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料的鉴别

面料的鉴别

面料的鉴别
所谓服装材料原料种类的鉴别,是指运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借助已掌握的各类纤维的特性、面料的性能,所进行的原料成分分析和判断。

服装材料原料成分的鉴别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感观鉴别法、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法、溶剂溶解法、药品染色法、密度测定法、光谱分析法等。

其中以感观法和燃烧法最为简单和常用。

一、感官鉴别法
感官法也称手感目测法,即通过人的眼睛看(颜色、质地、光泽等)、手摸(质地、厚薄等)、抓捏(弹性、硬挺度等)、耳听(撕裂声、丝鸣等)等来鉴别组成织物的纤维种类的一种直观方法。

这种方法可简单概括为四个字:“看、摸、捏、听”。

其优点是方法简单、无需仪器,缺点则是主观随意性强,受物理、心理、生理等很多因素的制约,鉴别正确率有一定的局限性。

1.棉织物的鉴别主要包括纯棉、涤/棉、粘/棉、丙/棉、维/棉等品种。

⑴纯棉织物布面具有天然棉纤维柔和的光泽,手感柔软有温暖感,弹性较差,容易产生折皱;用手捏紧布料后松开,可见明显折痕;从布边抽出几根纱解捻后观察,纱中纤维细而短。

⑵涤/棉织物光泽明亮,色泽淡雅,布面平整洁净,手摸布面有滑、挺、爽的感觉,手捏布面有一定的弹性,放松后折痕不明显且恢复较快。

⑶粘/棉织物与富纤布一样,布面光泽柔和明亮,色彩鲜艳,手摸布面平整光洁,触感柔软,但捏紧放松后的布面有明显折痕。

⑷维/棉织物布面光泽不如纯棉布,色泽较暗,手感较粗糙,不柔和,但捏紧布料放松后的折痕情况介于涤/棉和粘/棉织物之间。

⑸丙/棉织物外观具涤/棉布的风格,挺括、弹性好,但手摸感觉稍粗糙。

2.麻织物的鉴别主要品种有纯麻、涤麻、棉麻、毛麻等。

⑴纯麻织物具有天然麻纤维的纯朴、自然柔和之光泽,手感较棉粗硬,但有挺、爽之感。

其纱线或纤维强力较大,湿强力更高。

⑵涤麻织物布面纹路清晰,光泽较亮,手感较柔软,手捏布面放松后不易产生折痕。

⑶棉麻织物外观风格介于纯麻与纯棉织物之间,有不硬不软之手感。

⑷毛麻织物布面清晰明亮、弹性好,手捏紧放松后不易产生折痕。

3.毛织物的鉴别主要有纯毛、毛/粘、毛/涤、毛/腈、毛/锦等品种。

⑴纯毛织物呢面平整、丰满,色泽柔和自然,手感柔软有弹性,用手捏紧呢面后松开,几乎无折痕,即使有折痕也能尽快恢复原状。

拆除纱线后,其纤维较棉粗、长,有天然卷曲。

⑵毛/粘织物呢面光泽较暗,手感柔软身骨差。

捏紧呢面后松开,折痕明显不易恢复。

⑶毛/涤织物呢面光泽较亮,织纹清晰,手感平整、光滑、稍有硬板感,弹性很好,手捏紧呢面后松开,折痕迅速恢复原状。

⑷毛/腈织物具有毛感强、色泽艳的特点,手感蓬松,有弹性。

⑸毛/锦织物呢面平整、毛感差,外观有蜡样光泽,手感硬挺不柔软,手捏紧呢料后松开有明显折痕,可部分恢复。

4.丝织物的鉴别主要是指纯丝(真丝)、粘胶丝、涤纶丝、锦纶丝等长丝织成的织物。

⑴真丝织物绸面平整细洁,色泽柔和、均匀、自然,悦目不刺眼,外观悬垂飘逸,手感柔软、爽滑,触摸时有拉手感和丝鸣声。

手捏紧绸面后放松,无折痕产生。

⑵粘胶丝织物绸面光泽明亮、耀眼,但不如蚕丝柔和,手感滑爽柔软,有沉甸甸的感觉,易悬垂,但不及真丝绸挺括、飘逸,手捏绸面后有折痕,且恢复较慢。

从纱中抽出的纤维沾湿后,很容易拉断。

⑶涤长丝织物绸面光泽明亮,有闪光效应,手感滑爽、平挺而不柔和,手捏紧绸面后松开,无明显折痕。

纱中纤维沾湿后,强力无变化,不易拉断。

⑷锦纶丝织物绸面光泽较暗,似有涂了一层蜡的感觉,色彩亦不鲜艳。

手感硬挺,身骨疲软,手捏紧绸面后松开有折痕,但能缓慢恢复。

纱中纤维沾湿后,无明显强力变化。

二、燃烧鉴别法
燃烧鉴别法是利用各种纤维的化学成分不同,其燃烧特性也不同,从而对面料成分加以鉴别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纯纺织物或交织面料,而不适用于混纺织物原料的鉴别。

鉴别时,从衣料中抽出纱线或纤维(经、纬纱分别抽取),用镊子夹住慢慢移近火焰,仔细观察并记录其受热后的变化情况:接近火焰时是否收缩、熔融;在火焰中是否燃烧,燃烧的颜色、速度及散发的气味;离开火焰后是否续燃、燃烧的灰烬特征(颜色、形状、硬度)等,对照纤维燃烧特征表,可粗略地鉴别纤维类别。

几种常见纤维燃烧特征表
三、显微镜观察法
显微镜观察法是根据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横断面形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纤维的这些特征并加以鉴别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不局限于纯纺、混纺和交织产品的鉴别,能正确地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区分开,但对合成纤维却只能确定其大类,不能确定具体的品种。

因此,要明确合成纤维的品种,还需结合其它的方法加以鉴别和验证。

几种常见纤维的纵向和截面形态特征列于表中,其显微镜观察图见下图。

几种常见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
三、化学试剂溶解法
溶解法是利用不同纤维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浓度下具有不同的溶解度来鉴别纤维成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织物和各种纤维,既可鉴别纯纺织物的纤维成分,也可鉴别混纺织物中的纤维组分,实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且准确率较高。

纯纺织物的鉴别:将织物中抽出的纱线和纤维置入试管中,取一定浓度的溶剂注入试管,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溶解、部分溶解、微溶、不溶)和溶解温度(常温溶解、加热溶解、煮沸溶解)。

对照纤维的溶解性能表,即可确定纤维品种。

混纺织物的鉴别:先将织物分解为纤维,放入凹面载玻片中,一边用溶液溶解,一边在显微镜下观察,从中了解两种纤维的溶解情况,从而确定面料的纤维组分。

由于溶剂的浓度和温度对纤维的溶解性有明显影响,因此使用溶解法鉴别纤维时应严格控制这两个因素。

常用纤维溶解性能表
表中 S——溶解; SS——微溶; P——部分溶解; I——不溶解。

四、药品着色法
药品着色法是根据各种纤维对不同染料的着色差异来鉴别纤维原料的一种方法。

此法能迅速鉴别纤维品种,但只适用于未染色织物。

常用的着色剂有通用和专用的两种,用以鉴别某类特定纤维的是专用着色剂;由几种染料混合,可使各种纤维被染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是通用着色剂。

常见纤维的着色反应如下表所示。

常见纤维的着色反应表
注:1.HI着色剂为中国纺织大学和上海印染公司共同研制,
2.碘—碘化钾溶液是将碘20g,溶解于100ml碘化钾饱和溶液。

五、其它鉴别法
用于服装材料原料的鉴别除上述方法外,还有许多方法,象化纤熔点测定法、密度法、红外线光谱法、紫外线照射法、双折射法等。

这些方法中有的可实现快速鉴别,而有的则需借助精密仪器才能完成,因此在服装上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但做为辅助验证手段,往往很有必要且非常有效,故在这里作简要介绍。

化纤熔点测定法:根据化学纤维的熔融特性,在化纤熔点仪上或在附有热台和测温装置的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消光(或熔融)时的温度即熔点,依此鉴别纤维类别的方法。

此方法虽鉴别速
度较快,但由于某些化纤的熔点比较接近,有的纤维没有明显熔点,因此一般不单独应用,而是作为验证的辅助方法。

密度法:也称比重法,根据纤维原料各有不同密度的特点来鉴别纤维成分的方法。

通常采用密度梯度法(即用标准密度玻璃小球标定梯度管内液体,使其形成上轻下重的密度梯度分布)测定未知纤维密度并将其与已知纤维密度进行对比,从而鉴别未知纤维的类别。

红外光谱法:是鉴别纤维原料成分和进行含量分析很有效的方法之一,依据各种纤维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特征吸收谱不同,将未知纤维原料与已知纤维的标准红外光谱进行比较来鉴别纤维的成分。

由于此法所用仪器精密、价格高,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紫外线照射法:原理同红外光谱法,利用紫外光谱仪,通过测定材料对各种不同波长入射光的吸收率,从而绘制紫外吸收光谱图来鉴别纤维成分。

双折射法:由于纤维具有双折射性质,不同纤维的双折射率不同,因此可用测定纤维的双折射率来鉴别各种纤维原料。

通常采用液体浸没法和补偿法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