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3.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A
B.B
C.C
D.AB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所给的坐标曲线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时,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没有物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B均有溶质析出,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C、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和B的溶解度下降,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下降,且降温后仍是饱和的,此时A的溶解度小于B,所以溶液A的质量分数小于B,C的溶解度增大,降温后溶质的质量仍是t2℃时溶质的质量,所以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三者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C项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故D项正确。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固体溶解度曲线是解题关键。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故选B。
【点睛】
硝酸铵溶液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影响其他物质的溶解度。
8.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点睛】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
B.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错误;
B项,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正确
考点:溶解度曲线
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C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100g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A.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B.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D.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D.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
A、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但并没有指出它们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比较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故A项错误;
B、t2C时,A的溶解度为50g,也就是100g水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为50g。所以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只能溶解25gA,故得到75g饱和溶液故,B项错误;
;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
D项,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纯净物,错误。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至t1℃,析出甲多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4.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 )
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都是混合物
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错误;
B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C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
D.50℃时,30g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20~30℃,氯化钾的溶解度从34g增大到37g,硝酸钾的溶解度从31.6g增大到45.8g,所以温度t1℃应在20~30℃之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错误。
故选B。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正确;
D、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故选C。
5.下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溶解度曲线得出以下几条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
A.t1℃时,M、N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t2℃时,M物质的溶解度大于N物质的溶解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故B正确;
B.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面增大,正确;C、没有确定溶液的状态,无法判定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C、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但选项中没指明溶液是否饱和,进而无法判断是否析出晶体,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乙的溶解的受温度影响不大,则提纯乙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选项正确,故选D。
1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0g,所以10gKCl加入20g水中,有固体剩余,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50℃时,30g KNO3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7.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2.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S/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甲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
B.温度t1℃应在20~30℃之间
C.40℃时,10gKC1加入20g水中,可得到33.3%的溶液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糖水、汽水都是溶液
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因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且溶解能力受温度能因素影响,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糖水、汽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C.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将油污分散成很小的油滴,相对均匀的分数于水中;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选A。
【详解】
图1中,溶剂质量相等,甲中物质溶解的质量小于乙中物质,所以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