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空区勘察设计详细方案

采空区勘察设计详细方案

建筑
采空区详细勘察设计方案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1、进行采空区勘察,查明采空区的范围、埋置深度、充填情况等。

2、查明场区内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3、对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

4、针对采空区进行采空区治理施工方案设计。

二、勘察范围确定
根据场地局限性条件,确定勘察范围为:东至规划边界,南至规划边
2
界,西至路内边界,北至路内界,勘察面积为 39467m。

见钻孔布置图。

三、勘察工作方法
(一)钻探
按照行间距 50m,孔间距 50m网络布孔,共布孔 26个。

第四系开孔
孔径为 108mm,岩层孔径为 75mm,设计孔深 160m,工程量总计 4160m。

26个勘察孔第四系下 108套管防坍塌,对其进行保护预留,待治理时兼
做灌浆孔。

套管总计 260m。

见钻孔布置图。

(二)地球物理勘探
对钻孔拟采用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有电测井、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井斜测井。

地球物理勘探钻孔不少于总钻孔数的三分之一,为 9个孔,共计 1440m。

电测井 :划分地层,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确定
含水层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电阻率。

声波测井:区分岩性,确定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和厚度,测定地层的孔
隙度,研究岩土体的力学性质。

放射性测井:划分地层,区分岩性,鉴别裂隙破碎带,确定岩层密度
和孔隙度。

井斜测井:测量钻孔的倾角和方位角。

(三)井内摄像
对全部钻孔进行井内摄像,共计 26孔。

观测全孔破碎带、裂隙发育
情况、采空塌落情况、采空充填情况、采空剩余孔隙率。

(四)室内试验
每层取土样一组,取样孔不少于总孔数的六分之一,土样约
40组。

岩样每大层一组,采空区顶板取样一组,岩样约 64组。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常规试验。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颗粒密度、风干 /饱和抗压强度、风干 /饱和抗剪强度、风干 /饱和弹模 +变模。

四、建立三维模型
根据钻孔资料建立采空区三维空间模型。

五、地基稳定性评价
对采空区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建筑适宜性评价。

拟采用附加应力法
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附加应力法是以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采空区冒落裂隙带发育高
度是否重叠来确定建筑物层数、判断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的方法。

冒落裂隙带发育高度与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之间存在三种情况,其中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是由地基产生的附加应力决定,即当地基中附加应力
σz=0.1σc(σc为自重应力 )时,把此时的深度 z作为建筑物荷载影响深
度。

1、当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冒落裂隙带顶界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时,这种情况不会影响冒落裂隙带的稳定性;
2、当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冒落裂隙带顶界面正好接触时,在这种
情况下建筑物荷载为临界荷载;
3、当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进入冒落裂隙带内时,这种情况建筑物荷
载会影响冒落裂隙带的稳定性,建筑物会受到较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六、采空区治理方案设计
进行采空区专项治理方案设计,拟采用充填注浆法。

注浆技术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工程技术。

它的实质是在地面钻孔至老采空区,采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方法,将采空区所有空洞和覆岩裂隙用由水泥、粉煤灰、砂子等混合而成的浆液全部充填和加固,使整个采空区恢复为接近原始岩体状态,彻底消除采动破碎岩体的移动变形空间。

为了避免浆液流至地基控制边界以外,需要在地基以外的控制边界处钻孔至采空区,再灌粗骨料填充,注浆固结,以封堵住采空区两端。

七、工期计划
勘察设计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勘察外业工作阶段,第二阶段为建模和地基稳定性评价阶段,第三阶段为采空治理施工方案设计阶段。

各阶段的计划工期为:第一阶段为 60天,第二阶段为 25天,第三阶段为 15 天,总工期为 100天。

建筑
八、费用预算
工 程量及报价清单
综合单价 编号
项目名称
工 作内容 工 作量 单位 小计(元)
备注
(元)
钻探 4160 260
m m
套管费 电测井、声波 测井、放射性 测井、井斜测

地球物理勘
探 1440 m
1 勘察
井内摄像 岩石试验 土工 试验
三维建模 26 64 40 1 孔 组 组 个
取样、切割制 作样、试验 取样、试验
2 3
三维建模 评价分析
地基稳定性 评价分析 1 治理施工 方 案设计 1 4 方案设计
合计
报告图件装 订印刷
10
套 5
6
综合管理
费 5×3%
7 8 利润 税金 (5+6)× 5% (5+6+7)× 6.8%
9 总计 报价
5+6+7+8 10
优惠报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