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习题1

法理学习题1

• 1.下列关于我国法律效力问题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但不高于本级地方政府规章B.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C.按照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某些行政法规的特别规定可以溯及既往D.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2.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3.下列有关法对人的效力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各国法律对作为人权主体的人和作为公民权主体的人在效力规定上是相同的B.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取“保护主义”原则,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人权C.中国法律中有关于“保护主义”原则的规定D.法律对在不同空间活动的人所规定的效力有一定差异4.关于法律溯及力,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刑事法律若具有溯及力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也违反正义的原则B.法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可预测性和确定性,而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符合这一要求C.在某些现代民事法律中,为了保障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法律有溯及力D.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属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5.现今的很多法律格言都是在古罗马时期形成的,“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就是一例。

这一思想后来被古典自然法学派所推崇,并体现在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之中,形成了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根据此引文以及相关法学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 A.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是用法律格言的形式表现的B.“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法律效力原则C.只有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D.法不溯及既往仅仅是人权宣言和宪法通行的效力原则•6.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走:“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8.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这一法律条文体现是哪一原则?()•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保护原则D.综合原则•9.下列关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一种立法活动•B.法的清理是立法的辅助性工作,不产生新法,不是正式的立法活动•C.法的汇编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同类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形成系统的整体,删除原有法中已过时的或其他不合适的部分,消除法和立法中的矛盾、混乱•D.法的编纂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活动,应由有权立法的机关依法定程序进行,其结果是产生新法或法典、•10.下列关于法的效力冲突和协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 B.一般法优先于特别法(同一机关制定)• C.新法优先于旧法(同一机关制定)• D.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均无效•11.下列法的分类中,主要以法的创制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所作的分类是:()• 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12.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A.法的解释 B.法的清理C.法的汇编• D.法的编纂•13.下列哪些适用于当前中国的法律()• A.停泊在波士顿的悬挂中国国旗的油轮• B.西沙群岛• C.江西省星子县• D.中国驻美大使馆•14.下列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民法法系• B.私法在民法法系国家一般分为民法、商法两大部门• C.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自古罗马• D.在普通法国家,私法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5.关于法的溯及力的不正确表述是下列哪几项?()•A.新法制定颁布后对旧法是否有效•B.新法生效后,原有法律是否有效•C.法律颁布后,对它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D.法律颁布后,对它制定以前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有效力的问题•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这反映法的哪种效力。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17.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18. 根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的是?( )•A.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B.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19.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在现代民法法系国家通常采取成文法的形式• B.在英国,其宪法不采取成文法的形式• C.成文法采取条文表述,也可称为制定法• D.不成文法包括判例法•20.地方性法规如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谁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

(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全国政协•21.A国公民汤姆劫持B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

适用中国刑法对汤姆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的是下面哪个原则。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22.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一切法的渊源都是成文法• B.法律原则不可以视为法的渊源• C.法的渊源中可以包含外国法• D.政策可以弥补正式法源的不足•23.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的效力• B.在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修改属于立法活动• C.国家机关所发布的文件均属规范性法律文件• D.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才能发布规范性法律文件•24.下列有关公法和私法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古罗马法学家最早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分类•B.中国古代很强调公法和私法的分类•C.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经济基础的不同•D.按照公法和私法的分类标准,行政法属于公法的范畴•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该条规定所体现的是哪一个原则?•A.属人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 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26.下列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民法法系•B.私法在民法法系国家一般分为民法、商法两大部门•C.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自古罗马•D.在普通法国家,私法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这反映法的哪种效力?•A.对象B.对事C.空间D.时间•28.根据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从高到低排列的是?•A.法律、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B.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C.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D.宪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29.对法律汇编与法典编纂之间区别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角度。

下列哪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A.法律汇编既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由社会团体乃至国家机关进行;法典编纂只能由国家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进行• B.法律汇编是为了形成新的统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典编纂是将不同时代的法典汇编成册• C.法律汇编可以按年代、发布机关及涉及社会关系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对汇编的法律进行改变;法典编纂不能改变原来法律规范的内容• D.法律汇编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法典编纂是一种在清理已有立法文件基础上的立法活动•30.地方性法规如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谁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政协•31.下列关于法的效力冲突和协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上位法优先于下位法•B.一般法优先于特别法(同一机关制定)•C.新法优先于旧法(同一机关制定)•D.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均无效•32.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在现代民法法系国家通常采取成文法的形式•B.在英国,其宪法不采取成文法的形式•C.成文法采取条文表述,也可称为制定法•D.不成文法包括判例法•33.下列说法中属于法的普遍性的含义的有• A.法的效力的重复性• B.法的效力对象的广泛性• C.不同的法其效力范围也是不同的• D.相同的事项和相同的法律主体应适用相同的法律•34. 下列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均具有法的效力•B.在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修改属于立法活动•C.国家机关所发布的文件均属规范性法律文件•D.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才能发布规范性法律文件•35.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3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

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

•该条规定所体现的是哪一个原则?•A.属人主义原则 B.属地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 D.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之折衷原则•37.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A.从新兼从轻 B.从新 C.从旧兼从轻 D.从旧•38.A国公民汤姆劫持B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 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