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广府古城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依据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第四款《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款《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4)14号令第六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第七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1994)533号文第八款《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第九款《河北省永年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年)》第十款《广府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03年)第十一款《永年县广府镇总体规划》(1993年)第十二款《永年广府城文物保护要求》第十三款《永年洼蓄滞洪区建设规划报告》(2005)第十四款《永年洼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议书》(2005)第二条规划范围第一款本次规划的范围以永年洼四周防护大堤为界,东面南面临滏阳河,北面为洺李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079公顷。

其中重点规划地段为古城外环城大堤以内包括护城河在内的整个广府古城,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5公顷。

第三条规划原则第一款人文结合自然的整体性原则将古城池和城中历史街区与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保护;完整保护古城的传统城市空间格局和城池景观风貌,以及与古城历史典故相关的重要历史场所;整体延续古城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脉络和保持古城池景观风貌的自然环境背景。

第二款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规划保护包括古城街区肌理、空间布局结构、街巷道路尺度、绿化植被特征、皮塘村野景观、文物与保护建筑等历史信息系统各要素的真实性;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传统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

第三款保护发展互动的可持续原则在保护古城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应充分研究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太极文化、传统城池文化和民俗信仰文化、耕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内涵,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和培育;对传统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在一定程度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从而实现的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款保护规划管理的分类别原则依据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状不同的完好程度、古城空间的不同类型和环境景观特征,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持历史景观风貌的多样性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条规划目标第一款规划确定广府古城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交流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华北平原传统古城历史人文风貌和太极武术文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邯郸市的花园式卫星城。

第二款本次规划主要保护广府古城的传统城池空间格局,湿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以及重文习武的太极文化传统,乡土气息浓郁的宗教信仰传统,充分体现广府古城作为水上古城、太极广府的两大特征:双水环绕的水上古城-格局完整的传统城池风貌:规划展现广府古城历史上“双水环城”、“三山不显四海不干”的古代城池格局以及“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小巷”的丁字街巷格局和“传统公共空间延续至今府县合一”的公共空间格局。

崇文尚武的广府古城-五大流派的太极传承圣地:规划保护古城历史上崇文尚武的传统脉络特征和清末以来太极中兴的武林圣地价值,打造广府古城中国唯一的文武古城地位。

第三款近期应组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第五条规划内容第一款本次规划的内容包括保护发展与整治两大部分。

第二款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分级保护的范围划定与保护要求,古城内的风貌景观保护,古城的建筑高度控制、各级文物古迹及传统民居宅院的保护、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调整规划等。

第三款整治规划主要包括:保护与更新模式、沿街立面整治、重点地段详细设计等。

第六条强制性条款第一款本次规划中第二章“保护框架规划”中的第一条第一款“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第三章“保护等级与范围”中的第一条“古城分级保护”和第二条“建筑与院落分级保护”、第四章“高度控制规划”中的第一条“高度控制”作为强制性条款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章:保护框架规划第一条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第一款广府古城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由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三部分组成。

归纳如下表,人工环境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和保护建筑、特色构筑物、古树名木需按严格保护、定期维护的原则进行管理,自然环境要素需要进行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人文环境的管理见“第十六章无形文化遗产传承规划”。

广府古城保护要素构成表第一款广府古城总体的空间框架规划为“一城双水三山四海”、“四街八巷七十二小拐弯”、“府县双署、双学、双武、双庙”。

具体保护框架见古城保护框架规划图。

“一城”指:广府古城整体,包括以广府古城墙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三处文物保护单位和十八处保护建筑,以及22处历史建筑。

“双水”指:护城河及环城大堤外围的洼地水面和东南向的滏阳河。

“三山”指:古城的三个传统制高点,分别是府署前东大街与南大街交汇处的府前口、与囤市街交汇处的囤市口,及南大街和慎贤街交汇处的县前口。

三个制高点规划加以标识。

“四海”指:位于古城四角的众多皮塘。

四海水面均要恢复并整治周边环境。

“四街八巷七十二小拐弯”指: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以及西宫街-草市街-南仓门街-南马营街、北仓门街-囤市街、寺西街-狮子口-化育街、北小街-迎春街四条南北向小街,府后街、庙后街、慎贤街、葛家口-育贤街四条东西向小街;其它保留有传统走向尺度及名字的小巷,如双关庙街、戏楼街、庙前街、林家巷、东宫街等。

所有传统街巷均恢复传统地名,并维持现有各类小庙提示街巷起止点的空间特征。

“府县双署、双学、双武、双庙”指:保持至今未变的府县合一的传统公共建筑格局,双署指府署、县署,双学指府文庙和县文庙,双武指武庙和武衙门(游击署),双庙指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

规划恢复府城隍庙,府文庙建遗址公园,府署恢复门前牌坊,游击署修复大门,其它均立标志碑牌,并维持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

第三章:保护等级与范围本次规划,将广府古城保护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历史文化街区与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为城市规划中的紫线范围。

第一条古城分级保护第一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1 保护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规划为包括护城河、古城墙、边角皮塘在内的环城墙保护带,由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所串联起来的古城历史街区保护带。

以“古城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划定为准。

本次规划的历史文化街区面积为116.56公顷。

占古城规划区域面积的66.53%。

2 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街巷及空间环境和古树、景观大树、田园严禁破坏,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批准。

各种修建需在城镇建设部门及文管会等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建筑的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

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上级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通过方可执行。

1)古街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保护现有的传统街巷铺地,其他街巷的地面铺装应逐渐恢复传统特色,步行街巷采用青砖铺砌;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逐步转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应有地方传统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

2)街巷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柜台商铺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色彩控制为黑色及暗红色,墙体应为木板壁或清水砖墙。

木板壁线脚装饰以传统的黑、靛蓝色几何纹为主。

3)传统民居选择相对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有空间形式及建筑格局,古井、古树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应予以保留并清理恢复,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改造或拆除。

4)对本区内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应加强维修,建筑色彩应取黑色、青灰色、暗红色等其他广府传统民居的色彩加以统一控制,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应采用民居形式的坡顶、青瓦和青砖屋脊,建筑门、窗、墙体、屋顶、墙体线角及其它细部必须严格按规划管理确定的广府古城传统民居特色细部做法执行。

建筑功能主要为居住建筑或民居旅馆。

建筑物一层檐口高度控制为2.8~3.5M,二层檐口高度控制为5.5 M。

第二款建设控制地带1 控制区范围建设控制地带范围规划为:广府古城环护城河大堤以内除历史文化街区的部分。

具体范围以“古城保护范围规划图”上的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划定为准。

本次规划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58.65顷,占古城规划区总面积的33.47%。

2 控制要求在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服从“墙面不贴瓷砖,不高、不密、以院落空间和院落绿化为主”的原则。

其建筑形式在不破坏古城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该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

对整个建设控制地带,新建筑应鼓励低层,且不得超过两层,街坊内部建筑高度应严格按照“高度控制规划图”执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

第三款环境协调区1 协调区范围环境协调区范围规划为:广府古城环护城河大堤以外、永年洼外围大堤以内的整个永年洼蓄洪区范围。

本次规划环境协调区面积约为1900公顷。

2 协调要求除裴屯保留居住点和南关、清晖书院等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环境协调区内不许有其它建设,旅游景点的建设应保持传统风貌,与古城风貌协调一致。

第二条建筑及院落分级保护第一款经过对广府古城现存建筑详细调查和综合评估后,将广府古城现有建筑分为六类进行分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或当地政府统一划定的具有法律依据的保护单位。

保护建筑:本次规划中经过调查研究历史、建筑艺术和科学文化价值较高,并决定予以重点保护的保护建筑。

历史建筑:指具有一定的历史、建筑艺术和科学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

一般历史建筑:是指建于1949年前,风貌一般的历史建筑。

应当拆除建筑:危房简屋与搭建建筑,通过改建的方式无法与风貌相协调的建筑以及其他规划拆除建筑。

其他建筑:除上述六类建筑以外的建筑为其他建筑。

注:上述六类建筑中的一般历史建筑、应当拆除建筑、其他建筑对应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中的一般建筑。

第二款文物保护单位(一级)广府现有广府古城墙、弘济桥、武禹襄故居、文庙大殿(遗址)、杨禄禅故居、西八闸六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其进行保护。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紫线范围内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部分。

具体见附件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定。

1 保护范围保护等级为一级保护的范围:划定已经公布批准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和其组成部分的四至界线以内为保护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