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导入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课前导入的方法老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有很多地方都是与众不同的,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即所谓的言传身教,要想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导入,就显得更为重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好一节课“导入”是关键。

课前的导入在每节课程中虽然只有仅仅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

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课前导入还能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气氛;能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引发学生表现欲;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课前导入是任何一位授课者不可忽视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前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因此,课前导入,是十分必要的。

课前导入的方式很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时,能起到不同的功效。

只要能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的导入,就是好的导入。

导入应有针对性,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

导入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可以这样设计:模拟旅游。

1.演示课件,学生观看神舟5号升天,老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我看到了神舟5号发射的过程,以及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的照片。

2.明确任务: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有关“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展出。

想去看看吗?(学生都高兴得嚷着“想”)老师微笑着:好!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模拟旅行,并研究一些旅游中的数学。

“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参观神舟5号载人飞船得展览更始学生乐于做得事情,以此作为旅游情境,课堂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二、从旧知导入,营造氛围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师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

在教学“轴对称”时,先引出曾经学过的对称图形,再拿出几张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来观察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里利用学生们学过的对称图形,很自然地从对称向轴对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

三、实践导入,激发兴趣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近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我一上课就拿出同学们经常会见到的魔方、各种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麻将牌,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不断认识了这些物体,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6个面,这6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这样由学生身边的食物入手,即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中得到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教具、学具、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从故事导入,引发思考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内容编了一个兔子分萝卜的故事,有一天,兔妈妈买回三个一样大小的萝卜。

分给三只小兔子吃,小灰、小白、小黑。

它先把第一条萝卜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灰一块。

小白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兔妈妈就把第二块萝卜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白两块。

小黑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兔妈妈又把第三块萝卜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兔3三块。

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黑分得多些?”这一问,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注意力得到集中。

五、巧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在数学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形、声、色于一体等特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第十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在讲新课前,先播放一段《乌鸦喝水》短片。

这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播完这段影片后,教师问学生:“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为什么加了块石头,水就满了?”通过故事让学生快速进入老师设计的情境中。

新课的导人方式很多。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我
们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特点,灵活的设计自己的导入方法,或者借鉴其他老师的导入方法进行教学.只要你的导入方法能顺利地导入新课,密切教学内容,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就是一个好的导入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