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教案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教案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二章第一节,主要包含了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数字图像的分类、存储、压缩的相关知识。

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这几类信息的数字化应用中,本课内容是和实际应用比较贴近的,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对于提高学生多媒体方面信息素养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图像信息数字化的基本方式;认识不同图片类型的特点;认识分辨率、位深度等图像参数的含义和图像效果、大小的关系;掌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修改图像大小、位深度、图像类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图像数字化的采集、修改、编码压缩的过程;在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依据问题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图像类型、分辨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实验总结中,养成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严谨实施的科学研究态度;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养成团结协作、积极交流的团队精神。

三、教点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辨率、位深度等图像参数的含义和图像效果、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思考2:缩小后的图像,再想放大回原来的尺寸,效果怎么样?
二、图像的分类
、位图[bitmap],也叫做点阵图、像素图,简单的说,由许多像小方块一样的像素组成的图形,缩放会失真。

思考4:图像效果、图像大小、分辨率之间的联系规律是什么?
【任务二】:打开文件夹“2”,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图像分辨率不变、而位深度不同时,图像效果、文件大小的变化规律。

图像颜色数目和每个像素占用位数对照
讨论:图像的分辨率是不是一定要越高越好?
数码相机的像素越高越好?
网上的图片质量也要越高越好?
学习活动五:认识图像文件格式
任务:比较不同格式的图像文件的效果和大小
教师活动
四、常见的图像文件格式
一、BMP格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