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常州
---记一次文化旅程因为这次契机,我才能认真而细致地沿着青果巷斑驳的石墙领略我的故乡---常州的文化底蕴。
身处其中太久,往往会遗忘时光赠予我们的财富,而我如今要将它们一一拾起,细细品味。
如果不是这次带着探究的目的重游青果巷,恐怕我会深深沉迷于浓浓的古典气息当中而不知所以。
这儿是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长街伴着一条长河,凝聚了数千年常州古迹的精华,荟萃了数不尽的人物精英。
青果巷,隐藏在繁华之下的苍老,即使处于常州最为热闹的中心城区,也改变不了它的历史气息……
自2008年开始,青果巷历
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就被提出,
深宅大院毗连,流水人家相映,
青瓦粉墙,一式明清风格建筑,
如诗如画。
我所看到的房屋大多
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
小巷和街道。
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宁静的氛围,街道两边有许多小商店,有些年代已久,招牌都看不清了,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诉说着时光的匆匆……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青果巷有500年历史的“八桂堂”。
论说八桂堂的名人,第一个自然是明朝唐荆川,当年正是他种下的八棵桂花树,才有了后来的人杰地灵的八桂堂,所以他堪称为八桂堂的开山鼻祖。
其次是清朝常州读书大户——庄家的的庄楷,还有清乾隆年间的状元、为后人留下许多稀世名画的著名画家钱维城和
钱维乔两兄弟,其著作《苏东坡舣舟亭图卷》名垂千古。
另外,湖北布政史瞿赓甫以此为居,其侄孙瞿秋白也在这里出生,著名实业家张赞辰及其侄儿青年将领张太雷也居住于此,他们都与
八桂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的
人生一部分都在八桂堂上演,是
他们成就了八桂堂的百年人文
底蕴,使常州这个古老的城市光
耀千秋。
常州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底蕴深厚,拥有6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
而在青果巷你可以很轻易地领略到这种文化的魅力,原因不在其他,单单是往来人群中不时常来的吴侬软语,便可体会一二。
大多居住在青果巷中的是老年人,不是说青年人不喜欢
古巷,只是其坚持传统的风格不再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青果巷只能陪着花甲老人静静守候在常州一
隅,成为闹市中的方寸
清净之地。
我在巷子里
找到一家经营了30多
年的书店,破旧的书架上摆放的都是有些年代的书籍,按理说在纸质小说滞后的今天,店里应该冷冷清清才是,可当我跨入门槛时,我发现里面有很多人,他们都静静的捧着书看着,神态极其惬意,我询问过一位大爷,他说他30年前就在这儿借书了,着实令人惊讶。
我们出于生活所需,必定和科技牢不可分,但再坚强的品格也需要一方净土,我想青果巷就是这样被我们需要着,所以至今屹立在闹市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领悟到,据我所知,
近日,常州市规划局召集各专业管线权属单位专程赴扬州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结束后,常州市规划局抓紧开展工作,在借鉴扬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已初步完成了青果巷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市政设施、管线规划设计方案。
为使该方案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常州市规划局局还会同市建设局、文广新局、环卫处、消防支队及各专业管线权属单位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领导及专家共同探讨了街区市政管线规划建设事宜,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这项措施的确令人欣慰,因为在同龄人当中,每当我提起常州,她们耳熟能详的多是中华恐龙园、嬉戏谷等主题公园,这些无中生有的“年轻公园”吸引了常州周边的大量游客。
但是对于有着2500年历史的常州来说,对于生活在常州的我们来说,更在意的是能够代表常州历史文化精髓的一方水土、古运河边
的青果巷。
小桥流水人家,老宅名人旧事,有着500多年历史的青果巷,默默延续着常州的文脉,是常州的文化之根。
我认为保护青果巷并不断发扬吴文化是刻不容缓的事,任由古老的文化之花静静凋敝是人类进程的慢性自杀,虚心向时光请教生存的哲理,虔诚地遵循古人的教诲,时时不忘反省沉思,从古文化中汲取现代
文化的养料,才是我们真正该
做的事!希望日后一代又一代
的炎黄子孙能继续瞻仰前人
的风采,继承不朽的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