛋白凝固。 牛奶中钙的含量较高,多以柠檬酸钙的形式 存在,易于被消化吸收。
3、安装电风扇
可促进牛舍通风和牛体散热。
4、喷水淋浴
直接给牛体喷 水淋浴能有效地减 轻热应激,如与风 扇相结合效果更佳。
5、饮冷水
利用温差传导散热,减少热负担,提高食欲。
6、夜间凉爽时加喂饲料
补充白天由于天气炎热造成的采食量下降, 避免白天大量的消化代谢产生的体增热加重热应 激的影响。
六、饲养方式及设备
产后头3天以优质青粗料为主,精料量与干 奶末期相同,从第4天开始,食欲逐渐恢复旺盛, 按每多产2.5kg奶则相应增加1kg精料的比例增加, 直到再增加精料,而奶量不再增加时,维持这一 精料喂量至奶量下降时再相应减料。 该期的精料用量较大,优质粗料供母牛自由 采食,精粗比为60 : 40,低产牛则为50 : 50。
泌乳初期母牛的产奶量上升很快,泌乳旺盛, 通常在产后4~8周出现产奶高峰,而干物质采 食量高峰则出现于产后 10 ~ 12 周。这种养分的摄 入量滞后于泌乳需要量的现象,造成养分入不敷 出,使得母牛动用体脂和蛋白质来产奶。在产奶 高峰时,体重下降到最低点。
一 般 母 牛 约 减 重 3 5 ~ 5 0 kg , 高 产 牛 可 达 100kg以上。
A、用5%碘酒浸一下乳头。
B、从乳头管注入青霉素软膏或水剂。
此法要注意乳房的变化,乳房最初充胀,只 要不出现红肿疼痛、发热、发亮即可。3~5天后 乳房内积奶逐渐被吸收,约10天左右乳房收缩松 软,处于休止状态,说明停奶完成。 如出现过分红肿、滴奶等现象,应再挤净后 加青霉素眼膏封闭为好。 对产奶量很高、正患或曾有乳房炎的母牛不 宜使用。 由于简单方便,在生产中广泛采用。
2、产后0~70天的饲养管理
刚产后的母牛身体虚弱,消化机能和繁殖机 能都需逐渐恢复,食欲很差,可喂给温盐麸皮粥, 以利体力和消化机能的恢复。
高产母牛产后3天内不可将乳汁挤净,以防 产后瘫。第1天约挤出5 kg ,够犊牛饮用即可; 第2天挤出乳量的 1 / 3 ;第3天挤出 1 / 2 ;第4 天挤出3/4或挤完。
四、干奶期的饲养管理
1、干乳意义
泌乳牛在下一次产犊前有一段停止泌乳的时 间,称为干乳期。干乳期一般为60天。 (1)保证妊娠后期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营 养需要。
(2)进一步改善母牛营养状况。 (3)进行乳腺分泌上皮细胞的更新,为下 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作必要准备。
据测定,无干奶期连续挤奶的母牛,第二胎 的泌乳量会下降 25%,如再不干奶,第三胎则下 降 40%。
用 试 剂 检 查 乳 房 炎
检查乳房炎
二、挤奶方法
(一)手工挤奶
1、压榨法
又称拳握法,先用食指和拇指紧握乳头上端, 堵住回流,然后用中指、无名指、小指将乳头内 的奶挤出。
2、滑榨法
又称滑下法,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乳头 上端,向下滑动,将乳挤出。此法对乳头的损害 较大,适用于乳头短小者。
手工挤奶时的握力约15~20kg,挤奶速度为 80~120次/分钟,由慢到快,最后又变慢。
(一)拴系式饲养
拴系式牛舍亦称常规牛舍。母牛的饲喂、挤 奶、休息均在牛舍内进行。
1、拴系方式
常见的有杆式颈枷法和链式颈枷法两种。
2、排列方式
分单列式、双列式、四列式等。最常用的是 双列式。 根据母牛
站立方向的不
同,又分为对 尾式和对头式 两种。
3、其它设备
在对尾式牛舍中,从一侧往里依次是:给饲 通道→饲槽→牛床→粪尿沟→中央通道。
此法与传统的饲养法相比,加精料早而且快, 用“预支”养分的方法“引导”产奶新高峰的出 现,提高了母牛的产奶量,所以称为引导饲养法。 传统的饲养法,母牛产前只喂很少精料,产 后若食欲正常,每天增喂 0.5 ~ 1kg ,若食欲不良, 则不能加料,其精料量控制在每产3斤奶投给1 斤精料。并认为产后加料催奶,会影响母牛健康, 引起产后瘫。
由产犊后的第一个 10 周为泌乳初期。是产奶 量迅速达到产奶高峰的时期。
1、产前15天的饲养管理
产前15天属于围产期阶段。
产前 15 天开始,在原来每天喂给奶牛精料 1~2kg的基础上,每天增加0.5kg精料,所用的 料应与产后的料相同,直至达到体重1~1.5%为 止。
优点是可使瘤胃微生物提前适应产后高精料 的饲喂,同时可贮备部分营养成分。 为预防奶牛产后瘫,可控制钙、磷的用量, 每日喂给40g钙、25g磷。
(2)提高粗饲料品质
粗料越差,不但消化率低,且影响采食量。
(3)添加油脂或甜味剂
4、母牛产后的配种
母牛产犊后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恢复繁殖机能, 才能够再次发情配种。据统计,产后第一次发情 在60天以内的约占40%,61~90天占40%, 以上的占20%。 在产犊1个月后开始观察母牛的发情,以便 及时配种,产后85天内配上种可做到一年一胎。
采食槽改进
4、优缺点
优点:
(1)能做到个别饲养,分别对待。
(2)母牛如有发情容易发现 (3)防寒效果好。 缺点: (1)耗费劳力较多。
(2)牛舍造价较高。
(3)乳房易受损伤。
(二)散放式饲养
1、牛舍布局
除挤奶外,其余时间不加拴系,可自由活动 与采食。 一般包括
休息区、饲喂区、 挤奶区等。
2、挤奶设备
3、干乳期的饲养管理
(1)干乳前期的饲养管理
自停奶之日起至泌乳活动完全休止乳房恢复 正常松软为止。约 1 ~ 2 周。饲养要求:满足干乳 牛营养的同时不喂多汁料及副料,以青粗料为主, 适当搭配精料。
加强运动,洗刷牛体时防止触摸乳房,密切 注意乳房变化。
(2) 干乳后期的饲养
自干乳前期结束至分娩前为止。对膘情差的 牛适当控制青粗料,加喂一定的精料,加喂量应 根据当时母牛膘情、健康、食欲及预期产奶量来 决定。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母牛应有适当的增 重,至临产前应达8成膘,健壮而不过肥。
三、泌乳后期的饲养管理
产后141~305天为泌乳后期。产奶量继续下 降,营养供应以粗料为主,精粗比约为30 : 70。 此时母牛已进入妊娠中后期,体重的增加约 为500~750g/天。此阶段母牛利用代谢能转化为 增重的效率(74%)高于干奶期(58%)。 从饲料利用率来说,恢复体重可在该期进行, 但又要防止母牛过肥,保持中等以上膘情即可。
当 40 天>干奶期或干奶期> 75 天时,都会 影响母牛的终生产奶量。
2、 干乳方法
(1) 逐渐停奶法
在计划停奶前1~2周,通过改变日粮组成 (减少多汁料、精料,限制饮水、增加干草); 减少挤奶次数及饲喂时间;停止按摩乳房、改变 环境等,以抑制乳分泌活动,最后停止挤奶。
(2) 快速停奶法
在停奶之日最后一次挤乳时,认真按摩乳房, 将奶挤净,将乳房乳头抹干净,并对乳头进行一 定的消毒等处理后即停止挤奶,并保持环境清洁。 消毒方法:
采用人工 挤奶或移动式 挤奶机挤奶。
第二节
挤奶技术
一、清洗与按摩乳房
开始挤奶前,首先用水、毛巾清洗乳房,在 洗擦过程中起到按摩和刺激作用,使乳房膨胀, 皮肤表面血管努张, 呈淡红色,这是引起
排乳反射的象征,要
立即迅速地挤乳。
因近乳头的奶含细菌较多,且为了检查乳房 炎的需要,第1、2把奶要挤到玻璃杯上不要, 不允许挤在牛床上或挤奶员手上,以防交叉感染。
但实践证明,重要的不是产后限制饲喂,而 是在产前把牛养壮,并习惯于采食较多的精料, 就不会引起发病,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母牛的产奶 潜力,提高产奶量。
但并不是所有的母牛都对引导饲养法有良好 的反应。对于泌乳潜力大的高产牛的产乳量提高 有很明显的效果;但对低产牛效果不大,且易导 致过肥。
3、母牛体重的下降
产 奶 量 40 30 20 10 0
产奶量 干物质进食量 体重
单位:kg 干物质 进食量 体重 20 17 14 11 650
625
600
575
12
1 2 3 4
9 10
为避免母牛体重下降过多,可用下法:
(1)增加精料量
但最多不能超过总量的70%,精料过多会发 生消化机能障碍、酸中毒、产奶量下降等问题。 精料>50%时,在精料中添加碳酸氢钠(1.2%) 与氧化镁(0.7%)等缓冲剂有一定作用。
产后3个月仍未发情的必须进行检查,查找 原因。
二、泌乳中期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后第11周~20周为泌乳中期。此时泌 乳高峰已过,而干物质量达到高峰,奶牛食欲旺 盛,体重开始恢复。产奶量每月下降4~10%, 高产牛下降慢,低产牛下降快。 精料按产奶需要供应,每下降2.5kg奶减料1 kg,不可看到奶量一下降就急于减料,目的是控 制产奶量下降,保证稳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