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人体心电图

生理学人体心电图


3、信号输入线接仪器第一输入通道。打开计算 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模块,连接好心电 引导肢体电极,确保妥善接地。
注意:
实验中的受试者,
请坐在椅子上,全身 放松即可。
连接肢体电极
心电图记录用四肢板状电极
信号源、电极和放大器输入端等效电路
5、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 电图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6、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
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的姓名及实验时间。
7、对记录到的心电图进行测量和统计。直接在采集窗
口中测量P波、R波、T波的振幅以及P-R、Q-T、R-R间
期的时长。观察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注意事项】
1、受试者应坐在椅子上,四肢松弛,保持安静。最 好将身上所有金属的东西取下,避免加大(心室肌细胞3期复极)过 程中的电位变化,波幅一 般为0.1-0.8mV。在R波较 高的导联中 T 波不应低于 R
波的 1/10 。 T 波历时 0.050.25s 。 T 波的方向与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同。
在心电图中,除了上述各波的形状有特定的意义之外,
各波以及它们之间的时程关系也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其
(二)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心电图记录纸上有横线和纵线划出长和宽均为1mm的小
方格。记录心电图时,首先调节仪器放大倍数,使输入
1mV电压信号时,描笔在纵向上产生10mm偏移,这样,纵 线上每一小格相当于 0.1mV 的电位差。横向小格表示时间,
每一小格相当于0.04s(即走纸速度为每秒25mm)。
同一水平。 PR 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兴奋冲动通过心房之后
在向心室传导过程中,要通过房室交界区;兴奋通过此区传
导非常缓慢,形成的电位变化也很微弱,一般记录不出来, 故在P波之后,曲线又回到基线水平,成为PR段。
• QT间期
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
兴奋去极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
2、描记心电图时,受试者应尽量放松,电极要紧贴
皮肤,保证记录过程中电极接触良好。
3、测量波幅幅值时,注意向上波应测量基线上缘至
波峰顶点距离;向下波为基线下缘至谷底距离。对实验 数据的测量,如心率等,可采用多种方法(手动或自动 等)、多次进行测量后求平均。
(一)体表心电图
在正常人体,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 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 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 (容积导体 ),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
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
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 上记录的体表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 心电 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标准导联 I、Ⅱ、III
【方法与步骤】
1、受试者平卧或静坐,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 物品及微型电器,全身放松。 2、将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应在 腕关节屈侧上方 3~5cm处,足部在左侧小腿下段内 踝上方约3~5cm处。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酒精棉 球脱脂,再用生理盐水擦湿。按三种标准肢体导联 方式接好电极,进行测量。
• ST段
指从QRS波群终了到T波起点之间的与基线平齐的
线段,它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 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曲线又恢复到基线水平。
异 常 心 电 图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三)心电导联
将两电极放在体表指定部位,并与心电描记装置相连 接,就可以将体表两点间的电位差或一点电位变化导入 描记器进行描记。这种导入体表电位差或电位的联接线 路的方式叫做心电导联。(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 的心电图波形也不相同。)常用的心电导联有 标量心电 图的导联和向量心电图的导联。
测量电极安放位置和连线方式(称导联方式)不同所记
录到的心电图,在波形上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一个P
波,一个QRS波群和一个T波,有时在T波后,还出现一个 小的U波。
(1)P波 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P波波形小而圆
钝,历时0.08-0.11s,波幅不超过0.25mV。
(2)QRS波群 代表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电位波动:第一个 向下波为 Q 波,以后是高而尖峭的向上的 R 波,最后是一 个向下的 S 波。但在不同导联中,这三个波不一定都出现。 正常QRS波群历时约0.06-0.10s,代表心室肌兴奋扩布所 需的时间;各波波幅在不同导联中变化较大。
人体体表心电图的描记
心脏兴奋活动产生的电信号是心肌自律活动
的指标,周期性产生,不需要外界的刺激来
生成。称这类生理现象为自发电活动。实验
模仿临床检测记录体表心电图的方法,在受
试者体表安放电极,拾取心电信号,并加以
记录分析,通过实验,实际掌握生理信号采
集系统等仪器的使用和调节。
【目的要求】
1. 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计算机采 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 学习微弱电信号通过容积导体直接被金属 电极引导、记录的实验方法。 3. 掌握电学测量中减小干扰的方法。
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 PR 间期 (或 PQ间期) 是指从P 波起点到 QRS波起点之
间的时程,为0.12-0.20s。PR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 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开 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故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在房室传 导阻滞时,PR间期延长。
• PR段
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