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镇小微企业创业园区建设项目总论1项目名称及编制单位1.1项目名称新兴镇小微企业创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2编制单位盘锦东旺沥青有限公司1.3项目承办单位盘锦东旺沥青有限公司1.4项目地点大洼镇新兴镇山水水泥厂东侧。
1.5项目建设内容镇小微企业园区内厂房(二、三楼)、办公区、园区路道,园区供电、供排水、供暖线路,生活垃圾处理、及园区管理办公楼等。
1.6项目建设环境分析1.6.1政策优势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占据全国企业户数99%的小微企业发展成就斐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活跃市场的重要主体、大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重提振兴东北并相继出台了众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各种小微企业园区、孵化园区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兴起,呈现一片向荣景象。
1.6.2区域优势新兴镇地处大洼镇西北部,东邻市区、南毗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西北两侧被双台子河环绕。
新兴镇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3℃、降水量645毫米;地处大辽河、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形成的滨海平原之上,无山无岗、地势平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是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中心地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盛产有机大米、河蟹、苹果梨、食用菌等农产品。
镇内路网交错纵横,308省道、大锦路、环海路、兴一路贯穿全境,盘海营高速公路斜穿境内;北距盘锦火车站22公里、沈阳桃仙机场120公里,南距盘锦新港、营口港35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利于企业发展。
1.6.3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一)小微企业是解决新增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大量涌现,目前已超过1000万家,加上3800多万个体工商户,其从业人员已近2.8亿。
小微企业就业门槛低,具有很强的吸纳就业能力。
在我国,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我国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岗位,是解决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力量。
(二)小微企业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小微企业一头连着经济繁荣,一头连着社会稳定,在增加居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弘扬创业精神、推动技术进步、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的成长起来,使我国的实体经济更加的稳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技术管理人员不断成长,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
(三)小微企业是推进创新的重要力量。
大企业的创新有着很大的经济风险,小企业家底薄,不怕死、勇敢,它的创新风险远远低于大企业。
来自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截至2010年年底的一个统计显示:小微企业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四)小微企业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共有1023万户小微企业,这些分布在城乡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吸容的就业人数超过2亿,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
(五)发展小微企业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2012年初,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着力点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我国1023多万户小微企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
小微企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包括84个行业大类、362个行业中类和859个行业小类。
1.6.4小微企业发展瓶颈(一)土地资源紧张近年,用地指标收紧,企业用地门槛越来越高。
发展势头较好的小微企业虽有增资扩产的计划与意愿,但“一地难求”的情况十分普遍,小微企业用地面积较小,注重租赁成本,一般是“哪里有地,哪里走”,“哪里便宜,哪里走”,加之集约及专业的工业园区,一般政策上向大中企业或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企业倾斜。
因此,在缺乏政府统筹的前提下,小微企业的分布往往是凌乱分散,见缝插针,在厂房场地的优化设计、设备投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也都力求精简,导致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都较为简陋,这一定程度影响到小微企业对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也阻碍了产业的优化布局。
(二)资金链紧张小微企业存在资金链持续紧张,融资困难。
在竞争激烈化并高度资本化的今天,融资难题不予解决,无可避免要严重制约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贷款依然困难。
这是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由于实力薄弱,再加上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根本不具备对金融机构的议价能力,甚至很难进入正规金融机构的“法眼”。
二是用资更加昂贵。
这是小微企业当下面临的严峻现实,由于难以享受银行的服务,无可奈何之下,小微企业不得不从民间借贷。
三是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大。
这是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众多小微企业原本背负高利率的借贷或融资,往往还得使用担保或质押,压力巨大。
1.6.5建小微企业园区,应对小微企业发展瓶颈。
小微企业面对各种新旧挑战,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如何解决制约因素,成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建小微企业园区,已是各地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一)小微企业园有效的节约各种资源。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小微企业凌乱分散成为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
用地指标收紧,企业用地门槛增高的情况下,发展势头较好、用地面积较小、注重土地成本的小微企业“一地难求”情况十分普遍。
而集约化及专业化的工业园区,一般政策上都倾向于大中企业或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因此专为小微企业建立的工业园区能有效的解决用地紧张问题。
小微企业园的配套优势更为明显,有着整合资源,节约生产成本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微企业园容易形成产业集聚,利于企业壮大。
产业集聚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就是它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甚至可以认为,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标志。
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加工业和服务。
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服装等行业,并且有着复制能力强,极易培育等特点。
在同一个地方,很容易形成产业规模,形成产业聚集。
(三)小微企业园聚众效应,能获得更多的金融政策。
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普遍较差,多数企业可供抵押的土地、房产、机械设备等不动产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评估值偏高等情况。
而在统一的园区,有园区成立统一的资产担保公司,加之政府的政策支持在相当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问题。
结合地缘优势,内地小微企业园区受制约因素更小,有着更大的上升空间。
相对而言,内地的用工较沿海便宜,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广大的消费市场,具备大量发展小微企业的条件。
二是有着巨大的后发优势,兴建小微园区有着较多的产业选择,形成产业聚集高地。
1.7 结论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政策,将有力促进镇内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有利于带动经济贸易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将各类型企业进行集中管理,利于镇内自然环境治理,有助于提生镇内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2 地理环境及区域经济概况2.1地理环境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东北邻鞍山市辖区,东南隔大辽河与营口市相望,西、西北邻锦洲市辖区,南临渤海辽东湾。
市区距沈阳155公里;西距锦州市102公里;南距营口市65公里,鲅鱼圈港146公里,大连港302公里;东距鞍山市98公里。
地埋坐标为北纬40°39′~41°27′、东经121°25′~122°31′之间。
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2.75%新兴镇地处大洼镇西北部,东邻盘锦市区、南毗双台子河口自然保护区、西北两侧被双台子河环绕,区域面积65.2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
辖区总面积65.2平方千米,其中:稻田4.9万亩、苇田2500亩、养殖水面500亩、保护地菌菜种植面积3000亩、果树面积1000余亩。
劳动力9690人,其中:从事农业的6795人、工业的665人、建筑业的139人、商业的1161人、服务业的930人。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5人,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33人,其中:工程师8人、农艺师9人、其它15人。
内设9个行政村,34个村民组,22个自然屯;9个镇直事业单位,镇垂直管理单位8个。
2.2经济概况新兴镇工业项目集聚区是新兴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自2007年成立以来,集聚区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产业规模日趋扩大,形成了以成品水泥、水泥建材、石油化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4亿元,贡献镇级财政收入550万元,现已成为新兴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增长极。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
打造了有机稻米、皮毛动物、河蟹养殖、苹果梨、棚菜、食用菌及家禽养殖七个优势品种,形成了兴岗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
申请了棚菜、食用菌、水稻、河蟹产品的有机和无公害产品认证,“腰岗子”牌有机大米、生态河蟹,“新兴”苹果梨享誉海内外,产品遍及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各大城市,并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
现代商贸逐步形成。
“新兴中学”教学质量和重点高中升学率逐年走高,全国各地学子纷纷慕名投学。
围绕服务学生学习生活的图书销售、餐饮、洗浴、物流配送、陪读房屋出租等相关产业发展迅速。
周边的居民小区、精品购物网点建设速度加快,以新兴中学为核心的居住群、商贸圈初见雏形,形成了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3、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规范》9、《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10、《防洪标准》11、《城市排水规划设计规范》12、《城市给水规划设计规范》13、《城市供电规划设计规范》4、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原则4.1与城市总体规划吻合原则园区的规划建设应符合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不以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产业功能布局代替工业园布局。
根据需求建设“小微园”。
这些“小微园”建好后实施规范化管理。
根据行业特点,统一设计建设研发办公楼和公共服务平台大楼,设立统一的管理服务机构,统一安排入驻企业管理办公、研发设计、检测展示等生产性配套服务。
而“小微园”周边的中心镇(功能区),则要合理安排员工住宿、消费娱乐等生活类配套设施,以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避免将工业园混同于城市产业功能区,做到统一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使园区建设与城镇化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2市场导向原则园区的规划建设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的规律和方向,采取政府行为推动,企业行为实施的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园区开发和建设新机制,合理规划园区的开发功能和开发序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