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细胞与组织

植物细胞与组织


5. 晶体和硅质小体 晶体常为草酸钙,形状多样,常沉积在
液泡内。晶体被认为是排泄的废物。
禾本科的植物茎、叶表皮细胞内常含有
二氧化硅的晶体。
禾本科含有二氧化硅晶体
各种类型的晶体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
一、细胞分裂
植物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繁殖。繁殖是生
物或细胞形成新个体或新细胞的过程。
植物细胞的分裂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

植物组织的类型:
1、分生组织(meristematic tissue)
2、成熟组织(mature tissue)
保护组织
基本组织
机械组织
输导组织 分泌结构
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1、 顶端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存在于根尖和茎尖的分生区部 位,由短轴或近于等径的胚性细胞构成,细胞排 列紧密,能较长时期地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
2、 侧分生组织 侧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 层,它分布于植物体的周围,平行排列于所
在器官的边缘。侧分生组织细胞的形状为长

第二节 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林奈的两界系统 海克尔的三界系统 魏泰克的四界、五界系统
植物在生物分界中的地位
两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原核生物界 五界:+真菌界
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 第三节 植物组织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结构
A.初生壁、初生纹孔场和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初生壁的厚薄不均匀,有的地方厚些, 有的地方薄些。 初生纹孔场(primary pit field): 在初生壁上 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是穿过细胞壁,沟 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
B.次生壁与纹孔、纹孔对
植物细胞的次生壁不是完全连续的,有的地方 有中断,使得次生壁上有一些“小孔”: 纹孔(pit)
(3)减数分裂的意义:
可保持遗传的稳定性、丰富遗传的变异性。
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恢复了二倍体;
同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交叉,使遗传物
质发生交换与重组,提供了新的变异。
二、植物细胞生长与分化
1.植物细胞的生长
概念:细胞生长指细胞体积的增长包括细 胞纵向的延长和横向的扩展。
2.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1)概念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 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一、概述
1. 植物细胞的基本概念
在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美丽植 物,有大树、小草,千姿百态,这成千 上万种植物在显微镜下,都可以看到是 细胞构成的。细胞不仅是植物结构单位, 也是功能单位。
2. 显微镜的历史
1665
罗伯特· 胡克观察 到的细胞
罗伯特· 胡克制造的显微镜(1665)
列文虎克和他的显微镜(约1680)
1. 淀 粉
贮藏的淀粉呈颗粒状,称为淀粉粒。光合作用 产生的葡萄糖在叶绿体中聚合成同化淀粉转成可溶性 糖类,运输到造粉体中,由造粉体将它们再合成为贮 藏淀粉。
光镜下的淀粉粒(染兰色)
光镜下的淀粉粒(未染色)
2. 蛋 白 质 贮藏蛋白质以多种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 禾本科植物籽粒糊粉层中,存在糊粉粒。蓖 麻、油桐的胚乳糊粉粒内,除无定形蛋白质外, 还含有蛋白质拟晶体和非蛋白质的球状体。
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常见特化有:
木化、角化、栓化、矿化。
2. 细胞膜
生活在细胞原生质外表,都有一层膜包围,称为 细胞膜(cell membrane)或质膜(plasma membrane)。
质膜横断面在电镜下呈现“暗 - 明 - 暗”三条平行 带,暗带为蛋白质分子组成,明带为脂类物质组成, 称为单位膜。
当刺激即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
终端分化细胞 的细胞,已丧失分化能力,保持生理机能。
2.有丝分裂 (mitosis) 有丝分裂,它是一种最普遍而常 见的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为连续分裂,一般分为
核分裂和胞质分裂。
3.无丝分裂 (amitosis)
无丝分裂,是指间期核不经任何有丝分
裂时期,直接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结构全图
1. 细胞壁
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特征之一 , 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1) 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多糖和蛋白质(结构蛋白等); 其它:角质、栓质、木质素、矿物质。 多糖主要是纤维素 (cellulose) 、半纤维素 (hemicellulose)和果胶类化合物。
(2) 细胞壁的结构
中期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纺缍体形成。
后期Ⅰ:每对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细胞两极,
两极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
末期Ⅰ:染色体解螺旋变为染色质,核膜出现,赤道 面形成细胞板,将母细胞一分为二,二分体 形成。
从减数分裂Ⅰ到减数分裂Ⅱ,细胞没有进 行DNA复制,不存在间期或极短的间期,便进 入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Ⅱ实际是一次普通的 有丝分裂。最终形成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二)细胞凋亡的特征
1. 产生核酸内切酶,凝胶电泳检测呈现DNA梯状条带;
2. 染色质凝集于核膜边缘; 3. 核皱缩变形,继而核裂解成膜围绕的碎片; 4. 细胞质浓缩; 5. 内质网膨胀成泡状; 6. 线粒体衰退较晚; 7. 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自溶作用表现强烈。
第三节 植物组织
植物组织
1. 组织 定义、分类 2. 器官 定义、分类
(2)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Ⅰ 前期Ⅰ
细线期(leptotene): 染色质螺旋卷曲,出现细丝状。
偶线期(zygotene):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
粗线期(pachytene): 染色体缩短变粗。
双线期(diplotene):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开始分离。 终变期(diakinesis): 染色体缩至最小长度,纺锤丝 出现。
流 体 镶 嵌 模 型
电镜下膜结构图
质膜亚显微结构立体模式图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功能: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 信号传递等。
3. 细胞质
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可分为细 胞基质和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包围细胞 器的细胞质部分。
细胞骨架
三类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microfilament) 和中间纤维共同构成细胞的支架,维持细胞的形状。 此外:
和减数分裂等不同的方式。
1.细胞周期 (cell cycle)
持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
次分裂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可分为 DNA 合成前期( G 1 期),
DNA 合成期( S 期), DNA 合成后期或有丝分裂
准备期(G2期),分裂期。
从增殖的角度,细胞分为三种状态: 周期细胞 生组织细胞; G0期细胞 暂时脱离细胞周期的细胞,适 不可逆的脱离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中运转的细胞,如分
细胞壁是在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形成 的。由于功能不同,壁在结构和成分上变化很大。 细胞壁可以分为: 胞间层(intercellular layer):果胶为主 初生壁(primary wall)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 果胶 次生壁(secondary wall):纤维素为主,常常 含有木质,少量半纤维素 除此以外细胞壁上还有纹孔和胞间连丝。
3. 油和脂肪 植物细胞中,油和脂肪或多或少都存在,但通常是存 在油料植物种子或果实中,由造油体合成。 如花生、大豆、油菜的子叶,蓖麻的胚乳,都含有大 量脂肪,可用苏丹Ⅲ染色。
植物含油和脂肪模式图, 人工蓖麻种子,含有脂肪的染色层
4. 丹宁和色素
丹宁是一类酚类化合物,存在于细胞质、液 泡和细胞壁中;在叶、周皮、维管组织以及未熟 的果肉细胞中,丹宁具有保护作用。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除存在于质体中的叶绿 素、类胡萝卜素,还有存在于液泡中的一类水溶 色素,称为花色素苷和黄酮或黄酮醇。花色素苷 显示出的颜色因细胞液的pH值而异。
十万倍。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
人们借助电子显微镜,在自然界中发现了比
细胞更简单的生命有机体——病毒。病毒是目前已 知的最小的生命单位 , 它们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包围 遗传物质核酸所组成。
二、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
不同植物其细胞的大小不同,
西瓜瓤细胞直径约1毫米。
植物学
教材
1. 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植物学,陆时万、徐祥生主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

绪言
第一节 植物与植物生物学
植物与其它生物 最主要的区别:
植物与其它生物最主要的区别:
1. 具有细胞壁 2. 植物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 固着生活 4. 植物体内通常保留着有永久的分生组织, 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可以一直不断地分 裂、生长、分化。
植物细胞的形状也多种多样,
有长管状、球状等,植物细
胞的形状取决于其生理功能。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植物细胞虽然大小不同,形状多样,但 是一般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由 细胞壁和原生质体构成,后者又由质膜 (plasmalemma) 、细胞质( cytoplasm )和 细胞核(nucleus)构成。 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 在电子显微镜下显示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 结构或超微结构。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cy)

指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
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3)细胞分化的意义 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