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理论知识讲解
治疗不彻底是其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
足癣易继发细菌感染。脓疱、溃疡、淋巴结炎、丹 毒、蜂窝织炎。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镜检及培养)可确定 诊断。 需与湿疹、汗疹、掌跖脓疱病等相鉴别。
治疗
1. 以外用药为主,应坚持治疗1-2个月。 2. 按不同临床类型选择不同剂型的抗真菌药物 。
预防
1.积极治疗手足癣、甲癣等; 2.避免与患者、以及有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 3.内衣应宽松、透气; 4.肥胖者应保持皮肤干燥; 5.避免滥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手癣 和 足癣
手癣:指手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延及 手背。仅累及手背,出现环形或多环形损害仍 称体癣。
足癣:发生于趾缝、跖部、足跟及足侧缘的皮
甲真菌病:由真菌侵犯甲板引起的甲感染;
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甲感染 ;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菌或酵母样菌及霉菌。 大多数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其中红色毛癣 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 表皮癣菌。 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马拉色菌。
霉菌一般认为是条件致病性真菌或污染真菌,其致 甲真菌病的发生率最低。 皮肤癣菌可分解角蛋白,产生浸袭性酶侵入并破坏 正常组织,导致原发性甲感染。 多由手足癣直接传染。 易感因素:遗传、疾病(糖尿病)、甲外伤等。
股癣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难诊断。可疑者:皮屑 (边缘活跃皮损)直接镜检。一次查菌阴部不能排除诊 断,需多部位取材,反复几次检查或真菌培养。
需与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玫瑰
治疗
1.外用药物:复方苯甲酸擦剂、各种抗真菌药物的 霜剂。疗程2周以上,消退后继续用药1-2周。 2.皮损广泛或单用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内服抗真 菌药物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3. 单纯外用药效果不好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 伊曲康唑0.1~0.2g/d,连服2-4周, 特比萘芬0.25g/d,连服2-4周。 4. 继发细菌感染应联用抗生素。 5. 继发癣菌疹、湿疹化应先抗过敏治疗。
预防措施 :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袜子,不与其他人共用浴 具等以免交叉感染。 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手足癣要同时治疗。
花斑癣
由马拉色菌种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浅表感染 ,又称汗斑。
临床表现
棕褐色、粉红色、白色斑疹,表面覆有糠皮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秕状鳞屑; 好发于前胸、上背部、腋窝、颈部和腹股沟; 一般无症状,少许有轻度瘙痒; 慢性病程,冬轻夏重;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鳞屑在镜下可见常成簇分布圆形至 卵形孢子,腊肠样粗短菌丝; 真菌培养:将鳞屑接种在含橄榄油或菜子油的 培养基中,32℃~37℃条件下培养,3日后长 出奶油色酵母样菌落;
癣
体癣 和 股癣
体癣:是指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的 人体平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
股癣:是指腹股沟、会阴、肛门、臀部的皮肤 癣菌感染。
一、体癣
致病菌: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 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感染方式:直接接触感染;
间接接触感染; 自身感染(由手、足、甲癣等传染)。
临床表现
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 ,鳞屑性红斑片,边缘 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 环形、多环形损害, 边缘炎症明显; 自觉瘙痒,有时剧痒; 长期搔抓引起皮损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
体癣
二、股癣
致病菌:与体癣大致相同,以红色毛癣菌为主( 94%); 皮损为腹股沟及股上部内侧小片红斑、丘疹 、 半 环形损害;
单侧或双侧,基本皮损与体癣相同;
2.拔甲术:局部用40%尿素软膏封包,软化后拔除
3. 8%环吡酮(ciclopirox olamine)或 5%阿莫罗芬(amorolfine)甲涂剂:
在病甲表面形成一层非水溶性高粘附性的药膜,利于 药物穿透甲板,有较强的局部抗真菌作用。
4.严重的甲真菌病常需内服抗真菌药物: 伊曲康唑用间歇冲击疗法。2次/日,每次0.2g,连 服7日,停药21日,再进行第2个冲击。指甲病变共冲 击2-3次,趾甲病变共冲击3-4次。 特比萘芬每晚0.25g,指甲病变连服6周至3个月,趾 甲病变应长于3个月。 氟康唑每周1次O.15g,连服9个月;也有隔日一次 0.1g,连服3个月。
致病菌:毛癣菌、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 红色毛癣菌占50%-90%。
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
以春夏季、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好发。成人多见,男 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皮损多由一侧传播至对侧,足癣多累及双足。 往往反复发作,呈慢性病程。
(一)水疱鳞屑型
(二) 角化过度型
(三)浸渍糜烂型
常以一型为主或几型同时存在,亦可从一型转向另 一型。
临床表现
1.白色浅表型(SWO): 真菌从甲板表面直接侵入。
2.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
真菌最初侵犯甲的远端前缘及侧缘; 甲增厚、表面不平、破损。
3.近端甲下型(PSO):
感染始于甲小皮,扩展至甲板、甲床; 甲半月、甲根部粗糙肥厚、不平、破损。
4. 全甲毁损型(TDO):
是各种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局。 真菌侵入整个甲板,甲结构完全丧失。呈灰黄、 灰褐色,甲板脱落,甲床表面残留粗糙角化堆积 物。
治疗
1.以外用药为主:2%酮康唑洗剂等,通常需 用药4~6周; 2.皮损多、严重而单独外用疗效不好者可内服 伊曲康唑,0.2~0.4g/日,连服1~ 2周,以后 可改为每月一次服低剂量(0.2g);
谢谢!
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趾甲变形变色; 甲屑镜检真菌阳性; 多次培养为同一种或同几种真菌生长; 甲病理或溶甲涂片查见真菌可以确诊; 有时需与银屑病、扁平苔藓、湿疹或斑秃所致的甲
治疗
因药物不易进入甲板、甲生长缓慢,故治疗较困 难。 可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治疗。
1.表浅、轻型、单发的甲真菌病,先尽量刮去病甲 ,再外搽抗真菌药,如30%冰醋酸、3-5%碘酊或 咪唑类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1~2次/日,坚持 3个月以上,多数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