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讲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讲座


劳动与技术教育
•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强、操作性 强的学科。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工作者 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增益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当代社会需 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劳动者有着重要 的意义。
劳动与技术教育
•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 学习领域,它以学生获得各种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以探究性、操作性为特征的一门实践活动 课。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
• 小学数学的 “综合与实践活动”应 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尝试把“综 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分为以下5个 主要类型:综合应用型,操作活动 型,数学欣赏型,数学文化型,数 学素养型。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
• 1综合应用型 • 2操作活动型 • 3数学欣赏型 • 4数学文化型 • 5数学素养型
信息技术教育
•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 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 求。各阶段的学习内容安排和教学应有各 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 点。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 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 力创造条件,各级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 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一种课程形态,既具有历史性,又 具有时代性。自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 次,其中卢梭、杜威、布鲁纳等是主要的倡导者。从解放人的精神, 到培养具有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再到造就智力超群的社会 “精英”,研究性学习始终体现着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特质的不 同需求。 同时,研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改革进程中起落较大。究其原因,在 于研究性学习始终体现着教育理论最活跃的变革因素,易为改革先 行者所钟爱,但因其操作的复杂性、评价方式量化水平不高,而几 度搁浅。置于历史的背景中加以反思,赋研究性学习以新的内涵, 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
• 既然是实践活动, 并非只是做一 道习题或考题那样的单纯。 在综 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要“动”起 来。 不止动脑, 还要动手, 包括 其他的活动。
3数学活动应当体现数学本质, 有助于提高学习着 的数学素养
• 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 综合型活动,即便是数学与其他学 科的内容相联系,也要突出数学学 科的特点,即便是数学与现实生活 相联系, 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 。
研究性学习
• 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与策略。研究性学习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 指导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 途径,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 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
• 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知识、思维、技 能、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 构建一种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 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型是研 究性课程的背景;学习生命的回归是研究 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取向;学习自由的追求 是研究性性学习课程的理想境界。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 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 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 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 态。它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升华过程。(详细)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 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 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 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 舒展身心。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 《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 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 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 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 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 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 它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 ,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 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 ,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主题研究为基本形 式,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主要任务。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
• 数学活动课具有自主性、创新性、趣味性 、渗透性、实践性、灵活性等特点。
3数学欣赏型
• 数学与语文的学习有很多不同。 学习唐诗 ,会欣赏不会做;但是数学刚好相反,数 学会做却往往不会欣赏。我们应该让学生 在会做数学的同时也能够学会欣赏某些数 学。欣赏不只是直观的形象美,领域也不 局限在几何领域,包括代数领域的和谐美 、应用美、规律美等。
• 例3 数与式的和谐美
4数学文化型
• 七桥问题 • 渡河问题 • 航班问题
研究性学习
•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可以从课程形态和学习 方式两个维度来理解:一为狭义的概念是 指这门新设的研究型课程。即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生活和学习生 活中选择、确定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为 广义的概念则泛指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方式。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的必修 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 动的重要学习领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社会责任 感为主旨的必修课。开放性、实践性、综 合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点。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 的形成和发展,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 践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体 验和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社 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
•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把“研究性学习”作 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计划中的一种课 程类型,提出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传统教学过 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 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 的能力。
• 研究性学习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的一 个显著区别是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它的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
• 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的兴趣的满足和能力 品性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 运用,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注重学 生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加深对 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 、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使素质教育 得以具体呈现,促进理想的教育生态的逐 步形成。
目录
• 引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教育背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标准 •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探讨 • 专题1:研究性学习 • 专题2:数学课外活动
引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日本 • 美国
适应全科教育促进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高 课堂教学做中学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奠基
背景资料
• 研究性学习课程标准 •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标准
1综合应用型
• 这是指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把数学不同领 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灵活应用解决 问题。可能是代数与几何内容的结合,可 能是统计与排列组合的结合,也可能是同 一领域不同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 例1储蓄计算。 学习百分比以后,根据现行 利率, 计算不同存期(整存整取, 3、6或 12个月存期), 利息转存, 求5年后的本 利和。
• 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所承载的人文精神 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数学文化最 容易联系的是有关数学史的内容。
• 例4圆周率的演变
5数学基础型
• 上通数学,下达课堂。依据数学基础理论设 计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
• 例5图形分类 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同 学们想一想可以把这些扣子分成几类?分类 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数一数每一类各有多 少颗扣子,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 结果记录下来。
1问题情景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 单重复, 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能够为 所有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 调动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
•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难题,而是人人都能 参与,起点低,开放度大的问题,现在目 前技能难度系数高的问题比较多,体验性 与欣赏性的比较少。
理论探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小学数 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与其他几个领域的 内容和要求相比,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的内 容要求显得尚不明晰,只有相应的框架性目 标与个别案例,从现实教学状况来看,仅仅 有理念层面的引导难以付诸于教学行为,到 底什么是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综合 与实践活动有哪些基本的类型?怎样组织综 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
2操作活动型
• 这是指学生需要借助肢体的操作活动来完 成的实践活动,比较直观,把显性动作与 隐性的数学思考相结合完成。
• 例2两颗骰子数值之差的统计(选自《美国 课程标准》,2000)
• 掷两颗骰子得到两个数, 注意大数减小数 后 的差数. 是否有一个差数比其他差数更 可能出现?如果你掷这两颗骰子20次, 看 看结果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