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三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三及参考答案

本科劳动经济学课程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试卷三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A.工资率B.生产技术 C.货币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
2、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大于1,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无限弹性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D.富有弹性
3、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 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
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
4、在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表述错误的是():
A MRL=MCL
B MRP=MCL
C MPL =W /P
D MRP= W /P
5、下列关于由劳动要素增加所引起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及其相互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 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
B 当AP与MP相交时,TP达到最大值
C当 MP达到最大值时,TP曲线出现拐点D AP与MP相交后,AP大于MP
6、造成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率上升的因素有( )
A、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需求曲线不动
B、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供给曲线不
C、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D、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也增加
7、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
A、摩擦性失业周期长,结构性失业周期短
B、摩擦性失业周期长,结构性失业周期长
C、摩擦性失业周期短,结构性失业周期长
D、摩擦性失业周期短,结构性失业周期短
8、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与总的边际产价值相比,()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远大于后者
D、前者小于后者
9、凯恩斯认为,失业的原因在于()
A、在效需求不足
B、有效需求过程
C、有效供给不足
D、有效供给过度
10、在市场工资率一定的条件下,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则劳动力参与率()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1、很多单位招聘部门经理时,都要求在35岁以下。

这是()
A、合理要求
B、性别岐视
C、经验歧视
D、年龄歧视
12、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劳动力供给不变时,均衡工资率()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3、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发端于()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西奥多·舒尔茨
D.加里·贝克尔
14、租金性工资收入具有______的特征。

()
A.补偿性
B.竞争性
C.平均性
D.垄断性
15、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即使失业尚未增加,劳动时间却已经减少。

这体现了劳动时间的()
A、计量功能
B、指示功能
C、人际交往功能
D、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上倾斜且较为平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富有弹性。

()
2、资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弯曲。

()
3、力需求增加而劳动力供给不变时,均衡工资率上升。

()
4、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
5、库兹涅茨提出了“从运动的观点看,人口流动是由促使人口流动的力量和阻碍人口流动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观点。

()
6、力流动或招聘投资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

()
7、资本理论的思想发端于舒尔茨。

()
8、经济理论认为工资是刚性的, 不随利润增减而变动。

()
9、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10、动力市场是买者和卖者在区域内的职位空缺中彼此搜寻的劳动力市场形式。

()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隐性人力资源稀缺
2、Income Effect
3、家庭劳动力供给
4、道格拉斯—有泽法则
5、最低生活保障线(OECD规定)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

2、补偿性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3、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4、失业的消极影响。

5、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工资谈判制度。

五、作图并分析说明(15分)
在假定家庭中已经有人,如男性户主就业,即在一定的家庭收入基础上,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分析其他家庭成员如妻子的劳动供给决策是如何做出的。

六、论述题(15分)
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状,论述解决市场歧视的对策。

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D
3、C
4、D
5、B
6、A
7、C
8、B
9、A 10、B
11、B 12、A 13、C 14、D 15、B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1、√
2、√
3、√
4、√
5、X
6、X
7、X
8、X
9、√
10、√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隐性人力资源稀缺:指存在于劳动者头脑中的知识、工作诀窍、经验、创造力、价值体系等稀缺,是在人力配置方面的相对差异而造成的人力资源稀缺。

2、Income Effect: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3、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

4、道格拉斯—有泽法则:①家庭某成员的收入越高,家庭另一成员的劳动力参与率越低;②本人能够得到的市场工资率越高,个人的劳动力参与率越高。

5、最低生活保障线(OECD规定):又称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贫困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是此国或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特征。

答:(1)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根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2)社会保障具有强制性、保证性、普遍性、互济性、福利性的特征。

2、补偿性工资差别形成的原因。

答: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对劳动某一方面的特殊性给予补偿形成的。

产生原因:(1)恶劣的劳动或工作条件及伤害危险如苦、脏、累、险、单调、枯燥、温度、湿度、噪音等(2)职业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评价。

(3)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3、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答:(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4、失业的消极影响。

(1)失业是一种资源低效率配置,造成经济总量的损失。

(2)失业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加剧两极分化。

(3)对失业者生理和心理的损害。

(4)影响社会治安,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5)失业者人力资本的损失。

5、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工资谈判制度。

(1)宏观谈判制度。

即主要由宏观层次的劳资双方谈判来决定工资水平。

一般先由全国工会联合会与雇主协会联合会进行谈判,签订全国工资总协议。

然后再在产业、企业一级进行工资谈判,签订更为详细的工资协议。

(2)中观工资谈判制度。

即主要由产业、部门中观层次劳资双方谈判来决定工资水平。

一般是由省、市级的行业工会和协会进行谈判刑,签订工资契约。

(3)微观工资制度,即主要由企业一级劳资双方谈判决定工资。

五、作图并分析说明(15分)
在图中,Ui表示家庭的收入——闲暇无差异曲线,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可支配时间,从原点向上为闲暇时间,从h点向原点为劳动时间,h—t为制度给定的劳动时间。

OYa 表示家庭由于户主的劳动或其他原因已有的收入。

在以Ui表示的一簇收入——闲暇无差异曲线中,按效用高低顺序排列为U1<U2<U3直线,ab、ac、ad与制度时间轴分别相交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