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踏莎行 郴州旅舍

踏莎行 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词句、分析意象等方法,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贬谪之后愁苦、孤独以及不满的心境。
2、了解掌握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化用典故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词句、分析意象等方法,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贬谪之后愁苦、孤独以及不满的心境。
以自主学习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品味词句,分析意象,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手法小结
结合刚才的品读,请梳理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讨论梳理: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
作业布置
读完本词,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教学与作业的目标贯通。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根据学情,设计预学单。
根据预学单要求完成预习作业。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初步理解词的内容及写作背景,为鉴赏本词做准备。
课文导入
直接导入,请全班朗读。
学生齐读。
学生质疑
PPT展示质疑问题。
思考
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请从词中找出一个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字。
回答:“恨”。
以“恨”为突破口,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为具体鉴赏作铺垫。
具体品读
作者有哪些“恨”?①Hale Waihona Puke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提问:收到朋友来自远方的问候为什么会“砌成此恨无重数”呢?
意象:梅花、尺素
炼字:砌
答案预设:
梅花、尺素: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喻指书信,词人身为贬谪之人,每一封来信都是激起痛苦的引子。(化用典故)
砌:“砌”为“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在词人心中筑起离恨的高墙。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
学生思考回答。(提示结合写作背景理解)
答案预设:
理解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胡云翼《宋词选》)
理解二:“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唐宋词鉴赏辞典》
理解三:“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生活并非固定,不可预测,就像这绕着郴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潇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不知它还将把自己带到什么样苦涩、荒凉的地方!】(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
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提问: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学生讨论分析:
意象:雾、月、楼台、津渡、桃源
炼字:失、迷、望断
答案预设:
雾、月:本身的虚无缥缈,象征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楼台、津渡: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桃源: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化虚为实)
失、迷:使动用法,既准确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确切地烘托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
孤:孤独,写出旅馆地处偏僻,突出词人贬谪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
闭:门虽设却长关,身处孤馆不与人往来,想把引起愁思的春寒,杜鹃声、斜阳暮阻挡在外,锁住了孤寂的心灵,却锁不住外界的侵扰,闭写出孤馆内凝聚的冷寂气氛,衬托了作者的郁闷心境。
寒:不仅是生理上的寒冷,更是心理上的寒冷。
暮:不止说一日之暮,还指春暮,尤其还有人生之暮的悲哀。(情景交融)
望断:望穿,描摹词人久伫苦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情景交融)
意象:杜鹃、斜阳
炼字:孤、闭、寒、暮、堪
答案预设:
杜鹃:杜鹃悲鸣,叫声凄厉,体现词人的凄清之感,催人不如归去,勾起词人的思乡之情。
斜阳:斜阳西沉,给人以惨淡凄凉、漂泊沧桑之感。(化实为虚)
可堪:作者难以忍受的孤寂凄清的心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