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类


三代
硫霉素 结构
碳青霉 烯结构
亚胺培南

亚胺培南是第一个获准用于临 床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能与细菌 的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尤其是 PBP-1a、PBP-1b 和
PBP-2 结合,但因易被人肾脏上 皮细胞的脱氢肽酶Ⅰ(DHP-I)代
谢失活,代谢产物具有肾毒性,故
须与DHP-I 抑制剂西司他丁( cilastain)联用(通常为1 :1) 。
广谱抗菌活 性,应注意 菌群失调及 二重感染可 能(真菌、 嗜麦芽、 黄杆菌);
注意药物过 目前已有耐 敏反应的发 碳氢霉烯的 大肠、肺克、 生。 铜绿;
临床常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比较
碳青霉烯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亚胺培南 G+ 肠球菌(粪肠) 肠杆菌科 ++ ++ +++ 美罗培南 + + 比阿 ++ ++ +++ 帕尼培南 ++ ++ ++ 厄他培南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厄他培南
给药方式
IV, ivgtt 1~6g
肺炎、尿路、 妇科 0.5g,q8h
IM, ivgtt 1~4g
IM, ivgtt 1g
日剂量
单次用量
HAP
0.5g-q6h, 1g,q8h 2g,q8h 铜绿假单胞: 1.0g,q6h~8h 1g,qd
脑膜炎
肾脏衰竭时碳青霉烯的剂量调整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特点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及多重耐药菌均有较
强的抗菌活性,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嗜麦芽寡 养单胞菌等对本品耐药。
药物相互作用 安全性
恶心、呕吐、肝酶升高、可引起抽搐 不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
体外抗菌作用 (MIC)
临床应用
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美罗培南强
(1)增加对细菌的膜穿透性 (2)对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力增强 (3)降低肾毒性 (4)由于更难与γ氨基丁酸受体(GABA)结 合,神经毒性更低[2]

三水化合物:增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比阿培南
特点 药理与药代 药物相互作用 安全性 体外抗菌作用 (MIC)
临床应用
用法用量(特 殊人群)
对 G- 弱于美罗培南,对G+ 类似于亚胺培南 肝酶升高: PMS, 5.5% 一般人群, 3.9-6.6%儿童,9.5% 老人 临床证据多为轻中度感染,临床研究少 500mg 单次给药,峰浓度23-27.5mg/L 肝酶升高: PMS, 5.5% 一般人群, 3.9-6.6%儿童,9.5% 老人 可引起抽搐 对 G- 弱于美罗培南,对G+ 类似于亚胺培南 对铜绿、不动杆菌无效 对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效果最强 呼吸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外科、妇产科感染 儿科呼吸及泌尿系感染 0.5g-1g BID 儿童 30-60mg/kg/day, 分 3 剂 , 可用至 100mg/kg/day
胃肠道反应
癫痫
较多
0.4%~ 1.5%

0.03%

0.08%

NA
NA
0.5%
CNS感染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不适用
碳青霉烯耐药机制比较
1. Schurek KN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07;5:185-198 2. Kattern JN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14:1102-1111 3. Nicolau DP Expert Opin Pharmather2008;9:23-37
解而杀灭细菌。对宿主毒性小。
广谱和强大的抗菌活性(G-、

对真菌无效;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对 其耐药;
G+和厌氧菌);

迅速杀菌和减少内毒素的释放;

对临床常见β内酰胺酶(如 AmpC)高度稳定;
对肠杆菌科细菌(大肠、肺克、 肠杆菌)高度敏感; 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少 见;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比亚胺培南略强
临床应用
腹腔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妇科感染、败血症、泌尿生殖
道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
用法用量

1g-2g Q8H
比阿培南

增加1β位甲基[1] : 增加了对肾脱氢肽酶-1(DHP-1)稳定性, 因而单方使用

C2位改成三唑阳离子[1] :
亚胺培南
250~500 250mg, mg, q6~12h, q6~8h CRRT剂量 :0.5~1g ,bid 1g,qd 0.5g,qd (<30)
125~250 mg,q12h
厄他培南
减量
0.5g,qd
血液透析:给药与CrCl <10相同,若在血液透析 前6h内给药,予150mg 补充量,透析后给药 无资料
药物名称 方法 肾脏衰竭时的剂量调整 肌酐清除率估测值(CrCl)(ml/min ) >50~90 美罗培南 减量和延长 给药间隔 减量和延长 给药间隔 1g,q8h 10~50 1g,q12h CRRT剂量 相同 <10 0.5g,qd 透析后给 药 透析后给 药 按CrCl< 10给药 按CrCl< 10给药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量),静脉给药
1. Perry CM Drugs 2002; 62:2221-2234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比阿培南
无1-beta甲基
增加1-beta
甲基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共性
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
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
要 内 容 第一节 主 医院药品采购和验收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发展历程
临床常用的碳青霉烯类药物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共性
临床常用碳青霉烯类药的比较 临床案例分析
一代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987年) 泰能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993年) 克倍宁
二代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1995年) 美平 (2002年) 怡万之 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 ( 比阿培南) 抗 MRSA(如托莫培楠,阿祖培南在研) 口服剂型
腹腔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妇科感染、败血症、泌尿生殖
道感染、骨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
用法用量

0.5g-1g Q6H
帕尼培南

1983年由日本三共制药公司研究开发, 1993年首先在日本上市的一种碳青霉烯类抗 生素。帕尼培南与亚胺培南区别在,帕尼培 南的C2位有(乙酰亚胺吡咯-3-基)硫健取代
血液透析均可清除;
临床疗效肯定;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适宜人群 (二)药品验收注意事项
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 染的重症患者。
B
抵抗力严重低 下,合并感染
A
C
适应症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能 引起癫痫、肌阵挛、意识 障碍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故不适用于治 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美 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 米隆则除上述适应证外, 尚可用于年龄在3个月以 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
1. Goa KL Drugs 2003; 63:913-925
用法用量(特 殊人群)
美罗培南

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研制开发 的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994 年首先在意大利上市。美罗培南与
亚胺培南区别在于美罗培南的c1位
有1个甲基,这样就增加了对肾脱 氢肽酶的稳定性,使其成为第1个
不需配用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可单
+++
+ +++
++++
+++
++ ++
绿脓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厌氧菌
++
+++ +++
+++
++
++ +++

- +++
++++ ++++
1. Schurek KN Expert Rev Anti infect Ther 2007;5:185-198 2. Kattern JN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14:1102-1111 3. Nicolau DP Expert Opin Pharmather2008;9:23-37
与亚胺培南相比无特殊临床、药代与药理学特点 重症感染临床证据有限 300mg 单次给药,峰浓度17.4mg/L 不受肾脱氢肽酶影响 安全性良好 , 对 CNS 影响小 肝酶异常 对 MRSA,屎肠球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无效 对铜绿、不动杆菌有效 对 G- 、 G+ 、厌氧菌作用等同于亚胺培南 耐药数据有限 下呼吸道感染 复杂泌尿系感染 重症复杂腹腔感染 300mg BID (日本临床研究剂量)或 500mg TID (北欧临床研究剂
独使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其 C2位上的二甲基-氨甲酰基吡咯烷 硫键则增强了抗G-菌的活性
美罗培南
特点
对大多数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及多重耐药菌均有较
强的抗菌活性,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嗜麦芽寡 养单胞菌等对本品耐药。
药物相互作用
恶心、呕吐、肝酶升高、也可引起抽搐
安全性 体外抗菌作用 (MI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