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班科学室教案6篇

小班科学室教案6篇

小班科学室教案6篇小班科学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2、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学准备:回形针、黄豆、白沙、硬币、串珠、海棉球每组各一盘、各种容器每人一个教学过程:1、导入: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要演节目,想请小朋友来制作乐器2、展开:(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你们看我都准备了什么?(快速展示一遍)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呢?(幼儿回答,教师示范)要求:a、每次只能放一种东西。

b、注意安全c、仔细听听放不同的东西声音是否一样(2)请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盒子,试试什么东西放进去声音听?你放了什么东西?你们两个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3)探索比较不同的声音:a、用同样的两个纸盒分别装豆和沙,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装的东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b、用塑料瓶和纸盒同时装黄豆,比较:总结:不同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c、用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装同样多的回形针,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大小不一样,装同样的东西,声音不一样d、用同样的纸盒,分别装一勺沙、装满沙,比较:总结:同样的盒子,装同样的东西,装得多少不同,声音也不同e、同样的容器和材料,用力摇和轻轻摇,声音也不同。

力气不大也不小的时候,声音听(请两个幼儿上来摇,大家比较不同)(4)请幼儿用自制乐器为儿歌《哈巴狗》伴奏:请你选一种你认为听的材料放进去,准备好乐器:a、按节奏伴奏b、互换乐器,伴奏3、延伸:我们下次创造出更好听的声音好吗?小班科学室教案篇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将点数不同的蘑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1、ppt2、蘑菇点卡,兔子四只。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兔妈妈今天干了什么事情?"(出示ppt)二、兔妈妈采蘑菇(1)师:"兔妈妈去采蘑菇了,看一看,兔妈妈采了几个蘑菇?""兔妈妈采了几个蘑菇?"(出示ppt,引导幼儿数并带领幼儿验证)"你们仔细的看一看,这四个小蘑菇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身上的点点不一样)"(2)请个别幼儿回答四个蘑菇上分别有几个点点并带领全部幼儿一起点数小蘑菇上的点点。

三、给小蘑菇排排队(1)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些都是兔妈妈采的小蘑菇,可是这些蘑菇需要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好队,兔妈妈才可以带回家,谁来帮助兔妈妈?"(2)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带领全部幼儿验证。

四、给小兔子送蘑菇(1)师:"兔妈妈采了这么多的蘑菇,带回家给兔宝宝吃,,这里有几只兔宝宝?(出示ppt,引导幼儿数并带领幼儿验证)"兔妈妈的宝宝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身上的点点不一样)"(2)请个别幼儿回答四只兔宝宝上分别有几个点点并带领全部幼儿一起点数兔宝宝上的点点。

(3)师:"兔妈妈想把蘑菇送给兔宝宝,你觉得这些蘑菇分别送给谁最合适呢?(出示ppt-6)请幼儿上台帮助兔妈妈分一分。

小结:原来他们身上的点点是一样多的。

(请幼儿示范,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五、游戏:分享小蘑菇(1)师:"兔妈妈谢谢小朋友帮助她把蘑菇分给宝宝!可是兔妈妈这里还有好多剩下的小蘑菇,想分享给别人家的小兔子,小朋友可以帮帮忙吗?(出示小兔子)(请一位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并验证)"看,你们的小椅子下面,有兔妈妈采好的蘑菇。

你们看一看,你们手上的蘑菇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蘑菇上的点点不一样)"谁来说一说,你的小蘑菇上面,有几个点点?(点个别孩子说一说自己手中的蘑菇有几个点点)请你手上蘑菇上面有一个点点的小朋友举起来给我看一看(依次举起点点2-4)小朋友都认识了自己的小蘑菇,现在呀,请你的蘑菇上有一个点点的小朋友,把你的小蘑菇送上来。

(依次送2-4)(2)幼儿操作完成师:"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都把小蘑菇送对了,兔妈妈为了谢谢你们,下次会邀请我们一起去采蘑菇。

小班科学室教案篇3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

2、学会关心和爱护动物。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1、课件2、互动桌3、动物小筐、4、食物图片活动重点: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

活动难点:给小动物喂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幼儿表现多媒体运用(一)、激趣导入(二)认识动物朋友(三)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四)给动物喂食(五)、小结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农场里有一些小动物在做什么?那我们一起和小动物玩吧?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名称。

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谁啊?你想和谁当好朋友啊?3、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表述动物最喜欢吃哪些食物?小动物们说肚子有点饿?怎么办?这里有一些什么食物,我们来看看小猫,小狗,小兔,小鸡最喜欢吃些什么?”4、教师介绍材料,玩法,规则将食物放到动物小筐中进行喂食。

听口令进行游戏5、小结。

刚才谁跟xx(小动物)做好朋友了?你怎样和它做好朋友?你请它吃了些什么?它喜欢吃吗?1、幼儿进入情境幼儿观察图片,表达自己的感受。

2、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3、幼儿思考帮助动物们的方法,用互动桌中托拽的方法找到动物最爱吃的食物4、幼儿使用操作食物材料给动物喂食。

5、幼儿积极与教师互动说出动物最喜欢吃的食物。

出示课件图片2出示课件图片2出示课片图片,3,4,5,6互动桌出示操作材料出示课件图片7小班科学室教案篇4活动目标:1、观察伞的外型和色彩,知道伴是一种挡雨的用具。

2、充分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选择一个下雨(雨不能太大)的日子。

2、折伴、直杆伴各一把,其中一把是手动伞,一把是自动伞。

3、幼儿每人从家中带一把儿童伞,一双小雨鞋。

活动过程:一、认识雨伞(在室内)1、下雨了,你们想出去玩吗?什么东西能帮助我们不被雨淋湿呢?(雨伞)2、为什么雨伞能遮雨?(伞是由油布、尼龙布或塑料制成的。

)3、撑开的雨伞像什么?(蘑菇、亭子、大帽子等。

)4、为什么伞能撑开、收拢?(有能伸缩的伞架。

)5、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小伞的外形、色彩与使用方法。

6、演示直杆伞、折伞或自动伞、手动伞的开收方法,请幼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7、请幼儿学习开伞、收伞。

提醒幼儿不要让伞碰到别人的眼睛或其他部位。

二、撑逢小伞去看雨1、带领幼儿撑着小伞来到室外,听听小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启发幼儿用合适的象声词来描述,如嘀嗒、沙沙等。

2、引导幼儿看看雨点除了落在雨伞上,还落在什么地方。

(落在树叶上、摔进水塘里、打在屋顶上等。

)3、带领幼儿踩水,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踩得轻,水花小;踩得重,水花大;跳一跳,会溅起小水花。

)三、与小伞一起游戏1、游戏:小兔与大灰狼幼儿做小兔,教师做大灰狼。

“小兔”撑着雨伞在草地上玩,当“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可立刻将伞当作蘑菇,躲到“伞蘑菇”下,不让“大灰狼”发现。

2、游戏:大风与风车启发幼儿将伴当作“风车”、手握伞柄使其旋转。

当听到教师发出“风大了”的信号时,“风车”就转得快;当听到“风小了”的信号时,“风车”就转得慢;当听到“风停了”的信号时,“风车”就不转。

游戏结束后,请幼说说:雨伞旋转时,雨水怎么样了?(雨水会飞溅开来。

)3、游戏:换房子启发幼儿将伞当作“小房子”。

在教师念完儿歌前找一同伴互换“小房子”,并遮住上半身,请大家猜猜其中的几间“小房子”里住着谁。

四、画小伞1、回到室内,请幼儿交流游戏感受,启发幼说说还能用小伞做什么游戏。

(如“降落伞”游戏、“红绿灯”游戏等。

)2、启发幼儿用水彩笔画出各种色彩、图案的雨伞。

3、提醒幼儿今后不要逢雨便出去游戏,应注意安全和健康。

活动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加深了孩子们雨天的认知,因为孩子们对下雨天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喜欢踩水花花,活动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通过活动中教师的讲解,孩子们逐步了解了雨的相关知识。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班科学室教案篇5一、设计意图:选择这一内容,是因为今年我带的新小班,小班孩子刚刚入园,焦虑情绪严重,不易于午睡,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舒缓情绪,有效入眠保障身体健康,所以我设计了《动物怎样睡觉》这节活动。

基于课题中一再强调进行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教学,更应寻找教材内容与生活的接触点。

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再以幼儿猜猜、学学、讲讲等方式,形成让幼儿主动参与尝试的愿望,用动物有趣的睡觉姿势吸引幼儿听、学、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巩固自己的理解,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睡眠姿势的培养。

这节活动既能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又能初步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

为此制订了以下目标:1、通过找找、看看、说说,启发幼儿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感知表征动物的不同睡眠姿势。

2、引导幼儿模仿体验,掌握正确睡姿和午睡规则,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知表征几种小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睡眠姿势和午睡的规则。

根据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

物质准备:《动物怎样睡觉》的课件、音乐磁带《动物狂欢曲》、《摇篮曲》和各种动物头饰。

二、为了完成活动目标,采用了观察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

1、观察讨论法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以及课程需要关注幼儿生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分别呈现动物睡觉图片和幼儿自己睡觉时的图片,运用观察讨论法,激起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从同伴交流中,引发幼儿对睡姿的兴趣。

2、情境教学法借助幼儿熟悉的《摇篮曲》,让幼儿边听边表演,舒缓优美的旋律营造了宁静氛围,使幼儿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说学法:1、角色表演法:小班幼儿爱模仿,于是我提供各种头饰支持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给幼儿搭建艺术表征科学经验的平台,利用艺术形式带领幼儿更好的融入到科学教育活动中。

2、儿歌辅助法:提炼孩子的语言,创编儿歌《睡午觉》,运用儿歌辅助法,请幼儿说说做做,帮助幼儿熟悉睡觉的正确姿势。

四、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听呼噜声,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才打呼噜?”在猜想中激发幼儿想积极探索的愿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