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LID设施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城市地表的硬化和不畅通的排水系统导致城市水logging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气候变化
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城市地表水管理愈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此
背景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城市水logging和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有效
路径之一。
本文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及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建设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概念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
行起来。
海绵城市倡导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引入海绵体系,通过绿色基础设施和自然化的
水体设施,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有机、具有缓冲作用的系统,能够有效减缓雨季的暴雨冲击
和疏导水logging,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改善城市水环境,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城市发展迅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表
硬化现象凸显,城市水logging问题日益严重。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海绵城市的建设,将
其作为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换地模式、小水面治理和LID设施成为了重要的措施。
换地模式
倡导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引入水体,通过增加城市水体面积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
地表径流,缓解城市水logging问题。
小水面治理则着眼于对城市内部小水体的综合治理
和生态修复,通过植物、湿地等手段,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减缓雨季暴雨冲击。
而LID
设施则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引入绿色设施和技术手段,改善城市地表径流问题,减少城市
水logging发生的频率和程度。
二、低影响开发(LID)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低影响开发(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通过引入LID设施和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地表径流和水logging的减少,改善城市水环境,提
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LID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建筑屋顶种植植被,形成屋顶绿化,具有良好的吸收雨水和缓解暴雨冲击的功能。
绿色屋顶不仅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地表
径流,还可以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微气候,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降低城市的
能耗,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2.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通过在城市绿地中建设雨水池和植被,将雨水汇集并渗透至地下,减少地
表径流,降低水logging的发生。
雨水花园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绿
化率,增强城市生态功能,为城市增添美丽的景观。
3. 蓄滞洪设施
蓄滞洪设施是在城市中建设的地下蓄水池或者地表蓄水设施,用于暴雨来临时暂时存
储和减缓雨水的流速。
蓄滞洪设施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减轻暴雨对城市的冲击,
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指在城市道路和广场等场所使用透水地砖或透水混凝土等材质铺装,通过
其自身的透水性,使雨水能够直接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城市水logging问
题。
5. 植物滞留涵养
植物滞留涵养是通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引入植物种植,构建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活性,吸附和分解城市污染物,净化雨水和地下水,减少城市
径流以及水logging问题。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往
往存在着重建造、打破和重组原有的水体和水系,破坏了城市对水的自然约束和调控,导
致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日益突出。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水资源、空间、土
地以及生态环境等多个因素,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和配合,而如何实现
这种综合合作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平衡城市的建设和生态环境
保护的关系,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四、未来展望
尽管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
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城市
规划和建设中将更多地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和LID设施,改善城市水logging问题,提高城
市水环境的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绵城市建设也
将会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推动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及LID设施的应用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实现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加大对LID技术
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城市的水logging治理和城市水环境的改善,为我国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