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牌规则介绍

桥牌规则介绍

桥牌规则介绍出牌出牌开始时,打出第一张牌的玩家称为首攻人,首攻人打出第一张牌的过程称为首攻。

首攻以后,首攻人的下家(称为明手dummy)就将手中的牌按花色分类整理好,牌面朝上摊在桌子上,以便让其他的三位玩家看到。

在这一局的出牌过程中,明手不再参与。

明手的牌由他的对家(称为声明人declarer;有些文章称之为庄家,不过我觉得这个称呼不是很精确)代替打出。

需要注意的是,声明人仅仅只是代替明手出牌,他不能把明手的牌拿在手中一起来打,也不能把自己的牌与明手的牌进行交换,而且在打牌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出牌次序,该明手出牌时,必须出明手的牌,该自己出牌时,就出自己的牌。

首攻以后,余下的三位玩家每人出一张牌(明手由声明人代替出牌),这样就出了4张牌,这4张牌称为1墩(trick)。

在这1墩牌中,有一张牌最大,打出它的玩家称为赢堆人。

赢堆人将这4张牌收集起来,放在自己的桌面(表明他赢了这一墩),然后打出下一墩的第一张牌。

如此进行,打完13墩,就这一局就结束了。

在每一墩牌中,打出第一张牌的人称为发起人。

发起人可以打出他手中剩下的任何一张牌,剩下的三位玩家称为跟牌人。

跟牌人按顺时针方向每人打出一张牌。

与发起人不同的是,跟牌人出牌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发起人打出的牌的花色称为这一墩的基本花色。

如果跟牌人的手中有与基本花色相同花色的牌,那么他必须打这种花色的牌;否则,他就可以打其他花色的牌。

其他花色的牌包括将牌或垫牌。

什么是将牌呢?将牌就是在叫牌时指定的那种花色的牌。

在一墩牌中比较大小,先比较花色,再比较点数。

花色的大小顺序是:将牌最大,垫牌最小;点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A,K,Q,J,10,9,8,7,6,5,4,3,2。

比如,在一墩牌中,如果只有一张将牌,那么它就是最大的牌;如果有两张以上的将牌,则需要比较将牌的点数,点数最大的将牌就是这一墩中最大的牌;如果在一墩牌中没有将牌,则比较基本花色牌的点数。

垫牌不用比较,因为它是最小的牌。

每局牌共有13墩,墩是记分的基本单位。

每一组玩家应该尽量使本组赢的墩数最多。

在每局牌的最后几墩,如果某位玩家认为他可以确保赢得剩下的墩数,那么,他可以叫停。

叫停的意思就是:“大家不用再打了,我手中的牌已经是最大的了,我可以赢得剩下的所有墩数,再打下去是浪费时间。

”其他玩家可以同意叫停,也可以拒绝叫停。

拒绝叫停有优先权,意思就是,只要有一个人拒绝叫停,那么就按拒绝叫停处理。

同意叫停的意思有两种,对于对方小组,意思是:“好吧,算你恨,我们认输了。

”对于叫停者的对家(对家不是明手的情况下),意思是:“伙计,打得好,我支持你!”同理,拒绝叫停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别高兴得太早,我们至少还可以赢一墩呢!”,另一个是“老兄,我可没有你那么自信,悠着点吧。

”不管是同意叫停还是拒绝叫停,叫停以后,大家都得把牌摊在桌面上,并且牌的正面朝上,以便大家可以看到彼此的牌。

如果是同意叫停,则开始审核,看看叫停者是不是真的象他自己说的那么牛,可以把剩余的墩数全吃掉。

如果在审核中发现问题(即对方小组可以确信他们可以赢得至少一墩),那么叫停者的行为就是欺诈叫停。

对于拒绝叫停的情况,出牌继续正常进行,唯一的区别就是,此时大家的牌要正面朝上摊在桌面上。

叫停和欺诈叫停都会影响记分。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以下出牌的过程。

每一局的第一张牌由首攻人打出,叫着首攻。

首攻以后,明手把自己的牌正面朝上摊在桌面上,在这一局随后的出牌过程中,明手的牌由他的对家代替打出,自己不再参与。

每打4张牌称为打了一墩。

每墩牌中,打出最大的牌的玩家称为赢堆人。

赢堆人将这墩牌收集起来,放在自己的面前,称为赢了这一墩,然后他负责打出下一墩的第一张牌。

每一小组应该尽量使自己赢的墩数最多,因为赢的墩数是记分的基础。

打出一墩牌中第一张牌的玩家称为发起人,其他的三位玩家称为跟牌人。

发起人可以打出自己手中剩下的任意一张牌,跟牌人按顺时针方向出牌,第一个跟牌人是发起人的下家。

跟牌人出牌必须符合规则。

在每局的最后阶段,任一玩家可以叫停,其他的玩家可以选择同意叫停或者拒绝叫停,后者有优先权。

叫停会影响记分。

每局结束后,开始记分。

记分结束后,进行下一局。

与其他的牌类游戏比较起来,桥牌的记分规则略显复杂。

而且,不同的玩法,记分的规则是不同的。

除了墩数和叫停会影响记分外,叫牌也会影响分数。

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谈论叫牌的过程。

叫牌在每一局中,发牌结束后是叫牌阶段。

叫牌由发牌人发起。

前面已经说过,发牌权每局轮换,按顺时针方向转给发牌人的下家。

那么,叫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出牌”这一节中,我们说过,记分的基础是墩数。

因此,玩家应该尽量确保己方小组赢的墩数最多。

叫牌就是声明己方小组可以赢的墩数。

比如,某一小组声明“我们可以赢2墩”,如果没有反对意见,那么他们的声明就是有效声明,这个有效声明称为定约。

声明定约的玩家称为定约人,他所在的小组称为定约方。

如果定约方完成了任务,他们就可以获得加分;否则,对方小组就获得罚分。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认为定约方完成任务(定约)呢?还是举个例子,比如定约为2(即定约方声明他们可以赢2墩),那么在这一局中,定约方必须赢得8墩,才算完成任务。

为什么是8墩呢?因为每局共13墩,定约方不仅需要完成基本任务(6墩),还得完成他们声明的任务(2墩),因此总共是8墩。

如果定约方赢得的墩数超过了定约,那么超过的墩数称为超墩。

比如,定约是2,定约方实际赢了9墩,那么超墩就是1。

现在,我们知道,叫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定约。

但是,它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此。

好了,我们现在该谈谈叫牌了。

叫牌开始时,发牌人有两种选择:出价或不叫(pass)。

出价的内容是确定定约的墩数和将牌花色。

因为每局共13墩,所以定约墩数在1和7之间(包括1和7)。

将牌花色就是声明在这一局中,将使用哪种花色作为将牌。

将牌的作用在“出牌”一节已经阐述。

将牌花色有5种选择:梅花、方块、红桃、黑桃、无将。

无将就是不使用将牌,也就是说在这局牌中没有将牌。

总结一下,出价就是声明在这局牌中将使用的将牌花色和声明方准备完成的定约。

不叫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做声明。

如果发牌人选择不叫,剩下的三位玩家也选择不叫,那么这一局作废,双方的加分都是零,同时开始下一局。

按规则,此时发牌权将转移到下家。

叫牌由发牌人开始,按顺时针进行。

第一个出价的玩家称为起价人。

起叫以后,以后的叫牌行为称为竞叫,竞叫的玩家称为竞叫人。

当然,起价人也可以成为竞叫人。

比如,当起价人出价以后,其他3位玩家跟着竞叫,竞叫顺序就回到起价人了,此时起价人就成为竞叫人。

竞叫有四种选择:出价、不叫、加倍、再加倍。

如果竞价人选择出价,那么称他为竞价人。

我们知道,出价的内容是确定将牌花色和定约,我们把他们统称为出价(注意,这个出价是名词,意思就是价钱,与出价行为不可混淆。

我们从上下文中可以确定出价这个词到底是名词还是动词)。

起价人的出价是任意的,但竞价人的出价必须大于前一竞价人(或起价人)的出价。

那么,出价的大小是怎样确定的呢?我们把出价从小到大排列如下:1梅花,1方块,1红桃,1黑桃,1无将,2梅花,2方块,2红桃,2黑桃,2无将,……7梅花,7方块,7红桃,7黑桃,7无将。

可以看出,总共有35种出价。

我们再次说说出价的意义。

比如,某玩家说“3红桃”,那么他的意思是,“在这一局中,我想把红桃定为将牌,我们小组可以赢3蹲(实际上要完成的任务是6+3=9墩)”。

任一竞价人(或起价人)出价以后,随后的竞叫人可以选择加倍。

任一竞叫人加倍以后,随后的竞叫人可以选择再加倍。

不管是加倍还是再加倍,如果以后有更高的出价,那么,加倍和再加倍功能取消。

在取消加倍和再加倍以前,加倍和再加倍都只能有一次,而且再加倍必须出现在加倍以后。

加倍和再加倍的作用都是将本局的记分加倍。

具体的记分加倍方法,我们在下一节阐述。

那么,叫牌行为什么时候结束呢?起价以后,如果出现3个连续不叫,则叫牌结束。

最后一个竞价人(或起价人)称为定约人。

定约人的出价确定了这一局的将牌花色和定约方需要完成的任务(墩数)。

定约方的出价与是否加倍、是否再加倍合在一起,称为定约(contract)。

定约人最终确定了将牌花色。

但是,在本组中,第一个将该花色定为将牌花色的玩家可能不是定约人,而是定约人的对家,我们称之为声明人(declarer)。

声明人的下家称为首攻人,首攻人的下家称为明手。

每局牌的第一张由首攻人打出。

我们来总结一下叫牌的过程。

叫牌由发牌人开始,顺时针进行,每人一次机会。

如果从发牌人开始有连续4次不叫,那么这一局作废。

第一个出价的玩家称为起价人。

起价人的出价是任意的,但随后的竞价人的出价必须大于前一出价。

在出价以后,竞叫人可以加倍一次,加倍以后可以再加倍一次。

如果有新的出价,则取消加倍和再加倍功能。

起价以后,如果连续出现3个不叫,则叫牌结束。

最后一个出价人称为定约人。

定约人的出价与加倍再加倍合称为定约。

定约方中,首先声明定约将牌花色的人,我们称之为声明人。

声明人的下家称为首攻人,首攻人的下家称为明手。

记分和比赛过程比赛的基本过程是局。

记分的基本单位是墩数。

桥牌的复杂性主要在于它稍微烦琐的记分规则。

玩法不一样,记分规则也不一样。

现在,我们以中国桥牌协会的规则为例,详细阐述一下记分的方法,另外再概要地介绍一下比赛的过程。

整个比赛以局为单位进行,每4局是一节,每4节是一组。

一般将一组作为一次比赛。

也就是说,打完16局后,参赛双方就可以确定输赢了。

在这16局中,发牌权顺时针轮转,这样,每个玩家都有4次发牌机会。

为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局况的概念被引入进来。

什么叫局况呢?简单地说,局况就是为每一局的比赛双方定义的一种状态,该状态在记分时被使用。

也就是说,局况的概念仅仅是为了将记分规则搞得复杂些。

对于每个参赛方来说,局况有两种:有局和无局;那么对于每一局来说,就有四种局况,它们是:双方无局(用符号“-”表示)、南北有局(用符号“SN”表示)、东西有局(用符号“EW”表示)、双方有局(用符号“B”表示)。

句况的设定是认为的,从第1局到第16局牌,局况依次是:双方无局,南北有局,东西有局,双方有局,南北有局,东西有局,双方有局,双方无局,东西有局,双方有局,双方无局,南北有局,双方有局,双方无局,南北有局,东西有局。

可以看出,局况的排列是很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使得每位玩家在不同的局况下都有一次发牌机会。

在叫牌和出牌时,请一定牢记该局的局况,因为它对记分有很大的影响。

前面已经说过,在出牌前需要经过叫牌,有效的叫牌(也就是不作废的叫牌)会达成一个定约。

定约的内容包括将牌花色和要完成的墩数(实际要完成的墩数应加上6)。

如果定约方完成的墩数大于等于定约的墩数,则称定约方达成定约。

如果定约方超额完成任务,那么超过的墩数称为超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