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声学基础华中科技大学 黄其柏 教授讲授内容 1.1 1.2 1.3 1.4 1.5 1.6 1.7 声音及其物理特性 声压的定义 声学波动方程 平面声波的基本性质 声波的能量声强和声功率 声级及其运算 声波的衰减1.1 声音及其物理特性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源:振动的物体是声音的声源。
声波:振动在弹性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 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声 波。
在弹性媒质中,依靠弹性力来传播振动的波 包括纵波和横波。
媒介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为纵波。
媒介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为横波。
气体和液体媒质只能传播纵波,固体媒质可 同时传播纵波和横波。
声波传播的过程:2.声音的频率 声源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 率,通常用“f”表示,其单位为赫兹(Hz), 完成一次振动的时间称为周期,用“T”表 示。
声源质点振动的速度不同,所产生的声音 的频率也不一样。
振动速度越快,声音的 频率越高,反之,就低。
根据声音频率的不同,可以将声音分为三 个区域:次声,可听声和超声。
次声是指低于人们听觉范围的声波,即频 率低于20Hz。
对于次声,过去认为人耳听不到就不考虑其影响,但近来发现 次声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即使远离声源也深受其害。
当次声的强 度足够大,如在120分贝以上时,能使入平衡失调,目眩作呕,并产 生恐慌等。
人体还能直接吸收次声而形成振动的感觉。
可听声是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为 20Hz到20000Hz。
超声是频率超过人耳听觉频率的上限的声 音。
一般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并不是对所有额率的振动都能感受到的。
一般说来,人耳只 能听到频率为20—20000Hz的声音,通常把这一频率范围的声音叫 音频声。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次 声和超声入耳都不能听到,但有一些动物却能听到,例如老鼠能听到 次声,蝙蝠能感受到超声。
3.声音的波长及声速在介质中,声波振荡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即为 波长。
波长与频率的关系为λ=c f在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声波传播的速度不同,因 而波长也就随之成比例地改变。
4.声音的强度声音有大小即强弱之分,物体振动的幅度 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反之则弱。
声音 的强度常用声压级或“响度”来表示。
声压级 越高,表示声音的强度越大,对于可听声 来讲,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度越大。
响度是表征人耳对声音强弱程度的主观感 觉程度,是表示声响的大小。
声压和声压级表征了声音在物理上的强弱。
5.声音的传播 声音需要通过传播媒质才能使声能向外传 递,我们日常所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通过空 气介质来传递的。
除空气外,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 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声波波长是影响声波传播的重要参数。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或孔、洞)时,当波长比障碍物 尺寸大得多时,声波会绕过障碍物而使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声 波的衍射,如下图所示。
声波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的比值越大,衍射也越 大。
如果障碍物的尺寸远大于入射声波波长,虽然还有衍射,但在障碍 物后面边缘的附近将形成一个没有声波的声影区。
由此可见,障碍物对 低频声波的作用较小,但对高频声波具有较大的屏蔽作用。
6.声音的强度声音有大小即强弱之分,物体振动的 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反之则弱。
声音的强度常用声压级或“响度”来表示。
声 压级越高,表示声音的强度越大,对于可 听声来讲,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度越大。
响度是表征人耳对声音强弱程度的主观感 觉程度,是表示声响的大小。
声压和声压级表征了声音在物理上的强弱。
1.2 声压的定义 媒质在无声扰动的声学状态可以用压强 P0 、密度 ρ 0 w T 及温度 0 等状态参数来描述。
在这种状态下,组 成媒质的分子时刻都在不断地运动着,但对任意 微元体来讲,每一瞬时流入的质量等于流出的质 量,因此,微元体的质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
当存在声扰动时,在组成媒质的分子的杂乱运动 中就附加了一个有规律的运动,使得微元体积内 有时流入的质量多于流出的质量,有时少于流出 的质量。
上述变化过程可以用微元体内压力、密度、温度 及质点速度等的增量来描述。
无声扰动时,媒质中的压强 P0 为静压强;受声扰 动后媒质的压强为 P ,有声扰动时,媒介中的压 强与静压强的差值称为声压: p = P − P0 声传播过程中: 同一时刻,不同微元体积内压力都不同; 对于同一微元,微元体内压力又随时间而变化; 所以声压是空间和时间的函数:p = p ( x, y , z , t ) 同样用声扰动引起的密度增量也是空间和时间的 函数: ρ ' = ρ − ρ 0 = ρ ' (x, y , z , t ) 由于声压的测量比较容易实现,并且通过声压可 以求得质点速度等物理量,所以采用声压来描述 声波的性质。
声场中,某空间点声压 p 随时间 t 的变化称为瞬 时声压 pt 。
人耳听到的声音不是瞬时声压值作用的结果,而 是一个有效声压值。
有效声压值是一段时间内瞬时声压值的均方根值1 p= T∫T0pt2 dt 式中 T 为周期的整数倍或长到不影响计算结果的 程度。
对于正余弦声波,有效声压 p = pm 2 式中 pm 为声压幅值。
声压单位: 1N m 2 = 10 μbar = 1 pa 听阈声压: 2 ×10 −5 Pa 痛阈声压: 20 Pa1.3 声学波动方程 声压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称为声学 波动方程。
声波动作是一种宏观的物理现象,必然要满足 以下三个基本物理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定律 运用以上定律,可以分别推导出媒质的运动方 程、连续性方程和物态方程 运动方程 连续性方程 物态方程∂v ∂p ρ0 = − ∂x ∂t∂ρ ' ∂v = − ρ0 ∂t ∂xp=c ρ2 0'由上述三个方程可得一维线性声学波动方程为∂ p 1 ∂ p = 2 2 2 ∂x c0 ∂t2 2同理可得三维线性声学波动方程为∂ p ∂ p ∂ p 1 ∂ p + 2 + 2 = 2 2 2 ∂y ∂z c0 ∂t ∂x2 2 2 2如各方向辐射相等,一维球坐标的声学波动方程为∂ 2 p 2 ∂p 1 ∂ 2 p + = 2 2 2 ∂r r ∂r c0 ∂t以上波动方程都是在忽略了二阶以上微量得到 的,故为线性波动方程。
当声压级很高时,声压和 质点速度的幅值相对于大气压力和声速来说,已不 能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线性化条件不能成立。
但是,在工程领域中,线性化条件时满足的。
1.4 平面声波的基本性质 波动方程的解∂2 p 1 ∂2 p = 2 2 设一维平面声波波动方程 2 c0 ∂t ∂x的解为p = p ( x )ejω tω 为声源简谐振动的圆频率 其中, 带回波动方程得 式中d 2 p ( x) 2 + k p( x) = 0 2 dxk = ω c0 称为波数。
解上述常微分方程,可得复数解为p ( x) = Ae− jkx+ Bejkx式中,A,B 为常数,由边界条件确定。
jωt p = p ( x ) e 由上式及 可得p ( x , t ) = Aej ( ω t − kx )+ Bej ( ω t + kx )式中第一项表示沿正x方向行进的波,第二项 表示沿负x方向行进的波。
当声波传播途径上没有反射体时,没有反 射波的出现,于是 B=0 ,上式简化为p( x, t ) = Ae j (ωt − kx )当 t=0 ,x=0 时,在媒质中产生的声压为 于是声压场中的声压为 代入运动方程∂v ∂p ρ0 = − ∂t ∂xpA = Ap ( x, t ) = p A e中,可得j (ωt − kx )j (ωt − kx )v ( x, t ) = v A epA vA = 式中 ρ 0 c0 平面声场的特性 由平面声场中声压方程和质点速度方程来分析平 面声场的特性:p ( x, t ) = Ae j (ωt − kx )v ( x, t ) = v A ej (ωt − kx ) 1.方程 p ( x, t ) = Ae 代表沿正x方向行进的波。
t = t0 + Δt 时刻, 设 t = t0 时,声波位于 x = x0 处; ω 声波传到 x = x0 + Δx = x0 + c0t = x0 + Δt 处,代入声 压方程可得kj (ωt − kx ) 2. 平面声波的波阵面是平面。
在某一瞬时 t0 ,位向 ϕ 0 相同的各媒质质点的 轨迹为波阵面。
p ( x , t ) = Ae ω t − kx = ϕ 0 解得j ( ω t − kx )x = (ωt − ϕ 0 ) k = 常数这种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等相位面是平面,称为平 面波。
平面声场任何位置处,声压和质点速度均是 同相位的。
3. 声波以速度c0 向外传播,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
声波以速度c0 向外传播,但是并不意味着媒质质 点也以该速度传至远方。
由 v ( x , t ) = v A e j ( ω t − kx ) 可得,质点位移为 v A j (ω t − kx ) ξ = ∫ vdt = e jω 任意位置 x = x0 处,质点的位移为 v A − j ( kx + π 2 ) j ω t ξ = e e = ξ A e j (ω t − a ) ω0ξ A和 a 都是常数,可见,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 式中, 来回振动。
4. 平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能不衰减。
平面声波在均匀的理想媒质中传播时,由于 无粘性存在不会发生能量的耗损,所以声压 幅值,质点速度幅值都是不随距离而改变的 常数,也就是说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不会有 任何衰减。
同时,平面声波传播时波阵面不会扩大,因 而能量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分散。
5. 声阻抗率和媒质的特性阻抗 声阻抗率:媒质某一点的声压与质点速度的比值Zs = p v 声阻抗率一般时复数,实部称为声阻率,虚部称 为声抗率。
实数部分反映了能量的损耗,但是,它代表的不 是能量转化为热,而是代表着能量从一处向另一 处的转移,即“传递耗能”。
将声压方程和速度方程代入声阻抗率方程p ( x , t ) = Aej ( ω t − kx )v ( x, t ) = v Aej ( ω t − kx )p Zs = vp Z s = = ρ 0 c0 v 得平面前进声波的声阻抗率为p 类似得平面反射声波的声阻抗率为 Z s = v = − ρ 0c0由此可见,在平面声场中,各位置声阻抗率的 数值相同,且为一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