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端午日沈从文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dònɡ)人就吃了午饭。
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
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手脚()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ɡuàn)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
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
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选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的端午日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作了铺垫。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赛龙舟。
2【选词填空】填在短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老实伶俐B.结实伶俐C.结实灵敏D.健康灵敏3【品析句子】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中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赛龙舟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了赛龙舟场面的热烈。
4【提取信息】下列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C.短文细致描写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追赶鸭子的场面。
5【整体感知】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6【写法探究】短文对以下内容描写得最详细、具体的是(),这样安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茶峒人去看划船B.船只的样式C.船与船的竞赛D.人与鸭子的竞赛7【图文对照】如果仔细研读短文,再对照插图,你会发现图文并不相符。
在哪一点上不相符呢?请你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一】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选自沈从文的《腊八粥》【片段二】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
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听见梆声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
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
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
——选自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片段三】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
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
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
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
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选自老舍的《过年》1【提取信息】请根据以上三个片段,照样子,完成练习。
片段一:写腊八节熬制腊八粥的事。
片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段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发现:这些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握要点】在以上三个片段中,各有一个体现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的事物,它们分别是()。
A.腊八粥、饺子、对联B.小米饭、饺子、对联C.腊八粥、鞭炮、对联D.对联、饺子、腊八粥3【写法探究】读以上三个片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详细的,请对号入座。
片段一:____片段二:____片段三:____A.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的心理描写把事情写详细。
B.通过一系列场景描写表现民风民俗。
C.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食物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4【迁移运用】请仿照以上片段的写法,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试着写一写。
月饼粽子元宵赛龙舟猜灯谜舞狮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类文阅读1.D2.B3.C4.A5.B6.C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民俗活动,也最能体现茶峒人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面貌,因此刻画得最详细、具体7.示例:插图中,擂鼓的人站在船头,而文中茶峒人赛龙舟时,擂鼓打锣,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的人多坐在船只的中部。
微群阅读1.写除夕夜吃饺子和拜年拿压岁钱的事。
写过年写对联、贴对联的事。
传统节日里的民风民俗。
2.A3.C B A4.示例: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亲自动手包粽子。
奶奶会包的粽子种类有很多,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她包的红枣粽子。
奶奶每次煮粽子的时候,我都会在旁边看着。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那是端午节最贴切的唱腔。
香气从厨房里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总是忍不住向锅中张望。
奶奶摸摸我的头,笑着说:“不要着急,粽子越煮越香。
”灶膛里的火越来越细,我在端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已经煮好,凉在盘里了。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觉得奶奶包的粽子像是有生命一样。
轻轻一拉,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只见精致的四角粽子煮得透亮,微微青绿。
咬下去,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红枣和糯米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