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常识、术语及其运用》教案
安阳一中郭海珍2003-03-17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术语。
3、使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意境”有所领悟。
【教学重点】
1、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
;
2、传授诗歌鉴赏的常识和术语;
3、了解诗人生平风格。
【教学难点】
1、相近修辞手法的区别;
2、古代诗歌“意境”和“意象”的理解。
【教学设想】
运用多媒体课件,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学生有必要积累、运用诗歌鉴赏的常识和术语。
二、教学过程(具体内容结合语文多媒体课件)
(一)古代诗歌常识
分类格律形式鉴赏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二)古代诗歌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的分别。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三)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
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
另外,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美特点(四) 诗人生平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课下认真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附录: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类别概
念
说明例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