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油井储层综合评价与新方法测井解释
摘要:油井勘探目的,是为该区的地震、地质等基础调查求取有关地层数据;为资源储量测算提供重要参考;为该区域下阶段石油勘查发展奠定基础。

油井先
后已开展过四期全套测井,全部使用美国LOGIQ测井系统。

测井方面针对各种第一手数据开展了资料校正、数据分析、四性关系评价、储层综合判断、新数据分析等较完整的研究。

关键词:测井解释;四性关系;阵列感应;地层倾角
引言:
测井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测井技术,它的关键在于确定测井信号与地质信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合适的处理手段将其处理成地质信号。

结合大量的地质、钻井、开发等数据,对地层划分、油气层、矿物层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测井解释工作包括:评价产层性质、评价产液性质、评价储层性质、开展钻探和开发应用等。

一、测井解释的新方法
(一)井周声波成像(CBIL)测井技术
井周声波成像测井技术是利用旋转环能装置将高频率的脉冲声波辐射到目标地层,利用声波的反馈,对井口周围进行地质勘探,其频率为每秒6周,一般一周可达250个取样点。

通过传感器端接井周声波,通过内部处理器来记录和分析井周声波的强度和回波时间,并以此来完成井周地层的特征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岩层的回波强度和回波时间的分析,可以得到岩性、物性、沉积结构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将反射波的传输时间转化为目标的距离,并将其以井周360度的方式呈现为黑白或彩色的影像。

通过图象显示的资料,可以更好的理解井底岩性和几何接触面的变化,进而对地层中的裂缝位置、地质结构等进行分析。

(二)核磁共振技术
在没有其他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形成中的氢核是自旋相关的,并且具有随机
的方向。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通过使用核磁共振记录装置来创造一个永久的磁场,形成中的氢核在应用磁场的方向上形成有规律的排列,这个过程称为氢核的极化。

如果这个应用磁场总是恒定的,那么在它上面添加一个垂直方向的射频场,同时
调整射频场的频率以匹配氢核的谐振频率,就会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当核磁共振
现象产生或由核磁共振设备产生时,可以得到氢核回波的振幅信号,根据信号的
衰减情况,可以计算出地层的孔隙特征,同时计算出双峰储层现象。

该截面可以
显示在T2光谱中,根据T2光谱的色谱变化,可以得到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和结
合水的饱和度等参数。

目前,核磁共振技术被用于地质勘探,以获得不受岩性影
响的复杂储层的孔隙度,并补充获得关于直接流体特性和渗透性的信息,这些重
要信息是传统测井方法难以获得的。

此外,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完成对结合水和
流动水分布的研究,这对全面获得储层的孔隙结构非常重要。

(三)阵列声波成像测井技术
这种方法使用单极发射器将单极声波送入井内地层,使井壁周围产生一定的
膨胀,并在地层中产生纵向和横向波。

一般来说,在硬地层中会出现纵波和横波,但在软地层中,横波的第一波会与井中的泥浆波混合,难以准确获取。

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原来的单极声波被转换为双极声波,这使得声源在井中产生活塞效应,使井壁一侧的压力和另一侧的压力增加。

坠落,从而干扰井壁并产生弯曲波。


个过程也使地层中的纵横波得到更好的积聚。

根据所得到的纵横波,处理器可以
对其进行处理,以获得地层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性质,以及估计地层裂缝。

从声学成像得到的数据还可以表明应力和裂缝的发展方向,为合成地震窗口制图
和固井质量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二、钻井情况
油井在钻孔过程中完成了三次取芯。

上井段2862~3667m的岩性构造一般以
褐色泥石、沙质泥石居多,而中下段的地质构造则一般以黑粉、淡灰、灰黑、灰
色泥石、沙质泥石居多。

3667~4950m的岩性一般以泥石、砂质泥岩、细钙质泥岩
居多,夹薄层粉砂石。

而4950~5200m岩性则一般为泥石、砂质泥岩、细砂石、
粉砂石等。

758~5122m有一百四十四次气测异常发现,其中有21次槽面有气体发现,高达五分之一。

三、储层四性关系描述
据取心资源研究,浅层储层的岩性结构特点一般由淤泥粉砂石和粉砂石组成,有效贮层相对较厚,生物性较好;深层储层的岩性特征一般由泥质粉砂岩、粉砂
岩和石灰质泥岩所组成,随着石灰质数量的增加,贮层物性也较差,厚度减少。

储集空隙主要由细粒间孔隙组成,次为酸液空隙,孔隙率密集在5%~12%左右,渗透率在(2~10)×10-3μm2左右,表明油井贮层具有低孔隙低渗的特点。


井段岩屑录井井未发现加拿油砂指示,发生气测异常一百四十六层,钻探取心井
未见加拿大油砂指示。

贮层的岩性结构主要为淤泥粉砂岩、和少部分的细砾砂石。

四、储层综合评价
储层地质特征一般由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分析渗透层以阵列探测、双
侧向方法,并依据自然电位曲线和地质记录井岩屑。

以录井信息为主,通过地质
录井、气测等获取流体特征。

测井曲线以阵列式感应曲线为主,结合了三孔隙度
曲线等。

水层电阻率数值明显小于围岩值,且具有热侵性。

结合测田、录井、气测等数据,目前已分析出三级贮层。

含油、含气污泥层:天然电势负反常比较突出,但天然伽玛噪声较小,电阻率温度系值显然大于正常
施工范围,三孔隙率曲线均存在相应的孔渗现象,但声测正反常表现得比较好,
经综合研究。

污泥层:自然伽马噪声较低,天然电势负反常,阵列反应阻力率数
值显然小于围岩,按三孔隙度曲线高孔计算仍有一定量的孔渗。

五、新方法资料应用
在对某复杂储层的测井工作之中,应用经周声波成像技术,测得的地层岩性
为粗面岩,根据获取的三孔隙度曲线,可以清晰的表明该地层的孔隙度较小,因
此储集物性较差。

而对3220~3245m的井段进行周胜波成像测井时,可以发现有
明显的地层裂缝发育,地层裂缝走向为北西北-南东南为主,裂缝角度多分布在
65~80°范围以内。

观察图像资料可以发现,在3220~3225m、3230~3237m的井段范围内,图像颜色较暗,暗色区域分布均匀,以此我们可以得到这些区域均为地层孔隙发育。

通过综合分析获取该段地层的裂缝分布与孔隙发育情况,根据此分析结果对3225~3280m的井段进行试油,试油使用6mm油嘴,最终获得储层情况为:日产油450t、天然气7325m3以及水资源0.2m3。

测井作业声成像的裂缝识别情况。

当地层的矿物浓度很高时、淡水泥浆钻井等,使用阵列探测曲线就能够正确地辨别贮层内的流体特征。

因为污泥层的阵列探测数值远远小于围岩,而贮层的生物性越高电阻率数值也越小,而且在各个检测范围的曲线上也存在着明显的高侵特征;当贮层为干层时,阵列电感大于或近似于围岩,且六条电阻率曲线间完全吻合,说明贮层渗透率较差;当贮层贫油时,阵列电感大于施工条件时,6条电阻率曲线间存在较小的幅差值,说明贮层存在一定的渗透率。

结语:
油井污泥层多在浅层中;干层致密层各阶段岩层中都有散布,且底部地层产状深埋高、含钙高,且致密层较多。

但从对该井四段底层的试油结论来看,一般均属干层、低产层,虽然气测条件异常好,但储层却达不到工业油流。

从结构特征可以分析出,本井所钻遇的岩层倾角多在30°以下,且偏向于北东向,纵向上共钻探到过三个断层区,高点位置也在该井的南西向,同时也表明了该区块断裂活动相当发育,结构上主要受断层制约。

参考文献:
[1]姜达贵.自然电位测井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J].测井技术,2017,41(5):5.
[2]黄胜,杨芸伊,叶文军,等.核磁共振测井在吉兰泰油田巨厚砂砾岩储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2021(050-003).
[3]雍志城.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