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学 高中语文选修 << 文章写作科 与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 捕捉 “动情点 ”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三学期题1.从文本出发,从自身阅读感受出发,体会什么是动情点,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的思考状态。
2. 了解 “动情点 ”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 ”。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学习写作运思的技巧。
1、 怎样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自己的 “动情点 ”2、 理解 “动情点 ”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3、 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
1.从例文出发,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学生发言结束后作总结时完成知识小结的任务。
2.分析讲评习作时,最好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感受分析作者的“动情点 ”、篇章结构的目的及优缺点,然后让作者自己做答辩式讲解,谈谈大家的发言对他有没有启发,有什么启发。
3.最后老师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主 要 教 学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中学会捕捉自己的“动情点 ”,方 法 教学教材 “讨论 ”专题短文。
剪辑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录像片。
资 有关 “汶川地震 ”的图片,以及其他一些生活中有关 “感动 ”的图片。
源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计)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设计意图1.以名家语录导入课题:白居易说过一句1、引发对课题【活动一】至理名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英国诗人塞·柯1。
从自身阅读感的兴趣。
第尔律治也说过类似的道理:“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受出发,学生畅所欲一才能动人以情。
”同样的话在狄德罗那里也可以见言,让学生自己想想、2、引出作文写课导入新课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说说在生活中曾经出作的关键点之一:在时人心。
”罗丹说:“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现过的动情点。
于对“动情点”的敏锐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可见,2、学生齐读名家感知。
作者的“动情点”恰恰就是阅读者的共鸣点。
语录:文学治 ·桑说: “生活中的点滴感 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 们伸出手, 就可以捉住 它的地方。
”1、播放视频,触1.从学生最柔 【活动二】2、组织讨论,《噪音的世, 1、观看视频, 叙 软的内心得 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你从哪些 说内心的感动“动 情 点 ”的 直 观 感 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 知。
2、阅读教材短3、问:何为 “动情点 ”?( “动情点 ”:情感的 2 在原有的认文,思考交流: 何为 “动触发点。
) 情点 ”? 作者的动情点 知水平上,加强对 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在哪里?动的是什么“动 情 点 ”的 理 性 认明确: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 情?你从哪些字句中 识。
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体 感受到动情点? 3.思考 — — 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杂“动情点 ”的特 3、发掘感动点。
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从自己的生中 点: 1。
作者情感的 二、 寻, 要特触发点, 读者的共鸣 4、 “ 5· 1地2震”图集,强化 “学生对动情点 ”。
感悟:何 的直观感知。
是什么人、什么事、什 点 2。
内心刹那间的 为 “动 情 说明: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 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 震动,稍纵即逝 点 ”、 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受到了触动, 要把它挖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 掘出来。
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它可能 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 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 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节 ⋯ ⋯ 古人见柳 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 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 “动情点 ”。
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 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 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 1、导:化用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 【活动三】 少“动情点 ”,而是缺少发现 “动情点 ”的眼睛。
初中 时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都会被 1、学生阅读 《冬 感动,尤其是看到身材臃肿、动天》。
① 探 讨 并 了 过铁道去买橘子的片段,眼眶都会润了。
思考: 1)、请概解,抓住 “动情点 ”的 三、探究:为什么呢? — — 作者抓住了 “动情点 ”。
括作者选取的三个冬 方法 如何抓住 到底如何抓住 “动情点 ”,下面,我们再以朱 天的生活场景。
②增强学生品“动情点 ” 2)、请用文中的 自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冬天》为例,体会作者 谈文本的能力, 提高 的技巧。
一个词语形容三个片 分析作品并得出方 以朱自清散文《冬天》为例,探究、提出问 段的共同点。
法的能力。
题: 明确:一个是小 ①概括作者选取的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
时侯和爸爸、 兄弟们在 ②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三个片段的共同 一起吃煮豆腐的情景;点。
一个是和朋友在2、讲解:横断面、纵断面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P43 知识导引:第六段情景;3、文章总结:人的一生都是先和大家庭生一个是妻子、孩活在一起,然后拥有宝贵的友情,然后寻找到真 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
挚的爱情,然后也体会到当年父母之于自己的那 共 同 点 : “温分爱,因为自己也为人父母了。
生活就是这样, 暖”,所有这些温暖的感 有爱就有温暖,藏在温暖背后的爱就是作者的动 受就是他的动情点。
情之本。
作者正是善于感受生活,调动记忆,选2、探讨如何 “抓取了生活中的片段,即 “横断面 ”,巧妙安排素材, 住 ”动“情点 ”的方法。
按照人生的逻辑顺序, 巧用 “纵断面 ”。
这样,作者 3、理解、把握 “横完美地抓住并演绎了 “动情点 ”——温暖。
断面 ”纵“断面 ”两个文4、方法点拨:让自己的心灵敏感起来,让学概念的内涵。
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前提)挖掘生活的点滴,截取生活 “横断面 ”,思考人生的真谛(方法)巧妙安排素材, 按照人生逻辑顺序, 巧用 “纵断面”。
(方法)①分组讨论,再次回到《冬天》文本,思考如何再现 “动情点 ”的方法四、深入 探究:如何 再 现词。
“动情点 ”②教师归纳再现 “动情点 ”的方法: 精彩细致的描写 —— 打开词语,细化描写多一些精确的描绘词,少一些抽象的概括 多一些个性化的修辞,少一些大众化的叙分组讨论,分组派代表汇总并将结论 进行展示理性地参与,探讨过后, 在讨论中 为自主再现 “动情点 ” 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述。
多一些合理的想象,少一些古板的记事。
1、“动情点 ”与文章结构有什么关系? 2、如果只有一个集中的动情点,应放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使 学 生 明 了动情点是乐曲的最强音,最强音形成高潮,“动情点 ”决定全文的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能余音缭绕,例如《冬 学生阅读: P45高潮,也牵动全文的天》。
《回家》结构。
五、讨论 3、教师归纳:找出文章的三个发 现 “动 情在写作过程中,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点 ”,捕捉 “动情点 ”“动情点 ”“动情点 ”与文章结 显“动情点 ”,增强文章的力度。
1)期盼与失落都是为了形成自己构有什么 1)。
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 “动情点 ”。
2)照片的前后变独特的情感素材库,关系? 化对比使写作时情感的流“动情点 ”决定着全文的高潮,牵动着全文的结构,所以在写作运思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记叙、 3)为妈妈做饭淌更加真实自然, 从 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来而更好地与读者在使情感厚重感人;也可以通过调动各种不同的叙情感上产生共鸣。
述顺序,加强细节描写等方式来“浓缩”文章的结构,使情感更加集中、动人。
2)。
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动情的内容,往往也能使别人动情。
然而令人动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体或整个过程,往往是事物的某个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细节。
因此作文不能只写事物的轮廓,而应抓住最让人动情的内容渲染之、凸现之,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自己的文章更有力量。
3)。
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动情点”只是一个触发点,要想让读者从心底里涌动起喜怒哀乐,产生情感的共鸣,还需要注意生活情景的真实情感。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
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1.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实践”第三题1.学生学习捕捉这篇文章作者的“动情点”是爸爸妈妈在缝动情点,以小见大抒写窗帘时凝固成的一幅画面。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
老启发举例:师不宜强调哪些启发才是对的,而尽量做到让学1).幸福就藏在生说出多样化的感受来,甚至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平平常常的小事中。
己的家里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一幕。
这个环节是2).父母对于孩要达到一个互相启发、互相交流的作用。
子的体贴关爱无处不1.第三题,用2.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实践”第一题在。
意在于训练学生的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思考是训练学生打开3).有时候不说发散性思维,培养小思路的很好的办法。
同题作文就是这样一种训练反而比说的教育效果事不可小视的思维途径。
同题作文在选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学生们更好。
方式。
日常生活中都能够见到的场景或物品。
比如:校4).认真对待生2.第一题,目六、写作园四季、校门前面的一条马路、从教室窗户可以活中的小事才是正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实践看到的一脉远山等等,甚至可以是即兴的:正在的生活态度。
会抓住“动情点”,体下的一场雨或雪、正在流行的一种风尚(音乐、5).失败不应该会“动情点”因人而异语言等等)。
是泄气药,而应该是励的特点。
要有意识地统计一下学生的思路有多少种,志剂。
并进行归类整理,做到老师心中有数。
在讲评作6).用美的心灵文的时候也要把所有的思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世界,世界会更美。
知道在自己的想法之外还有很多种很精彩的想法,一方面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能够面对题目产生若干种想法,并从中2.学生完成“写选取自己最有感受的最拿手的一个思路去创作,作实践”第一题有选择才有鉴别。
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例文展示,用实例说话,告诉学生怎样写是好的,怎样写不够完美,应该如何去完善。
把理论糅在实例中,理论也就活了起来。
自我反思1.这一节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联系紧密,注重了从例文出发,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学生发言结束后作总结时完成知识小结的任务。
这样不但可以达到知识讲授的目的,而且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所有的理论都是来源于实际的,而且对实际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