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孔、门窗和其它开口封闭起来,封闭舰尖舱时,除需封闭门、通风斗和其它孔洞外,还应封闭锚链孔。
若机房也需熏蒸灭鼠,其顶部天窗和烟囱顶部缝隙或孔洞也应封闭,其内部及通向宿舱走廊的门全部打开。
机房不予熏蒸时则相反,机房与宿舱相通的缝隙孔眼也应封闭之。
舰内部所有门以及橱柜和抽屉都应打开。
封舱全部结束后再统一复查一遍,以补遗漏和破损。
封糊完毕后,进行施药管的布放,施药管多采用带线胶管。
要求每层舱室的施药点不少于3个,由于药物的比重一般大于空气,上层舱室的施药点更多一些为好。
为增加施药点数量、使药物扩散更加均匀,可在布放施药管时使用三通管:一条由钢瓶接出的管可经过三通的连接成为十数个施药点(2)。
熏蒸前的准备工作和封舱完成后,舰上所有人员撤离,携带被褥到岸上统一居住。
值班人员挂起熏蒸信号,关闭发电机,并全部进行清查,确认无人留舰后也应撤离熏蒸的舰艇。
随即熏蒸人员再次对全舰进行一次检查,在查明无人留舰后,便可准备投药。
硫酰氟和溴化甲烷熏蒸为舱外投药,输药管一头开口于盛药容器,一头与贮药钢瓶喷嘴相接,开启阀门,药液经喷嘴顺流而下,直至盛药容器中。
施药完毕,继续封闭8~12小时后,便可开舱散气,遇气温低可适当延长封闭时间。
开舱散气时,2~3人为一组,戴好防毒面具,按先上风向,后下风向,由高至低,最后为梯口的顺序,将封闭各部通风筒的塑料薄膜布扯去,撕掉糊窗纸,打开与外部相通的门作为初次开舱,人员暂不要进入高浓度毒气的熏蒸区内部。
待通风散气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集中力量进入宿舱内,打开全部窗口,继续通风散气数小时。
测毒后,若毒气浓度已明显降低在允许范围之内,则轮机部舰员在熏蒸人员的陪同下,戴好防毒面具,启动电机、排风机散气。
散气时间的长短与气温、温度、风速和舰艇结构等诸因素有关。
在通风差的场所,应设法放置一些电风扇或鼓风机,以加强空气对流,加快毒气的散发。
从开始投药至散气全过程,必须有专人负责急救工作。
(3)结尾:对熏蒸各部进行一次或数次测毒,参照动物试验的结果,观察小白鼠在测试部位半小时有无异常;清理熏蒸剂残渣,收集死鼠,整理并收回熏蒸所用器械,向舰方交代熏蒸后须知事项,舰员返舰后倒弃各类不密闭容器的剩水,打开未能开启的门、柜、将被褥、枕头等拿到室外拍打一下等。
熏蒸结束后,降下熏蒸信号。
5 防制成果的巩固5.1 建立鼠情监测和防鼠设施检查报告制度 以军医和卫生员为骨干,采用粉迹法、鼠夹法或直观法监测鼠情,随时发现鼠类,随时捕杀。
检查防鼠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5.2 行政措施 教育提高舰员的防鼠意识,完善落实好各项舰艇卫生管理制度,并经常检查、监督。
要抓好军港的鼠害控制,军港的鼠密度达标是舰艇鼠害防制成功的先决条件。
参 考 文 献1中国南方灭鼠科研协作组编.中国南方鼠害防治.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10.2王晓东等.硫酰氟熏蒸舰船灭鼠、灭蟑效果观察.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6:458.蟑螂防治进展孙晨熹(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天津300011)作者简介:孙晨熹男51岁主任医师病媒防制 卫生害虫传播疾病,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据报导,传染病的病原体约有252种,其中45%可通过昆虫传播,虫媒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20%,所以卫生害虫的防制是防病工作中一项重要措施[1]。
蟑螂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卫生害虫,它携带多种病原体,并以排泻污染食物、器具、咬损物品,对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构成很大威胁。
蟑螂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在长达3亿多年漫长进化过程中,其形态没有多大变化,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如它有极强的繁殖力、耐饥饿和杂食性,故在各种环境中都极易生存,因而其繁衍生息且日益强大。
加之随着目前交通工具发达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蟑螂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的城市卫生害虫之一。
蟑螂的防制原则应以综合防制为主,而化学防制仍是目前十分重要手段。
当前对蟑螂防治的药物和剂型很多,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现简要介绍如下: 1 使用药物喷雾或滞留喷洒此为杀灭蟑螂较为传统的方法,也是在蟑螂密度很高时,见效最为明显的方法。
使用药物多为拟除虫菊酯类,如溴氰菊酯、奋斗呐、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醚菊酯、S-氰戊菊酯、苯氰菊酯等;氨基甲酸酯类主要有残杀威、恶虫威等;还有使用所占比例不多的有机磷类杀虫剂等。
使用的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水剂、乳油、胶悬剂、微胶囊等。
安志儒等报导了应用“爱克宁”以20m g m2剂量对越秀酒店进行滞留喷洒,每月喷药一次,共施药5次,使该店德国小蠊密度下降98. 5%[2]。
张稷博等研制出LW-特效灭蟑乳油,试验证明它具有物理性状稳定、使用方便、施药时气味低、痕迹小等优点[3]。
闫斌报导了在飞机场应用20%拜力坦用水稀释20倍进行留喷洒,每20天喷一次,经连续三年的药物喷洒,蟑螂密度、侵害率在逐年下降。
并在每次喷药后,发现蟑螂密度在明显的下降,说明该药对蟑螂有很好的杀灭作用[4]。
谭伟龙等报导了用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和用氯菊酯、氯氰菊酯自行研制的复配的水剂对宾馆德国小蠊进行灭蟑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密度下降率分别是:第1天为18.3%、83.8%;第3天23.9、91.4%;第10天95.4%、100%[5]。
尽管上述报导都取得了较满意的防治效果,但由此带来的弊病确不容忽视。
由于蟑螂多隐匿藏身,药物直接喷杀致死的可能性很小,只是在出没时接触到地板、墙面等界面上残留药物时才被触杀或中毒,但其接触的药量往往低于致死的剂量,因此蟑螂对滞留性喷洒、喷雾最易产生抗性。
同时用上述方法喷药,药物大部分挥发或被界面吸收分解等,防效低。
另外因用药量大,环境污染的问题也不能忽视[6]。
故此在选用此方法喷药时,应选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交替或镶嵌用药,并适宜采用其它方法对蟑螂进行杀灭,既可提高防治效果,又可防止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 毒饵及胶饵使用毒饵进行灭蟑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减少药物浪费、杀灭率高、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它已成为灭蟑首选剂型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毒饵的配方从过去仅采用单一杀死蟑螂个体的药物,发展到加入能具有连锁毒性效果的灭蟑药物或能抑制若虫生长的生长调节剂。
这些药物有:锐劲特(regen t有效成分为fi p ron il)、氟虫胺(su lfu ram id)、伏蚁腙(hydram ethyinon)、吡虫啉(adm ire)及烯虫乙酯、灭幼脲等药物。
德国近年来曾向我国推出0.5%毒死蜱诱饵剂,经试验表明:该药剂对德国小蠊诱杀的L T50为0.48d,100%致死率为2.53d[7]。
广州嘉亮有限公司推出的威灭速效灭蟑毒饵(F i p ron il)0.05%(w w)。
经试验室测试,对德国小蠊24h诱杀率为95%,48h、72h均为100%,且对蟑螂有较好的适口性[8]。
为了使用更加方便,国内外又开发出嗜口性更佳的胶饵。
一个好的灭蟑胶饵剂,在施药后仍中持续半年保湿、不变质。
安志儒等应用了美国进口的“猛力”灭蟑凝胶毒饵(含2. 15%伏蚁腙)对酒店德国小蠊进行防治,施药剂量为0.5g m2,经首次施药后,分别在15天、1个月、3个月、进行补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并验证该药对蟑螂有很好的诱引力和连锁毒性反应[2]。
巴斯夫有限公司向我国推出的施杰杀蟑胶饵(2%伏蚁腙)经对餐厅和住宅对德国小蠊的杀灭试验,72h平均杀灭率为73.2%,28d平均杀灭率为97.3%。
试验验证施灭杀蟑胶饵灭蟑效果极佳,杀灭率高适口性好,特别适用于传统的喷雾和饵料不能处理的高标准场所,如放置餐具、调味品、食品的橱柜等。
另提示施药者,在蟑螂密度较高的地方应注意观察饵料的消耗情况并及时予以补充[9]。
近年来,灭蟑新剂型胶饵的出现及使用方便和优良的效果,引起我国专业人员的关注并积极地进行开发研制,江苏武进泰村消毒洗涤剂厂在全国独家合成生产了具有连锁毒效反应的氟虫胺原药,其后又开发研制了用该药制成的“康星杀蟑胶饵”,经试验对德国小蠊5d和对美洲大蠊8d的死亡率均可达100%,并证实了对其有二、三次中毒效果的连锁毒效。
通过对舰艇蟑螂杀灭效果观察,在施药后的1d,蟑螂的密度下降率为92.3%,7d为99.8%,21d后未发现活蟑[10-11]。
经在列车上四个类型10节车厢对德国小蠊杀灭效果观察,施药后1d其杀灭率分别为:餐车96.7%、软卧100%、硬卧平均为91.9%,5天后杀灭率均在99%以上,15d后在10节车厢内均未发现活蟑[12]。
舒国欣等应用乙酰甲胺磷及生长调节剂灭幼脲研制出一种较好的胶饵,经效果测定,试验室灭蟑24h 死亡率100%,L T50为10h;模拟现场24h为99. 05%,48h为100%[13]。
辛正等报导了使用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杀虫剂—伊维菌素制成伊维菌素灭蟑胶冻毒饵,经试验表明:该毒饵可通过继发传递灭蟑,成虫食尸L T50为5.5d,14d杀灭率为100%,若虫食便L T50为4.6d,杀灭率为93.3%,对卵荚孵化抑制率为71.4%[14]。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关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不断寻求对人体更加安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环保生态型的灭蟑制剂。
陈建新等报导了使用对哺乳动物和人十分安全的生物毒素制成B i o tox-毒饵。
用含量分别在0.05%、0.1%、0.2%三个剂量的毒饵毒杀德国小蠊,其第4d试虫的死亡率分别为94.68%、96.97%和100%[15]。
武汉大学在国内外首先在黑胸大蠊中分离出对人相当安全的黑胸大蠊浓核病毒,并加入蜚蠊信息素、灭蟑活性物质制成的“毒力岛”灭蟑胶饵剂。
经试验该病毒在蜚蠊种群中有垂直和横向传播的作用。
对德国小蠊投药后5d,成虫的死亡率为13. 3%,8d为56.67%,11d达100%。
二次中毒为76. 67%。
毒理试验表明,该产品对所试动物无毒性、无致病性、无致敏性和无剌激性。
故此该产品在灭蟑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6]。
王晓东等报导了应用毒力岛胶饵对德国小蠊在实验室及某海军基地一条3000t 辅助船的杀灭效果。
实验室86h对德国小蠊杀灭率达100%;现场试验1周杀灭率为57.2%,4周为82%,12周为97.2%[17]。
邵庆杰等对蟑螂绝育剂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用含有绝育剂的A、B饵饲养蟑螂若虫,其成虫期和卵荚形成期略微滞后,成虫寿命明显缩短;取食毒饵的雌虫其子代若虫的孵化数明显减少,其中取食A饵的雌虫其卵荚中无若虫孵出,繁殖机制已被阻断,说明蟑螂绝育剂能够使蟑螂完全绝育[18]。
3 烟剂由于它使用方便、价格便宜、防治效果可靠,并能解决一些地方由于需处理的环境复杂而无法施药的优点。
此剂型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
烟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多为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及杂环化合物类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