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5、《江西省桩基质量检测管理规定〉》试行)
6、《江西省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方法及取样数量》
---赣力基础【2005】第001号
7、设计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
三、载荷试验
㈠、复合地基土载荷试验检测
1、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副 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C型千斤顶加载,承压板顶面沉降变形分 别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 制(承载板试验装置见图3-1-1)。
2当压力一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水泥土搅拌桩 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 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大于2m时,按2m计算)
㈡、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检测
1试验原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的原理是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 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 价。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340kNo
五、结论
本次所检测的3根深层搅拌桩单桩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340kN,3个试验点的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180KPa表明该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07月01日
附图1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汇总表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3个试验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180KPa
1#桩试验加载至340kN时,本级沉降量为0.45mm累计总沉降量为6.83mm沉降 及稳定时间正常,Q-s曲线未发生陡降,S-Igt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依规范要 求,决定终止加载。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340kNo
⑺、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
1根椐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 s曲线取其发生
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椐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
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当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
24小时尚未达到稳定时,取前一级荷载值;
340
1#点
0.60
0.283
2014年6月29
日
140
2#桩
/
/
2014年6月29
日
340
2#点
0.60
0.283
2014年6月29
日
140
]I
图1各试验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6.83
-9.0:
■a
最大位移量
(mm)
-6.83
-10.0
lgt(min)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10.00: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
试
验桩号:2
#桩
桩径(m):
0.70测试日期:
序 号
荷载
历时(mi n)
位移量
(kN)
⑷、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⑸、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 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⑹、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0.65
-15.43
最大位移量
(mm)
-15.43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L0.00
S(mm
S(mm)0.00
-2.00
-4.00
-6.00
-8.00
-16.00
图3-1-1承压板载荷试验装置
2、试验方法
采用分级对试点进行加载。试验标准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02)进行。
1加载与卸载分级:分8级进行加载。
2沉降观测时间:每级加载前后测读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沉降。当1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载条件
2、试验设备
试验采用砂袋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千斤顶施压,主梁由4根18号工字钢组成,
副梁由5根18号工字钢组成。采用1只QYL5C型千斤顶加载,桩顶面沉降变形分别 采用对角的2个百分表(精度为0.01mm测读。加载量由千斤顶上的精密压力表控制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见图3-2-1)。
图3-2-1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装置示意图
Igt(min)
S-lgt曲线lgt(min)
S-Igt
-10.00
-12.00
-14.00
■ 85kN下位移::128kN下位移
•170kN下位移一一213kN下位移
—l 255kN下位移 土298kN下位移
340kN下位移
工程名称:
试验桩号:1
#桩
桩径(m):
0.70
测试日期
历时(
min)
位移量
S0mm)彳
序
荷载
UU円
■
V'"»■■•■«
叹42.85128 170 213 255 298 340
号
(kN)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1.0
\Q(kN)
\Q-s曲线
0
0
0
0
0.00
0.00
-2.0 .
^曲线
1
85
60
60
-1.55
2#桩试验加载至340kN时,本级沉降量为0.65mm累计总沉降量为15.43mm沉 降及稳定时间正常,Q-s曲线未发生陡降,S-Igt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依规范 要求,决定终止加载。
依据规范综合分析确定,该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340kNo
3#桩试验加载至340kN时,本级沉降量为0.46mm累计总沉降量为10.43mm沉 降及稳定时间正常,Q-s曲线未发生陡降,S-Igt曲线尾部未出现向下弯曲。依规范 要求,决定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下,桩顶的沉降增量达前一级荷载下沉降增量的5倍;(注:当
桩顶沉降量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寸,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
40 mm)
2、某级荷载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增量的2倍;且经24h
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3、已达设计和甲方要求最大试验荷载)
4、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 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1.55
-3.0-
\
2
127.5
60
120
-1.10
-2.65
-4.0
3
170
60
180
-1.04
-3.69
-5.0-
\
4
212.5
60
240
-1.07
-4.76
-6.0-
5
255
60
300
-0.97
-5.72
-7.0-
6
297.5
607
340
60
420
-0.45
本级
累计本级
累计
0
0
0
0
0.00
0.00
1
85
60
60
-4.19
-4.19
2
127.5
60
120
-2.20
-6.38
3
170
60
180
-2.87
-9.25
4
212.5
60
240
-2.54
-11.79
5
255
60
300
-1.96
-13.74
6
297.5
60
360
-1.04
-14.78
7
340
60
420
项目参与人员:
报告编写:
报告校对:
报告审核:
合川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赵家渡段)二标段
桩基静荷载试验检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程地上2层。地基基础采用深层搅拌桩。桩径为 巾700,基础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C25单桩设计承载力为200kN,经深层搅拌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得小 于180KP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对本检测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单 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对于委托检验,样品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建设单位:
重庆江城水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黄河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洪源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
重庆恒信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mr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 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勺桩,可取s=0.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