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集中度高 B.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D.完备信息
2.产品差异化决策不包括:
A.品牌差异化 B.价格差异化 C.服务差异化 D.广告差异
3.以产品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4.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产业规制包含:
A.政府规制B.社会规制C.民间规制D.行业自律规制
5.法律规制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适应和推动产业规制的变革
B.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
C.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D.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E.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6.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主要有:
A.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B.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C.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D.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7.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8.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为突出
B.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
C.布局比较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D.信息闭塞,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
E.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9.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
A.产业集聚化B.产业融合化C.产业生态化D.产业知识化
10.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A.市场化B.城市化C.全球化D.知识化
E.信息化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直接消耗系数
2.中间需求率
3.区位商
4.政府规制
5.行业管理
三、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县域经济的含义以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发展模式?
2.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论述题(1题,20分)
1.试述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2.ABC 3.D 4.ABD 5.ABCDE 6.ABC 7.ABCD 8.ABCDE 9.ABC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
2.中间需求率
所谓中间需求率,即某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
这个指标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中有多少作为中间产品,即原材料为各产业所需求。
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部门就越带有原材料产业的性质。
依据中间需求率,就可比较精确地计算出各产业部门产品用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3.区位商
区位商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
常用的测定指标可以是产值、产量、就业人数、固定资产等。
4.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法律约束力的限制、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为督促经济主体行为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5.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就是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按行业协调,以及按行业沟通的一种产业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包含着行业管理的两个层次及其相互的协调。
第一个层次就是组织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统一规划、协调、指导、沟通各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行业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政府机构通过制定各种财政、金融政策来确定各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各行业进行规划、协调和指导。
两个层次的管理必须进行相互的协调,这种协调主要是通过行业协会和跨行业的行业联合会与政府部门的密切沟通。
三、简答题
1. 简述县域经济的含义以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域和空间内,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区域经济,是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基本发展模式包括以下三种:
(1)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2)专业市场发展为先导的发展模式
(3)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2.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
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3.简述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
(1)企业的性质:
第一,企业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性存在;第二,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第三,企业是由人与资源共同构成的;第四,企业作为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处于一个管理组织的支配之下。
(2)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
企业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财货或服务,企业在“提供”财货或服务的过程中伴随着某种生产难度,解决这种生产困难所必需的技术转换过程才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内容之所在。
(3)企业生存的依据:
企业之所以生存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企业所从事的技术性转换比其他企业或非企业的组织方式(如行政命令)有更高的效率,即效率优势乃企业生存的首要依据;二是该企业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倘若它所提供的财货或服务不是社会所需的话,企业就将
失去生存的资格。
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
四、论述题
1.试述掠夺性定价和限制性定价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1)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这种策略性行为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①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性的,是企业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性定价行为;
②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要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之后才能提高价格;
③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
掠夺性定价行为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大企业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或是教训不合作的竞争对手,但是同时它也向意欲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发出了警告。
因此,掠夺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
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的直接目的是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限制性定价同掠夺性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
如果一个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动因,那么这个企业采取的就是动态限制性定价策略。
即市场主导企业经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