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斑病
• 如月季黑斑病、杜鹃角斑病、大叶黄杨褐斑 病、病
兰 花 炭 疽 病
大叶黄杨褐斑病
大叶黄杨褐斑病
大叶黄杨褐斑病
君子兰炭疽病
桂花赤叶枯病
桂花赤叶枯桂病花赤叶枯病
八仙花炭疽病
兰 花 炭 疽 病
菊花褐斑病
兰 花 炭 疽 病
金叶女贞炭疽病(初期)
牡 丹 叶 斑 病
龙柏叶枯病
荷花黑斑病
草坪草褐斑病
典型的 “蛙眼”
症状
大 叶 黄 杨 疮 痂
丁 香 叶 斑 病
病
凤
广
尾
玉
兰
兰
叶
炭
斑
疽
病
病
腊梅叶斑病 文殊兰叶斑病
万年青炭疽病 鱼尾葵炭疽病
一
串
红
苏
黑
铁
斑
叶
病
斑
病
袖
珍
牡
椰
丹
子
红
灰
斑
斑
病
病
海
含
芋
笑
叶 斑 病
炭 疽 病
花
夹
烛
竹
炭
桃
疽
褐
病
斑
病
凤 梨 叶 斑 病
黄 金 葛 叶 斑 病
栀
子
佛
褐
手
斑
炭
病
疽
病
米 兰 炭 疽 病
茉 莉 炭 疽 病
十
大
功
劳
炭
疽
肉
病
桂
炭
疽
病
万
蔓
寿
绿
菊
绒
斑
炭
点
疽
病
病
袖
珍
金
叶
盏
子
菊
褐
炭
斑
疽
病
病
贴
梗
海
木
棠
槿
褐
褐
斑
斑
病
病
梅
花
褐
巴
斑
西
穿
木
孔
叶
病
斑
病
倒
挂
紫 藤
金 钟 炭
灰
疽
斑
病
病
黛 粉 叶 褐 斑 病
鹅 掌 柴 炭 疽 病
龙 血 树 叶 斑 病
选用抗病品种 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 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 粉剂1000-2000倍液、6%乐比耕 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
主要原料: 石灰、 硫磺和水。
熬 制 的 石 硫 合 剂
孢属。
鱼鳔状的 分生孢子
3.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
越冬状况 病落叶上越冬。
传播方式 发病高峰
病菌借风雨、浇水等传播。温 度适宜、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 入危害。
在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 月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期。在北方 一般8~9月发病最重。
发病条件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 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 足、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 等都利于发病。
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
• 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 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 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 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 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 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
2.病原识别
蔷薇盘二孢
分生 孢子
属,属半知菌
盘
亚门,盘二
品种抗性差异
月季不同品种间,其抗病性也 有差异,一般浅色黄花品种易 感病。
4、叶斑病的综合防治
加强养护
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 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 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 式,避免喷灌。
铲除病源
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 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 度的石硫合剂。盆土要及时更新 或消毒。
叶斑病
•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 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但叶斑病并非只是在 叶片上发生,有些病害则既在叶片上发生, 也在枝干、花和果实上发生。
• 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形状、 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等不同,分为黑斑病、 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 等。
• 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粒点或霉层。叶斑病 聚集发生时,可引起叶枯、落叶或穿孔,以 及枯枝或花腐,严重降低园林植物的观赏价 值,有些叶斑病还会给园林植物造成较大的 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