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研究报告
健身行业研究报告
主讲人:万佳情、徐慧敏、周玉岩
目录
行业概况
投资价值分析 发展前景
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概况
健身行业的概念
我国健身行业的起源与发展 近年国内健身行业的发展一览
•
健身行业的概念: 健身行业是汇集各种健身项目于一体,为顾客提
供健身场地、健身器材、健身顾问等完整的健身服务,
以获取盈利为目的的行业、在国内国外主要以健身俱 乐部的形式出现。
场所,市场消费主体主要是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群,
消费方式除少部分高薪阶层是固定的习惯性消费外,主要还是
零星的尝试性消费。从地域上看,这一时期健身娱乐市场主要 集中在东部发达省份的大中城市,中西部除省会城市之外基本
上没有健身娱乐市场,即使有也是有场无市。
二是起飞阶段(1993年至今)。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 南巡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亚健康人群学历分布
小学
初中
高中
职高/专科
大学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从上饼图可以看出,有一 定学历者更容易处于亚健 康状态,因为其毕业工作 一般是脑力劳动繁忙的工 作,而且由于就业形势不 好,不高不低的学历更容 易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 是这些人的具有不小的消 费能力,他们有能力付出 一定的金钱进行健身
天津
15.2% 17.7% 17.2% 12.3%
7.8%
18.1% 14.6%
中国城市一周健身分析
就北京和上海两座大城市来分析:
北京健身与限号相关,夜上海周五不健身。北京周一健身人数最少, 只占一周健身总人数的 9%,周四健身人数次之,占比10%。根据数据 提取时间内北京车辆限行情况分析,可以发现北京人健身与车辆限行之 间密切相关。数据提取时间内,北京周四限行尾号为3和8。在北京,尾 号为8的车辆数最多。每逢限行3和8,停车位都比其他时间更好找。至于
•
舒华(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推 广、品牌运作为一体的外商独资健身器材企业。企业以“传播 健康、造福人类”为己任,以“健身精品、舒华缔造”为制造 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目标、全面为用户量身定 做、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目前产品开发有四大系列四百多个品 种:适用于大、中、小型专业健身俱乐部配置的有氧器材、力 量器械、综合训练器等二百四十多款;适用于家用、商用的各 种跑步机、健身车等几十款;室外健身器材适用于公园、广场、 社区等全民健身工程路径二百二十多款。全国各大中城市遍布 了舒华七百多个销售网点,并配套设立了密集的服务网点,派 驻经验丰富的安装、维护人员,及时高效地为用户提供高效、 专业、个性化的服务。
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有快速的增长,在质量上也有所提高。
从消费人群看,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 费开始朝着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从地域看,这一时
期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出现了东中西部梯度发展的新格局。
全民健身日 是中国为了纪
念北京奥运会而从 2009 年开
始设立的一个纪念日,日期 为北京奥运会开幕日 8 月 8 日。
2009--2014年健身行业产值情况(亿元)
2009年 2010年
691.26 817.81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968.25 1068.25
1176.04 1272.28
• 二、健身市场有效需求充足 • 健身健美运动在国外有200余年的发展历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 我国体育健身产业蓬勃发展,健身俱乐部的数量 和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健身俱乐部的数量成几 何式增长。
• 我国健身行业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阶段 现 代意义上的健身娱乐市场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西方社会。我国健身娱乐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大
体上走过了两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1979-1992)。这一阶段整体上处
于育种和萌芽时期,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规模很小,
市场运行也不规范。市场供给主体主要是各级体育
2015中国城市一周健身数据
西安 20% 18% 16% 天津 15.2% 西安 11.4%
杭州
18.7%
西安 17.9% 成都 14.5% 杭州 14,.%
21.9% 北京 14.9% 成都 21.9%
14%
12% 10% 8% 6% 4% 2% 0% 周一 周二 周三 北京 8%
杭州
北京 9.4% 上海 7.6% 13.7%
为什么周一健身人数更少,这与周一是一周工作的开始有关。北京公司
多选择周一开例会,手头一堆工作选择去健身的自然就少,而且北京周 一也是雷打不动的晚高峰大堵车,工作加路况或许让健身的热情大打折 扣。与北京不同的是,上海周五健身人数最少,占比8%。上海上世纪 便因夜生活文化丰富而得名“夜上海”,现在也不遑多让。周五对上
2016年中国健身器材十大品牌
•
• • • •
1、舒华 2、英派斯 3、乔山 4、汇祥 5、好家庭
6、万年青 7、奥瑞特 8、康乐佳 9、英吉多 10、铁人
舒华股份有限公司 创立时间:1996年 董事长:张董 发源地:福建省泉州 市线上网店:10家 舒华股份有限公司, 健身器材十大品牌, 创建于1996年,福建 省著名商标,福建省 名牌产品,集健身器 材的研发、生产制造、 营销推广、品牌运作 为一体的规模化、多 元化生产型企业集团
• 三、专业健身机构供不应求 • 随着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享受式消 费逐年增长,城市中白领阶层的大量涌现,带着 各种需求的人们纷纷加入健身俱乐部,感受着新 鲜时尚的健身方式。城市居民用于个人健身的消 费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明显高于全球20%的平 均速度。
• 目前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直观的、分散的 室外健身,他们需要有专业的场地、专业的器械、 行之有效的锻炼效果以及有组织的、有专业教练 指导的健身,渴望得到更多的健身知识、健身指 导,专业健身机构的需求量随之增多。 •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大小健身机构八千余家, 按全国人口12亿计,人均健身机构拥有量为每 15000人才拥有一家健身机构,与澳大利亚等发达 国家每30人拥有一个健身机构相比,还存在很大 距离。
的决定》,1993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为贯彻小平讲话精神和
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广东中山召开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进入了起飞阶段,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市场运行也日趋规范。从市场供给主体看,这一阶段最大的变 化就是非国有资本大量进入健身娱乐市场,这一时期健身娱乐
海人来说是一周最大的节日,每到晚上,上海酒吧、KTV等
娱乐场所爆满,人们聚餐约会,健身早已抛之脑后。 周六是各城市健身人数最多的一天,其中北京周六健身
人数占比21%;上海所占比例为19%。针对不同城市一周健身
时间分布方式选择上,对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上海、成都等南方城市对游泳这一健身课程更为
杭州
13.2%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中国城市一周健身详细表
周一 上海 北京 杭州 西安 成都 南京 15.1% 8.0% 14.3% 13.4% 12.8% 12.5% 周二 14.6% 13.8% 18.1% 11.4% 14.8% 14.6% 周三 15.6% 14.9% 15.9% 17.9% 14.5 15.5% 周四 12.6% 9.4% 14.1% 13.2% 12.6% 13.9% 周五 7.6% 14.9% 8.6% 9.8% 9.2% 8.3% 周六 17.2% 16.3% 13.7% 21.9% 16.3% 18.4% 周日 16.4% 15.9% 13.2% 13.7% 16.8% 16.5%
其二,说到对于健身的需 求,我们还应该知道一个 词叫做亚健康,这是一个 前几年很火热的词,这个 词语被广泛运用于上班 族,高级知识分子和企业 管理者。 中华医学会曾对33个城 市,33万各个阶层人士做 了一次随机调查,调查的 结果是近乎70%的人处于 亚健康状态,恰巧健身又 是对接触大部分亚健康状 态行之有效的方法。
国家政策对于健身行业的倾斜与整顿
此外对于健身行业,国家近年也给与了大力支持,中 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 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 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 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 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 但同时国家也开始整顿健身行业,加强对于健身行业 的要求,并且将健身房划分为五个星级,每个星级的 评定都十分严格,也开始要求健身房人员必须持证上 岗,这些动作将会扫清了一些行业中劣质人员,有助 于行业发展。
2009年1月 7日,中国国务院
作了《国务院关于批准设立 “全民健身日”的批复》,
从法律上确立了“全民健身
日”作为国家级体育节日的 地位。
• 国内健身行业一览
2007年GDP国际排行表和中国近年来GDP增长率
2000~2007年之间中国GDP增长率呈现增长的趋势,2007年是一个增长率 小高峰,之后GDP增长率呈现的是下降的趋势,如图所示的2006年到2007 年之间的俱乐部数量相比2007~2009和2009~2001增长更快。GDP的增长是 影响健身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数占比均在20%左右。报告人员表示,“报告中抽取的数据是在夏天,到秋冬天气时,
瑜伽课程应会反超游泳,甚至有望于器械争夺最受欢迎课程。”
二、投资健身市场的可行性
• 一、健身市场的效益分析 • 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健身这个日益庞大的市场 将会产生巨大效益,同时给成功的投资者带来巨 额回报。投资增多、竞争激烈,单个性或非规范 性的经营不仅难于获取利润,甚至不无血本无归 的担忧;而同时,以品牌优势进行健身俱乐部加盟 连锁、指导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将会获取更多机会。 国际研究资料表明,连锁经营的成功率高达90%以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