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低段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的困惑是人所共知的,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是每个教授作文的老师的义务。
本文从培养素材积累意识、培养写话表达兴趣和注重激励评价功能三个方面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感受。
希望对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意识;写话表达兴趣;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的困惑是人所共知的。
一提写作文,学生是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苦思咬笔头;一提上作文课,老师则是个个头疼,却又无可奈何。
而现代社会运用语言的书面形式进行交流越来越频繁。
所以顺应儿童心理,开拓一条作文教改的新路,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界瞩目的焦点。
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抓住契机,重点渗透,激发兴趣,提前起步,对培养低年级学生写作很有现实意义。
1.培养素材积累意识
作文过程涉及到搜集、贮存、加工、处理、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
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
在小学低段就培养学生的素材积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较好地为学生今后作文轻松越过素材积累关打下基础。
1.1抓日常生活契机,带动观察进行渗透。
低段学生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素材。
多年来,我抓住日常生活契机,如,利用课前五分钟七嘴八舌,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听到或经历的新鲜事。
因为小学生大多喜欢争强好胜,希望自己所说的都是其他同学喜欢听的,自己能比其他同学说得好。
这很自然就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
另外
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和学生聊天,暗示学生老师也喜欢听新鲜事。
这样在听和说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条理性,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渐渐地,学生就能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提高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头脑里的贮存也会越来越多。
1.2抓课外阅读契机,进行说写渗透。
小学生喜欢看一些儿童课外读物,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讲一讲书里有趣的小故事,再加上老师平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的那些优美动听的故事,去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并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讲故事等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风采,进一步强化积累意识。
2.培养写话表达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
激发儿童写话兴趣依然要从生活实际出发。
2.1看看写写
多采的生活、奇妙的大自然常常令学生好奇、惊讶、兴奋,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话兴趣。
如春天来了,我带学生到校园里找春天,回到教室,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把找到的春天告诉老师和小伙伴们:“小草长出来
了。
”“不,是春天太美了,小草探出了小脑袋。
”“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放了,树木长出新的枝叶,蝴蝶、蜜蜂、小鸟都飞来了。
”“小朋友们在欢快地做游戏”……“小朋友们眼里的春天好美啊,要是能……”“老师,我们能把这美丽的春天写下来。
”不言而喻,这次写话很成功。
教师可以把观察对象带进教室,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观察边写话,也可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或小竞赛,还可让家长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让他们玩玩看看,在玩中体验,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写话。
2.2画画写写
画画是学生表现自我最好的形式之一,画画对学生来说有基础、有趣味,容易抓住特点。
选择有趣的一景一物,让学生涂涂画画,画好后再写出画的意思,用画画的乐趣消除写话的枯燥,长期的训练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
比如,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画了好大的一个园子,然后说:“这是咱们晋城市将要开放的动物园,可动物园里该有些什么动物呢?小朋友们能用你的巧手画下来,再剪贴在动物园里吗?”小朋友们忙得不亦乐乎。
瞧,动物园里贴了“孔雀开屏”、“大象喝水”、“鹦鹉唱歌”、“猴子爬山”、“鸵鸟跳舞”……接着让他们说说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给这段话加上开头(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和结尾(这些动物真有趣,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最后让学生写一段话。
这些“绝妙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
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观察所见,自己的生花妙笔,他们能不喜欢吗?
2.3演演写写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颇有情趣。
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起时,可趁势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如,学了《狼和小羊》,问:狼向小羊身上扑去,结果怎样呢?会有奇迹出现吗?然后让学生上台讲一讲,演一演。
说完、演完就进行写话训练。
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又能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情感,刺激欲望,学生就会有兴趣去尝试写。
2.4做做写写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
”告诉学生作文和说话一样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现代生活作文运用的空间相当大,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实用意识。
怎么做,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丰富生活,增长见识。
如,学生玩玩具时,喜欢拆一拆、拼一拼、装一装,就可把自己玩的过程写下来;学生上网查资料或和伙伴聊天,就可以把这个经过记下来;如,有一次一个男生面对踩扁的乒乓球束手无策,有人说用热水煮,我便
提议让大家亲手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在动手中细观察,勤体验,写出了真情实感。
还有一名学生在《吹泡泡》中写到:“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个跟着一个活蹦乱跳地跑了出来,在阳光下飘呀,飘呀,有时像串串葡萄,有时像粒粒珍珠,还有时像一个个七彩的皮球。
它们飞上了天,好像要去找白云姐姐玩呢!”语言是多么生动有趣呀。
3.注重激励评价功能
学生在学会积累、表达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评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性的批语,能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
以往的习作评语,教师偏重于方法、结构等,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个性。
个性得不到张扬,学生便成了套中人,即“千人一面”。
因此,我们要注重评语中的人文内涵,真正落实“课程标准”中的“重内容,轻形式,淡化文体”的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应给学生下肯定型批语、商量型批语、指导型批语、欣赏型批语和交流型批语,切记指责和笼统不清。
要使学生知道教师是怎样评价自己作文的,自己又该如何改进。
批语要使学生明理,为学生导行,教学生处事,长学生自信。
比如,我班张佳璇同学写作水平低,对习作总有畏难情绪。
我曾在一次习作的篇末评道:“张佳璇,老师相信凭着多读、多思、多记、多练,你的文章一定能成为最佳。
”而后又在“文、成、佳”下点了着重号,看着老师真诚的鼓励,她信心大增,后来习作慢慢地进步了。
总之,给孩子一盏灯,他们会给你一片光明
赞可夫说:“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中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顺应儿童心理,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放飞想象,自由飞翔,放飞心灵,自由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