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性过关检测三精品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示意图①属水汽输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第2题,南水北调是改变地表水空间分布的工程措施。
第3题,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过程。
答案:1.C 2.C 3.A“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语已飞遍大江南北。
阅读下图,回答4~5题。
4.“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A.淡水湖泊水B.浅层地下水C.河流水D.深层地下水5.“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能够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是因为()A.数量巨大易开采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C.质量高,饮用安全D.开展太空科学研究的需要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来看: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距南山3.5千米外深层,常年水温12℃,说明属于深层地下水,水温不受外界影响;从天然清纯、味道甘洌,水质成分主要有钙、钠、镁、钾、偏硅胶等可知农夫山泉饮用水质量高,饮用安全。
答案:4.D 5.C6.(2010年北京高一检测)一艘海轮,从伦敦出发,按最短路线航行至新加坡港。
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旱时,海轮航行情况是() A.先顺航,再逆航B.先逆航,再顺航C.顺航→逆航→顺航D.逆航→顺航→逆航解析:选D。
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
从伦敦到新加坡按最短路应过直布罗陀海峡,经地中海、红海、北印度洋到达新加坡。
在由伦敦到直布罗陀海峡航段中,海轮逆北大西洋暖流,过直布罗陀海峡时,顺着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密度流,当航行到北印度洋时,由于开普敦正值炎热干旱,故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应为逆时针方向,海轮逆航至新加坡。
解决全球水危机需从人类自身找原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表为世界主要城市用城市生活水价(元/立方米)城市生活水价(元/立方米)北京 2 罗马 6.9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水价上涨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节约用水B.与国际水价接轨C.增加国家税收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8.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
表中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城市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北京市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而且近几年无法有根本性改变,北京市缺水的原因中正确的是()①地表径流量少②过量开采地下水③水污染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7题,提高水价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水的使用,促进节约用水。
第8题,巴黎、伦敦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各月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径流量比较稳定。
第9题,北京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降水量较少,地表径流量少,加之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缺水严重。
答案:7.A8.B9.B(2008年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0~12题。
10.该流域()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1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1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解析:第10题,直接读图可知,该观测站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故B错;河流径流量基本和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故雨水是河流主要的补给来源;4、5月份降水增加,但径流量并未增加;C项所述不够严密;丰水期时河流输沙量较大,D错。
第11题,由图可知,该河降水集中的月份河流含沙量较大,说明该地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故选B。
第12题,水土流失易导致下游输沙量增大,水库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河道淤积,河床抬高,不利于内河航运,还易造成决堤泛滥,故选C。
答案:10.A11.B12.C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个“太平洋垃圾大板块”,可称之为世界“第八大洲”。
这个“垃圾洲”由数百万吨被海水冲积于此的塑料垃圾组成。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海岸目前正经受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危险局面。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13~14题。
13.促使垃圾在太平洋上聚集,形成“垃圾洲”的主要洋流可能有()①北太平洋暖流②加利福尼亚寒流③阿拉斯加暖流④北大西洋暖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使该“垃圾洲”让美国海岸面临“危险局面”的洋流是()A.北赤道暖流B.加利福尼亚寒流C.日本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垃圾洲”是在北太平洋的中低纬环流的作用下形成,在加利福尼亚寒流作用下会靠近美国海岸。
答案:13.A14.B读“两段沿20°纬线的海陆分布图”,①②之间和③④之间为陆地,其余两侧为海洋,完成15~16题。
15.8月份,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附近海域水温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16.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海域叙述正确的是()A.①处海域冬季洋流东流B.②处海域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C.③处海域有上升流,形成渔场D.④处沿海有荒漠景观解析:本题组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15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及海陆分布进行定位,①②之间是印度半岛,③④之间是南美洲中部。
8月份①②两处为季风洋流,③处为秘鲁寒流,④处为巴西暖流。
第16题,秘鲁寒流属上升流,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
答案:15.C16.C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A.雨水B.地下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冰川融水解析:选A。
明确图形纵横坐标的含义,不难看出横坐标代表月份,关键是纵坐标上方代表降雨,下方代表河流径流,由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关系可以看出,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
18.右图中反映了该河流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过程。
最大降水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A.流域内水土流失日益严重B.流域内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提高C.全球气候变暖D.退耕还沼和退耕还湖的效果显著解析:选B。
通过右图可以看出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时间差,这是由于流域内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地表径流的速度比原来变缓。
读图,回答19~20题。
图119.图1的四幅图中能反映图2中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A。
从图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枯水期还是丰水期,都是地表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则受重力作用,该地总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不会出现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的情况,四幅图中只有①图反映的是地表水总是图2补给地下水。
20.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解析:选D。
一般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会互相补给,但在地上河的河段只能出现地表水补给地下水,而不会出现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我国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故会出现这种状况。
(2010年江苏镇江模拟)据报道,2009年形成了新的一轮厄尔尼诺现象。
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甲地海面水温为4℃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解析:选D。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南太平洋海域水温比常年异常偏高的现象。
22.据图判断,“≥5℃”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A.3500千米B.4500千米C.5000千米D.5500千米解析:选B。
由图可知,5℃等水温线在赤道上约跨40°,故其延伸距离约为40°×111千米/度。
23.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B。
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太平洋沿岸地区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西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
(2010年南通模拟)下面两幅图中,左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乙两处分别位于大洋的东、西两侧。
右图为海水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24~25题。
24.图示海域位于()A.南印度洋B.南太平洋C.北太平洋D.北印度洋解析:选C。
左图中等温线数值只有8℃,可见其应位于中高纬度海区,再根据其等温线的弯曲情况可知该海区东西两侧分别有暖流和寒流流经,由此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故正确答案为C。
25.图中()A.甲处水温低于乙处B.甲处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C.乙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乙处洋流对秘鲁渔场的形成有直接的意义解析:选B。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甲处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乙处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甲处水温高于乙处;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2分)材料: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700多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000元。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属于________和________区。
(2)在年降水量少于________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3)结合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①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
③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是字母________。
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应改变当地农民________等传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