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2)内容 ①政治方面:确立县制,由 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 世袭 国君 贵族的 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井田 ②经济方面:废除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 度量衡 织,生产粮食 、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 军功 。 国力 ③军事方面:奖励 统一全国,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 地。 政治、经济、军事、法治 (3)作用:使秦国的 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 奠定 了基础。 李冰 256 5 . 改 革 的 意综合性 义 : 各 国 经 过 防洪、灌溉、水运 变 法 改 革 , 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 天府之国 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请你根据这个课本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 几个问题。
(1)第一幕的内容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 不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是铁新 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 变化,实行变法。 (2)根据第二、三、五幕内容,你认为秦国的旧贵族 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旧贵族反对。因为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8.阅读下面关于“长平之战”的描述,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 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 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 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 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 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 ,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 材料二 《孟子· 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1)长平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阅读材料分析 长平之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不得直接引用原文) 秦、赵; 原因:秦国进攻韩国,韩野王投降,韩国上 党郡太守冯亭不愿投降秦国,派使者向赵国投降。赵 王接受了投降,此举触怒了秦王,于是派兵攻打赵国 。
D 12.“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 根本原因在于( ) 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 13.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水利工程主要有哪些功能( ) ①军事 ②防洪 ③灌溉 ④水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C ③④ 14.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 文化遗产。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修建的 B.位于成都附近的长江流域
15.为使同学们认识和理解商鞅变法,课前,老 师安排了一个小组编演《商鞅变法》课本剧。为此 ,这个小组的同学在讨论酝酿之后,编排了一个剧 目单: 商鞅变法 剧目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一幕 孝公求贤 秦国综合国力较弱,希望富强 第二幕 舌战旧臣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第三幕 徙木立信 谁将此木扛至北门,赏10金 第四幕 实施变法 旧贵族激烈反对,商鞅被抓, 第五幕 商鞅之死 车裂而死 第六幕 国运兴盛
第二单元 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 。 齐、楚、燕、韩、赵、魏、秦 2.战争特点:战争 很大,参战 规模 兵力多 区域广 ,交战 时间长 ,持续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如: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 二、商鞅变法 铁制工具和牛耕 3.背景 新兴地主阶级 (1) 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社会政治经济 的势力增强。 富国强兵 (2)为适应 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 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在 356 秦孝公 兼并战争中取胜。 4.商鞅变法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 B 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 ①阪泉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涿鹿之 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 ③④ A 2.战国七雄中,后来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对六国构成威胁的是( )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 赵国 C 3.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 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 古未有的“社会变革”。支持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战争有 何特点。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除了长平之战,战国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 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9.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做自我介 绍时,她说:“我的姓名与战国有缘,战国后期 实力最强的诸侯国的国名是我的姓,战国时期地 处最东边的一个国家的诸侯国的国名是我的名。 C ”这位历史老师的姓名应该是( ) A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 .秦燕 10.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私田的出现 和扩大 D C.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 D.各国君主的 支持 11.(2017· 山东潍坊)著名史学家傅乐成先生认
4.(2017· 安徽)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 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 B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 辖 A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 权力 5.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主要 是因为( ) A A.商鞅变法 B.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C.铁制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D.修建都江堰水利工 程 6.(2017· 山东菏泽)“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 年”,这副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 A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7.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