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2012岳阳 阳 值 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1. 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略 作分析。(2分) 答:(2分)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 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 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 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 咸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 语”,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中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 内容之一。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 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 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鉴赏时应联系 全诗的主旨,仔细揣摩、推敲,本节课我与大家一起探究古诗词中 词语的妙用。
【《中考说明》中的类题】
(1)P32(一)《使至塞上》 2.说说“大漠孤国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妙处。 (2)P35(九)《十五夜望夜》《静夜思》 2.试分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的 妙处。 (3)P37(十五)《赠从弟》 1.画线两句中的两个“一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4)P37(十六)《春山夜月》 2.本诗精于炼字。试赏析颔联中“掬”、“弄”二字的妙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月下的美景有着怎样的情感?从哪 个字可以看出? (5)P38(十九)《旅夜书怀》 1.分析颔联中“垂”、“涌”两字的好处。 (6)P34(二十一)《如梦令》《武陵春》 1.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方法点拨】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例题】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 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意译】 篱笆下,儿童追逐嬉戏,太阳还没下山,村里有聚会, 祭祀神社,人们准备了豆荚,姜芽和肉,肉香和稻花的香味 扑鼻而来,呈现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走在家乡的田野上, 只见稻菽千里,稻花摇曳,蜻蜓、白蛉在稻浪中飞来飞去, 螳螂则在稻穗上等待捕食昆虫,俨然像田野的主人。
2011年四川省泸州市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 (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意对即可)
2012年广州市 [材料二] [材料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 池 杨万里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指出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 ) (2分) A、[材料一]中,诗人抓住莲叶的“碧”和荷花的“红”落笔,色彩对比强 烈,突出了诗人对六月西湖风光的赞美。 B、[材料一]的最后两句,对仗工整,却不着雕饰的痕迹,展示了诗人高超 的表达技巧。 C、[材料二]中的第一、二句,以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自然生动和谐的画 面。 D、[材料二]中的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才露”“早有”两个词语,写出了 时间之短,变化之速,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盛夏的渴盼之情。 9、[材料一]中,“毕竟”一词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它妙在哪里。(2分) 诗人以议论(“毕竟”一联)起首,一反常规,突出了西湖六月风光的独 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看似突然,实则别具匠心,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能答到一反常规、别具匠心得1分;能答到突出了西湖六月风光的独特,给 人以深刻的印象,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得2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 新可爱,含蓄隽永。“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 一句反问,突出郊外气氛,充满山野情趣。这成为千古名句。 描写了如诗如画的田园景色,以及朴素热闹的农家风情,表达 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红”的“蜻蛉”,“绿”的“螳螂”, 色彩鲜艳,对比分明,活现出春天盎然生机。 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 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之句。当代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 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在豆荚、姜 芽、社肉、稻花等俗物营造的环境中,红蜻蜓配上绿螳螂,给 人以“尘俗”的感觉。这种尘俗感觉,使人耳目一新,让人仔 细品味俗文化的滋味,从而在底层的世界同样得到另一种审美 的享受。 鉴赏:在豆荚、姜芽、社肉、稻花等俗物营造的环境中,红蜻 蜓配上绿螳螂,给人以“尘俗”的感觉。这种尘俗感觉,使人 耳目一新,让人仔细品味俗文化的滋味,从而在底层的世界同 样得到另一种审美的享受。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 关键词并鉴赏) 【例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 分析。 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独”是“独立”, “一个人”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 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 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
二、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数量词、副词,它们在诗词 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2011年江苏省宿迁市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分) 答: (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 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 分)。
2012娄底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 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 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1分) 无意说理,却在描 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1分)。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例题】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如将首联中的“足”字改为“有”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足”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 盛情。(意思对即可)
【考试要求】 【新课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说明】P32 1.会赏析其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 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2.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 韵、节奏、音调三个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 美、节奏美、韵律美。 【复习目标】 学会抓住诗歌中有特色的词语进行赏析语言, 品味诗歌语言凝练性、生动性、形象性、情感 性、跳跃性的特点。
2011年四川省绵阳市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 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 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4分,画线处各1分) 201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对颈联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进行简要赏析。 答:选文中“渐”与“才”等词,选词精当,准确地描绘了西 湖早春的特征。(意思对即可)
201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 好处。 答:(3分)“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 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 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 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 分)(意思对即可)
【中考链接】 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
春山夜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答: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 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分)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 答: 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二、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 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关注丰富多彩的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关注生动形象的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 “重含义”的动词。 【例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参考答案:“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 吹笛人之心,还写出了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怨情。悲壮苍凉, 但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 “何须怨”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 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 宽解。
2013年中考诗歌鉴赏复习之三
1.探究古诗词中词语的妙用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苏轼 古人作诗很注意遣词造句,他们往往因斟 酌一个词语而苦思冥想,甚至捻断胡须。许多 诗词就因一个字的妙用,而使整首诗词的意境 得到完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