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诌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上尝陈乐于勤政楼,垂帘观之。

兵部待郎卢徇谓上已起,垂鞭执,横过楼下;徇风标清粹,上目送之,深叹其蕴藉。

林甫尝厚以金帛赂上左右,上举动必知之,乃召徇子北谓曰:“尊君素望清崇,今交、广藉才,圣上欲以尊君为之,可乎?若惮远行,则当左迁;不然,则以宾、詹分务东洛,亦优贤之命也,何如?”徇惧,以宾、詹为请。

林甫恐乖众望,乃除华州刺史。

到官未几,诬其有疾,州事不理,除詹事、员外同正。

上又尝问林甫以“严挺之今安在?是人亦可用。

”挺之时为绛州刺史。

林甫退,召挺之弟损之,谕以“上待尊兄意甚厚,盍为见上之策,奏称风疾,求还京就医。

”挺之从之。

林甫以其奏白上云:“挺之衰老得风疾,宜且授意散秩,使便医药。

”上叹吒久之;夏,四月,壬寅,以为詹事,又以为汴州刺史,河南采访使齐浣为少詹事,皆员外同正,与东京养病。

浣亦朝廷宿望,故病忌之。

1.对下列加粗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势位将逼己者 逼:逼迫,胁迫B .若惮远行 若:你C .亦优贤之命也 贤:通“闲”D .林甫恐乖众望 乖:违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 .⎪⎩⎪⎨⎧∙∙曰谓乃召徇子弟上已起谓兵部待郎卢徇B .C .⎪⎩⎪⎨⎧∙∙詹事、员外同正除华州刺史除乃 D .⎪⎩⎪⎨⎧∙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以金帛赂上左右厚林甫尝 3.下列各句中“为”字与“挺之时为绛州刺史”中的“为”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以为詹事B .视为止,行为迟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D .不足为外人道也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李林甫任丞相时,嫉贤妒能,使卢循、严挺之等人不能被重用。

B .李林甫颇有欺下瞒上的本领,但皇上对此毫无觉察。

C .李林甫利用欺骗手段以达到自己排斥贤才的目的,确实说明他是个狡猾卑鄙、诡计多端的人。

D .本文以奸相当道的史实,说明唐玄宗是个昏庸无道、偏听偏信的昏君。

答案: 1.D 2.C 3.A 4.B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二)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

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

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十余岁,父既卒,学贾。

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

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

”丰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

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

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

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

’”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

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

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

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

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无聊:精神无所寄托B益跅弛,不问生产生产:生活与财产C殆不自觉也自觉:自己意识到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生平:有生以来,平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问其与饮食者,皆富贵也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⑤吾愧吴翁、焦翁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A ①④⑤B ①③④C ②③⑥D 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

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

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

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答案:1.B 2.D 3.A 4.C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三)书褒城驿壁(唐)孙樵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缔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盖当时视他驿为壮。

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几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

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

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

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

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日:‘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 ó):磨擦。

②鹢(y 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

③矧(sh ěn):况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B .庭除.甚芜 除:废弃。

C .疆场无侵削之虞.虞:忧虑。

D .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B .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C .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D .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A C B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B .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C .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D .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答案:1 .B 2.B 3.D 4.A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四)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

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

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

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

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

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

久之,拜侍御史。

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

台榭苑囿,宜以为后。

”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

”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

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

”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上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

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

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

太守孙邕见,出过勋。

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

昭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

”廷尉法议:“正刑五岁。

”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

”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繇等并求请勋罪。

帝不许,遂诛勋。

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

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li è:标记。

1.对下列句子中四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手∙书为之请罪 书:书信B .∙∙望恚滋甚 恚望:怨恨C .刘晔∙∙谀佞不忠 佞谀:奸伪、奉承D .勋奏∙绌遣 绌:通“黜”,罢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人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所衣食急,唯在军民所今之B .⎪⎩⎪⎨⎧∙∙不鉴之而后人哀之兢行猎而文帝手毁其表 C .⎪⎩⎪⎨⎧∙∙光先帝遗德以诚宜开张圣听,清皇朝以请有司议罪 D .⎪⎩⎪⎨⎧∙∙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但立标埒但 以下3--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3.①及重此事 ②刘曜欲推之A .①又加上了这件事 ②刘曜想要查办他B .①又加上了这件事 ②刘曜将陷害他C .①又从重判了这一案子 ②刘曜将陷害他D .①又从重判了这一案子 ②刘曜想要查办他4.①勋无活分 ②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A .①勋顽固不化②然而刘曜已经私下里散布了鲍勋徇私情宽免孙邕的事B .①勋顽固不化②然而刘曜却秘密上表奏报了鲍勋私自宽免孙邕的事C .①勋已经没有活命的指望了②然而刘曜却秘密上表奏报了鲍勋私自宽免孙邕的事D .①勋已经没有活命的指望了②然而刘曜已经私下里散布了鲍勋徇私情宽免孙邕的事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③文帝将出游,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⑤⑥D .②③④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帝即位前,鲍勋曾在东宫任职,那时他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他的请托,就更被他厌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