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5)

2020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5)

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论从史出”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A. 史实:美国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法结论:彻底解决美国社会根本矛盾
B. 史实:南昌起义结论: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C. 史实:西安事变结论: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史实:三大战役结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军事上的准备
2. 对联是时代的反映。

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③敌军若来,男女老少皆为战;鬼子敢犯,锄头扁担是刀枪
④红军来了鸡犬不惊,白军来了鸡犬不宁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3. 他所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给刚刚从科举梦中醒转的中国教育,注入了新生的魂魄。

他与他带领的那个群星闪耀的北大,成为旧中国的一片乌托邦。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 胡适
B. 蔡元培
C. 李大钊
D. 陈望道
4. 1911年2月5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一幅石印画(图)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
A. 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
B. 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 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
D. 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并存特征
5. “万里山河悲漫野,千城民众愤冲天。

学生猛举降魔剑,工友狂挥打鬼鞭。

怒火喷腾摧腐朽,惩贼反帝捍轩辕。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五四爱国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6.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对“转折点”的理解合理的是()
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使党的工作重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④确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军事指挥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关于甲地发生的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宣告了德国闪电战破产
B. 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 标志着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D. 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8. 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A.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B.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C.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民族纠纷
9. 某刊物写到: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这本刊物是()
A. 《民报》
B. 《中报》
C. 《新青年》
D. 《每周评论》
10. 下列选项中前后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 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
B. 抗日战争--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C. 苏德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D. 不列颠之战----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11.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A. 上海
B. 南京
C. 重庆
D. 延安
12. 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关键词。

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专题是()
A. 国民革命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
13. 给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最适合的是()
A. 反对北洋军阀
B. 实行土地革命
C. 全民族的抗战
D. 争取人民解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1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命运和世界命运息息相关。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正如此前和此后所有迷信武力称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

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为什么会破灭?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三:1840年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一直是个穷国、弱国的形象,但1943年的开罗会议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巨头会议”,大国地位由此得到确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得到宣示,会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中外舆情莫不称颂为中国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开罗会议上取得的外交成就。

结合材料分析引起我国外交形象改变的主要原因。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人的梦想】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

他曾说:“修筑铁路,实为目前惟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他提出了修筑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宏图伟略,但整个民国时期不过勉强修筑了区区1万余公里。

--摘编自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宏图伟略”在民国时期难以实现的原因。

【一群人的探索】那天,毛泽东、何叔衡、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13 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 号召开会议。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45 岁,最年轻的19 年,平均年龄28 岁。

这一群年轻人参加的是哪次会议?简析这次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一个政党的奋斗】
请列举两个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光明的前途”所作出的努力。

【我们的思考】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我们已经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

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摘自毛泽东1956年11月12日在《人民日报》上的发表文章《纪念孙中山先生》
毛泽东说的“已经完成”“革命”是指什么?材料三中毛泽东运用怎样的“历史人物评价法”?
答案和解析
1.C
2.C
3.B
4.D
5.B
6.B
7.B
8.B
9.A 10.D
11.C 12.D 13.D
14.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共两党分别担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2)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战争是不正义的。

启示: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战争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侵略者发动战争,不仅给受侵略国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巨大痛苦(言之有理即可)。

(3)大国地位得到确认,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确认战后收复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15. (1)原因:政局不稳,战乱频繁,经济凋敝,技术落后。

(2)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3)参加重庆谈判;为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而进行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或新民主主义革命);一分为二(或两点论、辩证性、全面性);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历史性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