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

现代汉语复习笔记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语音 (4)第三章文字 (8)第四章词汇 (10)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概念: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3.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4.共同语与民族共同语: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基础方言:(1)含义: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2)以何种方言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这种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

6.现代汉语的两种形式:(1)口语: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的风格。

(2)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7.现代汉语规范化:(1)什么是语言规范化?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

(2)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①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②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③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代表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是说北方话词汇有很大的普遍性,但并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说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白话文著作为典范,但应指出的是以这种著作的一般用例而不是特殊用例作为语法规范。

(4)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做好调整工作。

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楚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哪些分歧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原因,然后找出处理办法。

8.现代汉语方言:(1)含义: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2)七大主要方言及代表:①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

包含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②吴方言: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③湘方言(受北方方言影响较大):以长沙话为代表。

④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⑤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⑥闽方言: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⑦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3)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可再分为若干方言区(又称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

9.现代汉语的特点(重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表现在:①没有复辅音。

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②元音占优势。

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单元音或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元音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③有声调。

每个音节都有若干声调,声调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2)词汇方面:①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这些单音节语素构成大量单音词和双音词。

②双音节词占优势。

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向双音节化,表现在:A.过去的单音节词有的被双音节词代替,例:“目—眼睛”等。

B.有些多音节词被缩减成双音节词,例:“彩色电视机--彩电”。

C.新创造的词也多为双音节词,例:“离休”等。

③新词的构成广泛应用词根复合法。

例如:“江河”、“山峰”等。

(3)语法方面: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于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

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在“我的弟弟”和“我和弟弟”中,“的”表示偏正关系,“和”表示并列关系,由于虚词“的”与“和”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即无论语素组成合成词、词组成短语、词或短语形成句子,都有主谓、偏正、动宾、补充、联合五中基本语法结构关系。

例如:词“地震”、短语“地面震动”、句子“地面震动了”等都是有陈述关系的主谓结构。

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汉语里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法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其对应关系复杂,不是一一对应。

例如:汉语中的兼类词。

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A.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需要在数词后加个量词,而量词又随它后面的名词而不同。

例如:“一头牛”、“一个人”、“一张纸”、“一粒米”等。

B.语气词常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例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呢。

”等。

10.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1.推普: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困难,利于社会交往,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音识别问题的研究,对推普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减少了语言交际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12.著作:《语法讲义》朱德熙《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五度标记法《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中国现代语法》王力《中国文法要略》吕叔湘《汉语语音学》周同春《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三语素《汉语语法学》邢福义——小句本位《修辞学通论》王希杰——四个世界《言语交际学》刘焕辉第二章语音1.语言的含义:(1)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2)从功能上说,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分阶段一视同仁的为社会体服务;(3)从人与文化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4)从人与客观世界关系来说,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工具。

2.语音的含义: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由发声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它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能够进行社会交际。

3.语音的属性:(1)物理属性:语音和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2)生理属性:①呼吸器官是由肺、气管、胸腔、横膈膜构成的,能呼出气流,气流是语音的动力;②发音器官是由喉头和声带构成的;③共鸣器官是由咽腔、鼻腔和口腔构成的,三者都能起共鸣器的扩大声音的作用。

(3)社会属性:①约定俗成性:同一个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音表示;②系统性:不同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

4.声音、语音的四要素:①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

语音里有声调,语调的不用,主要是因为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

②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③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时间的久暂。

有的用来区别意义。

④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发音体不用;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所以,任何声音都是四要素的统一体,语音也不例外。

5.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6.语音和其他声音有何异同:①异:只有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像笑声,呻吟声都不是语音;②同: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生理、社会三种属性,而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7.语音单位:(1)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分为辅音和元音两类。

(2)音节:①含义: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人们从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片段。

②发音时发声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普通话的音节都带有特定的声调。

③汉语中有些比较复杂的音节的韵母包含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三个部分。

④韵腹是音节中主要元音,韵腹前的元音就是韵头(如a 、o、e、é、i、u、ü、er、-i),反之韵腹后即韵尾(如高元音i、u,鼻辅音n、ng)。

8.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符号来拼写,也可以用一至三个音素符号来拼写。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4)汉语音节都有声调,都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9.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shǎng]声(三声)、去声(四声),其调值分别为55、35、214、51。

10.调值的语音特点:(1)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的高低;(2)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11.相对音高: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础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

12.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13.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为了把调值描写得具体、好懂,因此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标记声调,有著作《汉语口语语法》。

14.声调: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声调符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ā、á、ǎ、à。

15.音位:(1)含义: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是按语音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

(2)音位的归纳:①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是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②音位可归纳为辅音音位、元音音位、声调音位。

(3)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4)音位变体的分类:①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

②自由遍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变体。

16.区别特征:某种语言的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