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生本理念润泽学校文化

用生本理念润泽学校文化

用生本理念润泽学校文化
南鹰小学李毅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课堂改革,目标是提高质量。

通观洋思、杜郎口与宜川经验,都紧扣主题,有效高效,甚至立竿见影,质量超高。

其标志则是高考升学率或分数。

这对一直浸在小学教育圈子的我来说,因遥远而不敏感。

能触碰我神经的反而是广州的生本教育。

能让我感动的则是深圳荆志强老师的课堂和他的学生。

广州之行让我明白,我们所学习的各型课堂,不过是冰山一角。

正如生本理念本不陌生,它是课改的灵魂。

然而,要成功建构生本课堂,形成生本课堂的长效机制并取得预期效果,老师才是关键因素。

功夫总在课堂外,它需要考量老师的综合素养。

如果我们只为改课而改课,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顶多产生短期效应,不能长久。

我们应在生本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不盲从,不打倒,而是整合自身优势,全方位建构生本理念下的学校文化。

尤其是基于生本的师生行为文化。

唯有如此,学校教育才会生态的健康发展。

我校开展生本教育改革试验,旨在以生本课堂建构为切入口,深入探索学校生本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怎样的学校文化才算是生本文化呢?对小学而言,我以为就是儿童文化。

对南鹰而言,就是五彩文化。

为此,我校生本教育改革和生本文化建设,拟抓三个关键词:儿童、尊重、共学。

一、营造适宜儿童生长的微观环境,建设以“儿童”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1.完善童心雅致的校园环境文化。

以童真童趣为价值取向,进一步完善学校景观文化、墙壁文化、楼道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和办公室、功能室、活动厅、厕所等场馆文化。

力求从儿童的视角,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相应区域的绿化、美化和文化设计、制作、展示与维护。

让校园真正处处彰显儿童的作品,处处展示儿童的风采,处处关照儿童的感受。

2.建设完善五彩校本课程文化。

充分开发本校场馆师资与周边教育资源,紧扣艺术体育科技文学等儿童五彩社团建设的需要,构建五彩校本课程体系,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和校外活动辅导站建设,发展学生艺术体育特长,激活儿童志趣,开发儿童潜力。

让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在儿童心中终生驻留。

二、营造尊重理解沟通的人文环境,践行以“尊重”为核心的行为文化。

生本课堂需要生本教师,生本教师需要师本校长。

在校长的眼中,老师第一,学生第二。

没有老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优质发展。

本次加入生本教育实验基地,我的初衷其实很简单:为中青年骨干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的新平台,融入一个发展共赢的强大的新团队。

这个团队中有全国知名教授郭思乐先生的引领,可以和全国一百多所学校牵手,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分享与展示,以共建我们的理念校园。

在理想校园中,所有人都应该像世外桃源一样纯净,人与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能互相尊重,都能与人为善,都能理解包容,都可平等沟通,都愿协作共赢。

在如今纷繁的世界里,如何靠近这一理想?唯有尊重、理解与沟通。

仰望星空,实踏大地。

1.强化师德教育,修炼教育情怀。

加强生本教育理念的通识性培训与宣传,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生本教育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去师道尊严,换人格尊重。

营造平等尊重
理解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家校关系。

在生本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更为突出,让学生做到的老师必先做到,让学生不做的老师首先不做。

只有师生行为准则与行为实际一致时,师生才得以真正的平等。

只有平等才有尊重。

只有尊重,才有学生的自主。

同时,强化团队建设,加强民主管理,丰富教工健康有养活动,努力鼓动同伴少于计较,乐于放下,追求内心的平和、安详与宁静,共勉互励,修炼教育情怀。

2.细化习惯养成,探索生本德育。

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夯实“说好话、走好路、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事”的五好教育工程。

营造生生间、生师间平等,尊重、友善、阳光、自信的人际环境。

创设富于儿童气息的自主参与式德育主题活动体系,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勇气,并在活动中学会交流沟通与协作互助。

让生本德育落地生根。

3.建设学习小组,做实生本管理。

规范学习小组建设,让学生自主制订并遵守规则,实现自我约束,自主激励,为自主学习提供机制保障。

全面依靠学生,高度信赖学生,探索课堂民主自治的方法路径。

努力践行生本管理理念,实现校内无小事,事事有生管,生生抢做事,生生会做事。

三、营造读书研习氛围,建设以“共学”为核心的课堂文化。

1.引领老师养成终生读书学习的习惯。

建设以学为主的课堂,首要任务是培养勤于学习的老师。

校长的天职,就是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促成老师养成读书研修的习惯。

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难以教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即使学生中有热爱读书的孩子,那也不是他的功劳,否则,向他学习,爱读书的孩子也会被带坏。

要让老师明白,一旦从事教育,就意味着必须终生与书为伴。

同样,为何课堂上会有枯燥的照本宣科?那是教者长期未汲取知识而腹中空空;为何慈祥的老师成为了威武的“警察”?那是教者长期缺失智慧的滋养而黔驴技穷。

老师不应做孩子的教师,而应是孩子的学师。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老师必须先一步学习研究透彻。

因此实施生本课堂,需要老师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2.强化学科组建设,提升老师教学研究的水平。

生本课堂,需要我们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操作流程与目标定位,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益,实现资源共享。

以学定教,低位进入。

指导老师要善于研究学生与课程,为学生预设适合学情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奋斗目标,力争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必做,有事能做,做有所得。

3.改变课堂结构,把精彩还给学生。

生本课堂,不需要全由老师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要激励学生自己习得什么。

因此,在生本课堂建构中,我们将依托实验班级,让骨干先行,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紧扣生本课堂的精髓,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促动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探索学生独立自学,合作帮学,交流共学,拓展研学的组织流程和评价激励机制。

让课堂真正成为儿童锻炼智慧,发展能力,探索发现,体验成功,收获自信,展示特长,学会交往的学堂。

以上仅为我们演绎式的粗浅谋划,愿可抛砖引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