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下表示意某某省某某市某年12月9—16日8天的天气状况。
据此完成1~3题。
1.表中9—16日期间某某市经历了( )A.一次冷锋过境B.两次冷锋过境C.一次弱冷气团过境D.两次气团过境2.表中9—16日期间的降雪天气过程,一般开始于( )A.锋面B.锋线C.锋后D.锋前3.表中9—16日期间的风向变化,说明影响某某市的天气系统( )A.为反气旋B.为气旋C.位于低压槽D.位于高压脊(2020某某某某高三一模)2019年11月17—18日,某某东北部、某某东部、某某中东部、某某大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雪,平均积雪深度5~15厘米,局部达到20厘米以上。
下图示意17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此时A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A.1 004百帕B.1 008百帕C.1 012百帕D.1 023百帕5.形成11月17日夜间降雪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6.形成本次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A.太平洋B.北冰洋C.西伯利亚D.华北平原(2020某某联考)每年9月,副热带高压南移,我国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和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在我国部分地区形成“秋雨”现象。
下图为我国大陆2017年9月23日的气压(单位:百帕)形势图。
据此完成7~8题。
7.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最可能形成“秋雨”的地区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关于图中“副热带高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成因主要是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②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③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④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A.北半球准静止锋B.南半球冷锋C.南半球暖锋D.北半球冷锋10.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C.乌云压顶,阴雨连绵D.东风狂吹,雪花漫舞11.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洋流、纬度B.地形、太阳辐射C.纬度、大气环流D.洋流、地形南极大陆被称为冰雪大陆,气候酷寒,这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
下图示意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
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位于无风地带,冷空气大量堆积B.海拔最高,极夜时间漫长C.冰层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强D.气候酷寒,利于空气下沉13.影响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B.纬度C.海拔D.洋流14.图示月份,多见狂风暴雪天气的海域是( )A.德雷克海峡B.威德尔海C.罗斯海D.别林斯高晋海15.(2020人大附中高三三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是2019年11月11日8时(时间)东北亚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
图中天气系统移动速度约为10千米/时。
(1)与呼伦贝尔市相比,判断某某市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日期11日8时11日12时11日16时11日20时11日24时12日4时12日8时12日12时12日16时12日20时12日24时13日4时13日8时气温1 8 6 0 -6 -823 -10 -14 -18 -16 -14℃(2)依据气温数据绘制某某市2019年11月11日8时至13日8时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说出某某市的天气变化特点。
(3)简述11日8时至13日8时期间,图中天气系统可能对某某市带来的影响。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
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受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
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
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
某某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
下图为某某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
说出形成某某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某某岛却北多南少。
据此推测某某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
(3)某某岛五指山(海拔1 867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
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课时规X练9常见的天气系统1~3.1.B 2.D 3.C 第1题,根据表某某息,9—16日期间某某市经历了两次降雪过程,且降雪后,气温下降,说明受冷气团控制,说明某某经历了两次冷锋过境,B项对。
第2题,表中9—16日期间的降雪天气过程,属于冷锋降水,降水区主要在锋后,锋前也有。
所以降雪一般开始于锋前,D 项对。
第3题,表中9—16日期间的风向变化,说明影响某某市的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的冷锋部分,位于低压槽处,C项对。
反气旋、高压脊处没有降水天气,A、D两项错。
气旋不是锋面,气旋过境气温升高,B项错。
4~6.4.C 5.C 6.A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为低压中心,等压距为2.5百帕,故A处的气压值为1010~1012.5,C项符合题意。
第5题,某某东北部、某某东部、某某中东部、某某大部等地均受低压控制,为气旋,C项正确。
第6题,北半球的气旋向纬度较高处移动,该处毗邻的海洋是太平洋。
西伯利亚、华北平原为陆地,水汽来源少;北冰洋纬度高。
A项正确。
7~8.7.A 8.C 第7题,据图,根据气压分布状况,图示地区只有甲处于低压区域,处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较高纬的冷干气流相遇的区域,最可能形成“秋雨”,A项正确。
第8题,“副热带高压”主要是动力成因,①错误。
其与南下冷气流相遇形成降水,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这也是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源地,②③正确。
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反气旋天气,并非“副热带高压”的作用,④错误。
C项正确。
9~11.9.B 10.A 11.C 第9题,由风向可判断甲处为低压槽部位,再结合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南半球向左偏,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结合甲处两侧风向可知甲处为南半球冷锋。
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冷锋向乙处移动,则乙地将出现大风(应为偏西风)、阴雨、降温天气,同时因气温降低而气压升高。
第11题,图示等温线数值总体上南低北高,而南半球南部纬度高于北部,则等温线分布受纬度影响;同时图示等温线还有明显的弯曲现象,且沿冷空气运动方向向北凸出、沿暖空气运动方向向南凸出,说明等温线还受大气环流影响。
12~14.12.D 13.B 14.C 第12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分布规律,可知M地位于极地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故选D项。
第13题,由上题可知,南极大陆位于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随着纬度降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所以影响图示南极大陆等压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纬度因素,故选B项。
第14题,读图,狂风形成地区低压线密集,罗斯海地区等压线密集,且位于低压槽线附近,容易产生狂风暴雪天气。
15.答案(1)某某市的风力小于呼伦贝尔市。
某某市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2)下图。
天气变化特点: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雨雪天气。
(3)不利影响:雨雪造成交通受阻,大风、雨雪造成通信、电力设备受损,对过冬的农作物和牲畜产生冻害。
有利影响:低温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大雪可以缓解旱情,增加土壤墒情;净化空气。
解析第(1)题,从图上的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某某市的风力小于呼伦贝尔市,原因是某某市的等压线比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而呼伦贝尔市等压线较稠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第(2)题,气温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冷锋过境,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可能出现雨雪天气。
第(3)题,从图上看,某某受到冷锋影响,可能带来雨雪天气,会阻塞交通,对通信、电力设施造成破坏,对过冬的农作物和牲畜产生冻害。
但也会使该地病虫害减少,缓解当地的旱情,还可以净化空气。
16.答案(1)气团源地:某某岛周围海域。
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某某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
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3)白天五指山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气流在山顶附近辐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温度,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解析第(1)题,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海风型雷暴气团源地是某某岛周围海域。
气团首先由某某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第(2)题,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
某某岛雷暴天气北多南少,判断其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是北部高,南部低。
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
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强烈,形成雷暴天气。
第(3)题,白天五指山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气流在山顶附近辐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白天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温度,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所以,五指山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