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
摘要:在课改大潮中,笔者结合活动单导学模式,探索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设计,总结出些许经验和感悟。
本文中,笔者对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的确定原则,类别,环境,评价等方面作了阐述,以期能指导今后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更多的后继研究。
关键词: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活动单导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9-0119-02
引言:
新课程改革以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发展。
本市探索出一套活动单导学模式,适应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打造出了扎实高效的课堂。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启发下,笔者借助班级英语角设计主题活动单,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尤其是听力和口语能力。
笔者在主题活动设计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感悟和体会。
一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的确定原则
1. 面向课标,目标明确
新课标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
主题活动也应该围绕明确的任务设立相应的学习目标。
从宏观上说,小学四年级应达到一级目标,小学毕业时应该达到二级目标。
从微观上说,每次主题活动都有目标。
2. 面向基础,难易适中
主题活动是以提高学习兴趣,最终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
因此,确立主题活动一定要以各班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依据。
过高和过低的难度都会打击学生的热情,降低学生的兴趣。
最佳的难度应该在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内,学困生也应该学有所得。
3. 面向生活,贴近实际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是学习的基础。
在确立活动主题时,应该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 面向学生,充分民主
新课改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在确立主题时应该征求班级全体学生的意见。
每次主题活动之前,笔者都在班级中进行民主投票。
得票最多的主题才是好主题,得票最多的活动才是好活动。
主题活动的实施也要时时围绕学生全体。
笔者认为好的主题活动过程应该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主题活动结束后,还有必要调查学生的喜好程度,听听学生自己的评价。
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也能集思广益,使主题活动越办越好。
二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的类别
班级英语角的主题活动有很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话题型
这种主题活动是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对话,通常是在二人或三人小组内进行。
如选择生日礼物“what birthday present would you like?”“i’d like…..”“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yes,i’d like one.”,了解物品价格“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it’s…/they’re…”。
为避免对话简单枯燥,保证对话的效果,应该在主题活动的形式上多下点功夫。
如录下对话过程,小组互换检查,传话游戏,猜测游戏,小组竞赛等形式。
同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多动点脑筋,如进行同义句转换,编写完整的对话,结合图画学习等。
2.操作型
这类主题活动有明显的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我做你猜,我说你做,学唱英文歌,小场景表演等)来进行。
比如围绕日常活动设计主题活动,可以设计表演游戏。
找出操作性强的关键词/关键短语,写在小纸条上。
小组中一人边看纸条边做动作,其他小组成员根据动作猜测这些关键词或短语。
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猜中最快最多的小组可得到更多的积分,并能进行更深层的造句或对话训练。
这样主题活动就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们很感兴趣,英语学习氛围也更浓了。
3.视听型
通过视频,录音等形式开展主题活动。
如:电影片断,英文故事等。
这种主题活动形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需要注意的是,视听材料应该严格筛选。
既要简单,明确,又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业基础一致。
活动前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准备好纸笔。
活动时应当保持安静,全心全意,随时做适当记录。
看完电影或听完录音后逐一解答问题,找出电影或故事的脉络。
还可以分析影片故事中
的人物性格特征,评价他们的行为。
甚至可以在某处暂停,简单的模仿/配音表演。
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三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
主题活动的类型不同,班级的特点不同,学生特质不同,环境创设也应该千差万别。
每次主题活动,都应该根据实际,创设贴近主题的,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四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的评价
良好的评价机制是成功开展主题活动的有力保障。
高效的评价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主题活动的成效。
笔者在进行主题活动时,采用了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1.小组积分制
英语角主题活动前,首先要把班级合理分组。
组间同质,组间异质,每组四到六人。
各组不时展开进行组间竞赛,计算积分。
这样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地学习,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份力量。
常态化的竞赛使小组充满活力,小组每个成员都自觉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即使学困生,也在组内优等生的帮助下尽量尝试突破自我。
每次主题活动都进行及时总结,评出优胜组,给予口头表扬。
每个月进行一次阶段总结,表扬优胜组,进步组,给予物质奖励,颁发喜报。
学期末再进行总结性评价,评选出冠军组,亚军组,季军组,颁发喜报,奖状和奖品。
2.师评自评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关注英语角主题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学会自己总结和评价。
每次主题活动,笔者都留出固定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
从环境创设,语音语调,展示习惯等各方面引导学生评价,最后补充总结。
所有中肯的,有意义的经验总结和失败反思都有专人记录。
因为评价不是最终目的,有评价必须有改进提高。
也只有不断调整优化才能使主题活动越办越出色。
3.个人成长记录
个人成长记录是一种高效的隐型评价方式。
个人成长记录必须具体,真实,详细,完整。
不仅记录每次主题活动前的准备活动资料,还记录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甚至活动之后自身语言能力的提高。
笔者就设计了一份成长记录本,记录主题活动对每个学生个体的促进。
每次主题活动,都在小组内分工合作。
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给出自评,他评分数,最后汇总收入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中还可纳入各项测验成绩,奖状,道具等。
学生以个人成长记录袋为发展契机,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总之,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是课改大背景下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为了使班级英语角主题活动更高效,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