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XXXXXX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它需要我们去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不但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共性,更要研究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各有所得,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研究”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夯实课堂教学这个基础。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研究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研究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
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课堂教学要更好地实现它的素质教育,必须与课外、校外活动进行沟通和配合。

课堂教学着重在研究中研究、生活化活动。

语文课堂有效地延伸至生活,重短时效、重生活体验、重实践积累。

从成语推介,歇后语解析、谚语收集、名言故事,到话说新闻、评论时事、美文推荐、
1佳作点评,还有学生们出格感兴趣的班级博客圈、班级日记联播、自写小说联播、当地文化介绍等等,通过多彩的形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了学生的语言感悟和生活感悟。

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本着生活的需要、课中能练的原则,从课文中提炼生活,到生活中提炼语文,以课堂为基点,向四周辐射,这样课堂教学可得到充实,同时也高效。

另外,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动参与活动、积极自动探究、自动改进、自动进步。

语文活动形式多样,如典范美文诵读、钢笔字比赛、“做新时期的好少年”演讲活动,课本剧表演大赛、“错别字大搜捕”活动、想象作文大赛、“亲近母语”浏览大赛、古诗文诵读等。

通过这些语文研究活动展开,可逐步优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

因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步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点。

(1)教学内容要精选。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却很多。

如果我们对诸多的教学内容不加选择,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个教学要求,表面上一点时间也没浪费,实际上这种没有重点的教法,只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学生如坠云雾之中,不得要领,这种不顾授课效率的课,实际上是浪费了教学时间,是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因此,要改变这种“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就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人。

教师应紧扣年级及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等内容,从一个章节蕴含的诸多教学要求中,认真分析,仔细筛选,舍弃那些零碎的、片
2面的、非重点的教学要求,紧紧围绕中心要求进行备课。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授课时才能紧紧围绕重点内容,精心组织教学环节,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节省教学时间。

(2)紧凑教学环节。

一般的课堂教学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如复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形成技能等,但这些教学程序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个优化组合,及时调整,详略取舍
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教师有拖堂现象,这主要是他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没能好好衔接每个环节,浪费教学时间造成的。

如提问时,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太深,学生一时无法答出,教师又缺乏点拨的艺术,往往一喊一大片,到头来仍是教师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XXX费了几分钟。

因此,从备课人手使教学环节精简,从上课着手使教学环节严密紧凑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推敲每个教学步骤,认真计算每个步骤所需的教学时间,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步步紧随,在授课时做到能“一针见血”的决不“绕圈子”,这样才能防止节外生枝,偏离中心,才能克服重复单调、拖泥带水的弊病。

总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要想课内省时,教师就必须在课外费时,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查阅资料、制定教案、课前准备、组织教学等环节上花力气,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口语表达等方面了功夫,在优化教学目标、结构、手段上做文章。

只有这样,才能缓解课时不足与教材容量大的矛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正视语文教学中的隐性过程。

3
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我认为,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素质教育是爱(包括情感)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辩证唯物主义及人生观的教育,是行为惯的教育,又是养成及成才教育。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生语文研究中的隐性过程。

XXX认为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这段论述说明了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它既有教养,也有智力训练,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世界观的形成,智慧的思想方向性和创造方向性的形成,与个性的劳动、社会积极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当然也就不能片面地认为就是给学生以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必须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而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也应是以人为本的,切忌生搬硬套,穿靴戴帽。

例如:在教学XXX的《穷人》一课时,老师往往机械地告诉学生本文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XXX统治的腐败,而忽视了本文散发的“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和现实主义特征。

因此,学生在续写此文时,往往脱离现实,要么写成“人间地狱”,要么编成“美丽童话”。

“在地主渔
霸和资本家的残酷压迫下,一家人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在世界日益开放融合的今天,这种“排外仇资”的情绪合时宜吗,有市场吗?“渔夫的孩子娶了美丽的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诚然,我们的孩子要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如此天真幼
4稚的他们又怎样去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呢?我们要有永久的善良,但不能要永久的天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是十分紧张的。

我们要使学生从幼小的年纪开始,就得到一种信念,生活和研究中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有许多事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和脑力,XXX认为,遭遇困难才干给人打开通往幸福之路。

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要使自己的学生遭遇困难,正是在遭遇困难中萌发出能力——一种具有深刻道德性的能力,即爱护保重年长一代所给予他们的物资财富和肉体财富的能力。

遭遇困难是一个人的幸福和欢乐的泉源,我们研究语文就是要解决一个一个的困难,解答一个一个的难题,从而才干达到理想的境地。

小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能力比较低,我们正是要运用语文研究的过程,锻炼他们这方面的思维品质。

当然,在锻炼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
办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达到目的。

进行这一思维品质的锻炼,应当是长期的渗透,否则,欲速则不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紧张方面。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惯呢?1.培养学生当真浏览课本的惯,使学生在语文课上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并养成良好的惯;2.培养学生当真审题的惯,使他们从就有严谨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惯,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当真作业和检查的惯。

小学生简直天天做作业,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技术和程度,表现教学结果,而且也反映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惯,表现出头脑品德和教育的结果。

良好的作业惯
5包括:态度认真、独立完成、富有创见、思路清晰、先复后作业、及时检查、书写工整、清洁等。

培养小学生认真作业的惯,是长期、艰巨、细致的综合教育的过程。

总之,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我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要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要给学生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格,让他们身心健全,为成为有用之才做好准备;要给他们一种终身研究,终身成长的能力和惯。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切实改革并扎扎实实做好课堂教学,进而超越
课堂在人的生存空间里,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有研究的过程。

只有这样,学生在这样的研究中才能感受自然,了解社会,体悟人生,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成为他们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