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及运用
【运用点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材料包 含矛盾,明确了写作情境,设定了写作对象、写 作者身份。材料围绕智能机器人给人类生活方式 带来的变革和挑战展开,审题立意要体现辩证思 维。由此,可以立意为:于人工智能挑战洪流中 寻找契机,开辟一片新天地;机器人潮流是人类 进步的必经路,伦理道德的磨刀石,社会变革的 双刃剑;珍惜其便利,正视其变革;深入了解机 器人利与弊,理性对待未来发展趋势;用之有度, 勤于自勉;机器人潮流表面上是“全面入侵”, 实际上是时代更新发展的阵痛。
【运用点睛】对于比较类材料,找出材料 的异同点,围绕材料通过分析提炼自己的 观点,参考立意有:褒扬需要接地气;奖 励也要重包装;激励诚可贵,分享价更高; 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合才是最好;激励重 在效果。等等。
10、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是有用处的, 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 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舍不得扔 掉。可是,倘若我们要搬到一个小屋子去住, 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 东西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那么,即使我们有 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 必需的物品,从而为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呢?
13、小时候跟随父亲上山挖一种叫做桔梗 的药材,上山不久就找到了一片,于是父 亲带着我挖。挖了一会儿,父亲看看还剩 下五六棵没挖,就告诉我不要再挖了。我 不解,问父亲为什么不把那几棵挖掉。父 亲说:“要留下一点,让它们结出种子。 如果全挖光了,明年再来就一棵也挖不到 了。”
【运用点睛】作为事实材料,材料本身不使 用带有情感倾向的词语,不表现情感倾向和 道德评价,其目的在于保证材料表述的客观、 中性,有利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 理解、判断和分析,为学生进行多角度、多 层面的分析评判留下足够的空间。如果作为 作文材料,学生可在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的基础上确定稳定的写作对象,深入思考和 辨析核心问题,进行理性的判断、分析和阐 述,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 避免陷入面面俱到、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
【运用点睛】这是一个涉及道德与法理的两 难故事,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立意。村民 角度:要有信仰、要心怀感恩、要分清是与 非;樵夫角度:做事要强调方法、抉择、大 难当头,要有牺牲精神。综合材料写作方向 有:两难选择;情与理;罪与罚,等等。
8、今年春节期间,微信圈“上海姑娘逃离江西 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春节纪 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等文章流传广 泛,引起媒体和网民热议。然而,有关部门、 媒体和网民的调查发现,这三篇文章都是虚构 之作,属于虚假信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发言人姜军称,上述文章涉及城乡话题,一些 媒体未经核实跟进报道也推动了舆情升温。线 上线下核实印证后,事实真相逐渐明晰。我们 希望,有更多的网民能够理性发声,共同营造 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中华狗肉文化历史悠久,狗肉作为传统美食, 最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 目》中指出狗肉具有滋补阳气,对肾脏和胃有很大 的功效。另一方面,在游牧渔猎民族文化中,狗不 仅是生活的助手,也是家庭的一员。随着我国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宠物狗也进入了人们的 家庭,扮演着人们生活伴侣的角色。2014年6月20 日,广西玉林荔枝狗肉节高调开幕,志愿者拦车救 狗,志愿者呼吁当地民众不要再这样大规模地食用 狗肉,希望大家禁食伴侣动物。狗肉吃不吃?拦车 救狗要不要?这件事引起了媒体的争议。
【运用点睛】马克· 扎克伯格以这种方式 来庆祝女儿的降生是材料的重点,从这 个重点去立意,其立意方向有:父母之 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心怀大爱,小我 与大爱;仁爱,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 神财富;责任,是传递给子女最好的精 神财富。如果学生脱离材料的含义单纯 谈慈善、责任,应是背离材料的主旨。
7、日本有一个民间故事:在海边有一村子,村 民都信奉海神,对村民来说,海神比村民的生 命和财产还重要。海边神庙就在村的一座后山 上。一日清晨,村里有一樵夫上山打柴,当他 在山顶的崖边向海边眺望时,突然发现远处有 一场巨大的海啸将来临,跑回村里报警已来不 及。为了避免一场浩劫,他放火烧神庙,熊熊 大火惊动村民,所有男女老少为救火,冲上山 顶,当他们到达山顶时,刹那间,海啸吞没了 整个村子,但全村的人得救了。但当他们看到 神庙废墟残烟时,都认为他对神不敬,一致要 求处死樵夫。樵夫欣慰又负罪地看看村民,然 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运用点睛】分析材料可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 常把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握在手中,不舍得放弃,而 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才会舍弃它们。这是人的劣 根性。那么,我们就要思索了:生活中的“不必需” 给人带来了哪些困扰?怎样才能改掉这种劣根性呢? 由此可以立意:生活中我们应当懂得取舍,适时放 弃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要学会取舍。文体上,如果写 议论文,要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做到有理有 据;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讲述一个与“取舍”有关 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注意语言要生动、流 畅。
【运用点睛】这是一则新材料。材料所反 映出的信息有: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 承,另一方面是对生命的尊重;一方面是 强身健体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保护动物的 文明需求……两方面的矛盾既可以看作为 文化差异,也可以理解为对文化习俗的扬 弃。因此可以立意:众生平等,尊重生命; 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君子和而不同;尊重 他人的正常需求、合理选择,等等。
【运用点睛】运用材料时,首先要明确材料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但重点在后一部分;其次要明白两个内容不是 对立的,因此立意时,不宜非此即彼。应该对传统文化 进学校进课堂持赞成的态度,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 涵着永恒的智慧,能给人以无穷的启示,是滋养人生的 宝藏。但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要发展,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在综合国力的竞 争中攻进国际前列,舍此无他。而增强综合国力本质就 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把科学技术搞上去。中国 有今天的发展和地位,是因为我们有导弹、有卫星、有 核电站、有高铁、有大飞机……我们既要知道自己的文 化根脉,更要具备科学素养。如此才能不忘根本又能开 拓创新、不断发展前进。
1、南京市一对母子在乘坐地铁时,孩子因身 体不适在车厢内吐了一地,母亲立即用纸巾 将车厢清理干净,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 众人点赞,认为这位母亲给孩子做了最好的 榜样,该家长注重公共文明、注重日常小节 的举动,是对孩子的最好教育。但众人过分 热情的点赞也让一部分人担心:这种泛滥而 廉价的“谬赏主义”会拉低社会的道德底 线。
2、“国学进课堂”等活动在全国开展得如 火如荼,不少中小学生可以流利地背诵《弟 子规》《笠翁对韵》甚至《论语》。一些地 区还规定,中小学生如果掌握非遗项目,比 如京剧、泥塑、剪纸等,就可以在升学时获 得加分。但是,最近有人调查,发现一些学 校对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 新疗法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的事迹没有 宣传,这样,这些学校的高中生不知道屠呦 呦是谁,如某校一个班50多名学生,仅有6 名学生知道屠呦呦。
【运用点睛】材料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微信圈传播的信息引热议,但有关部门证实信 息虚假;第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希望, 有更多的网民能够理性发声,共同营造风清气 正的网络环境;第三,有关部门对网络谣言要 处置,也希望广大网民监督举报。可以抓住任 何一个问题来行文立意。三个问题的焦点都是 关于网络信息的虚假性问题。无疑,谣言的危 害是巨大的,传谣的人绝对带有不可告人的目 的,对此要坚决打击;同时,有关传播平台和 相关网民、监督机构,也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要做到不刊登、严打击、及时举报等,还网络 真实、清新的空间。
12、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 在风中摇曳。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 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 乐。”路人对罂粟说:“如果我陶醉于你 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 苦!”
【运用点睛】这是一则寓言,讲了“痛苦”与“快乐” 的辩证关系,运用材料时要注意辩证地分析两者之间 的关系,两者看似对立却又紧密统一,相互转化,为 此,可以从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等方面去思考。 局部也可立意为“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一时的绚 丽所迷惑”“拒绝诱惑”,前者从大处可以想到唐玄 宗满足于“开元盛世”而迷恋杨玉环,还可想到清朝 沉醉于大国等都招致亡国的例子。人生在世,“痛苦” 与“快乐”这对矛盾的情感会伴随终生。如何正确地 对待这一矛盾体,值得青年学生思考。在写作中, “关系型”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方式。
【运用点睛】这个材料中心事件明确,主 要就王教授的言行进行思考,他的言行给 了怎样的启示。从正面或是社会主流上去 立意即可。参考角度:做人应坚守底线; 做人做事应有责任感;勇于认错,敢于担 当;勇于反思自我,才能争取更大的进步 与发展。
6、为了庆祝女儿的降生,facebook创始 人马克· 扎克伯格将99%股份(450亿美元) 捐给慈善机构,他在给女儿的信中称这笔 捐款是为了“与全球慈善家一道发展人类 潜能,促进下一代所有孩子的平等权益,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不仅仅是 因为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孩子 们有着道义上的责任”。
11、近年来,扫地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安保机器人、 写稿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挤奶机器人……不知疲倦 的“超人类”,让人们的居家生活在变得轻松惬意, 人类惯常的认知和生活方式被华丽刷新。但是,智能 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也将会导致人类“技术 性失业”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使人逐渐感受到机 器人“全面入侵”的威胁。韩国人李世石与人工智能 阿尔法之间的围棋“人机大战”最终总比分1比4,人 类几乎颜面尽失。“人工智能将导致机器人像删除垃 圾邮件一样‘删除’人类”,这样的言论固然耸人听 闻,但机器人带来的哲学反思与伦理困境,必将是未 来社会的严峻挑战。
5、今年74岁的山东师范大学退休返聘老教授 王万森由于看错课表而意外旷课,他对自己的 行为深表歉意并在课堂上当众念读检讨书,还 要把检讨书张贴出来,并提出因为自己无故旷 工要求停掉自己本学期的退休补贴。王老得知 自己“旷课”后,一度落泪。“底线很重要, 作为老师责任感就是底线。”王老认为,看错 课表不是偶然,纠其根本还是自己的教学态度 有问题,所以要从检查自己的不足开始,认真 地做学问,认真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