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第五章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第五章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治猪瘟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入血液循环。

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一、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病猪寒战,鸣叫,喜喝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皮肤上有许多紫红色斑点,以身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最为突出,指压不褪色。

二、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厣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三、防治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和消毒措施。

(1)“黄芪多糖注射液”,仔猪:2ml/头,连用3天;成猪:1ml/5公斤体重,连用3~5天。

(2)“明发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每天2次,连用3~5天。

猪丹毒该病的病原体为猪丹毒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是皮肤的创伤处接触到丹毒杆菌;第三是内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

一、临床症状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

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

临床症状表现为在于24~45h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

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

妊娠母猪流产,公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俗称“打火印”。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经1-2天后,在肩、胸、背、腹及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方形、圆形、菱形及不规整的疹块,先呈现淡红色后变为紫红以至黑紫色,多呈扁平隆起界限分明。

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

二、病理变化急性型主要以急性败血变化和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

病死猪脾脏充血,显著肿大呈樱桃红色,边缘钝圆;心、肝、肾以变性变化为主;淋巴结肿大充血,胃和十二指肠常有许多出血点。

亚急性型其特征是皮肤上形成许多特异性疹块。

慢性型的特征是发生猪丹毒性心内膜炎、关节炎、和坏死性皮炎。

三、防治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

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1)“快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用量,每10kg体重注射本品1ml,每天二次,连用3~5天;(2)“阿莫西林钠注射粉针”肌肉注射,(10~15mg)/kg体重/次,一日一次。

仔猪白痢仔猪白痢一般指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胃肠炎,所以又叫仔猪大肠杆菌病,是7~30日龄的仔猪常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一、临床症状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

二、病理变化病死猪的胃粘膜潮红肿胀,以幽门部最为明显,胃内乳汁凝结不全。

肠内容物黄白色,稀粥状,有酸臭味;肾脏苍白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和出血。

三、防治对怀孕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产房的卫生、温暖和干燥特别重要;要使新生仔猪从免疫良好的母猪上吸取足够的初乳。

(1)“快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用量,每10kg体重注射本品1ml,每天二次,连用3~5天;(2)“双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5mg)/kg体重,每天二次,连用3~5天;(3)“明发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个疗程;猪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

本病呈现地方性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

一、症状表现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主要感染10周龄内仔猪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并有气泡,内含凝乳块,腥臭,病猪有渴感,皮毛粗乱,明显脱水,衰弱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大猪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褐色不等,混有气泡,极少死亡。

二、病理变化剖解可见仔猪脱水明显,尸体消瘦;卡他性胃肠炎,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出血,肠粘膜剥落,空肠、回肠绒毛萎缩,小肠壁变薄,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内容物呈液体状、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

三、防治免疫接种,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使用效果尚好,母猪产前免疫2次,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对流行过该病的场,在冬春季节应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仔猪发病,要防止脱水,减轻酸中毒,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改善体液循环,缓解症状和注射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补足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明发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个疗程;(2)“明发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每天2次,连用3~5天。

猪气喘病猪气喘病又叫猪霉形体性肺炎或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它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不同品系、年龄、性别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在寒冷的冬天和冷热多变的季节发病较多。

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会降低猪只的抵抗能力,易于发生本病。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

一、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特别在清晨、晚间、运动以及进食时发生最多。

病情加重时,呼吸困难,流鼻涕,可视粘膜发绀。

二、病理变化主要在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的尖叶和心叶呈对称性、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

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下垂部和膈叶前部下缘,出现淡红色或浅紫色呈“虾肉样”病变,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灰白色切面。

随着病情发展,上述肺叶部分呈现不同程度的突变,突变区与正常肺组织界限很清楚。

其他内脏一般无明显变化。

三、防治预防和消灭喘气病主要在于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消毒。

(1)“泰妙菌素粉”肌肉注射,(2.5~5mg)/kg/次,每天二次,连用3~5天;(2)“达诺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5mg)/kg体重,每天二次,连用3~5天;(3)“先德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ml/kg体重,每天给药一次,连用3天。

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极易接触传染病,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

一、症状该病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肤潮红、肿胀,继而出现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显的痛感,行走发出凄厉的尖叫声,很快蹄壳脱落,蹄部不敢着地;鼻镜部出现一个或数个水泡,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鲜色溃疡面。

二、病理变化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大猪解剖一般特征性病变,少数可见胃肠出血性炎症。

仔猪呈现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个别肺有不肿或气肿现象。

三、防治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扑杀病猪,严格控制病原外传,疫区内所有猪只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贵重的种用猪加强护理和进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缩短病程,减少死亡。

(1)“明发五号”消毒液1∶1000倍消毒。

(2)“明发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每天2次,连用3~5天。

(3)“菌毒热康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天二次,连用3~5天。

猪水肿病该病是小猪的一种大肠杆菌肠毒血症,常发生于断奶仔猪尤其是体况健壮的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四月龄也偶有发生,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神经疾病。

一、症状开始时仔猪出现腹泻或便秘,1或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病猪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转圈,肌肉震颤,后期侧卧不起,不时抽搐,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触动时表现敏感,有角弓反射并作嘶哑的叫鸣。

水肿是本病的特征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

二、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水肿。

胃壁水肿、胆囊和喉头也常有水肿。

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变化。

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有水肿和充血、出血的变化。

三、防治在出现过本病的猪群内,应控制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保持饲料中有足够的硒和维生素E,对断乳仔猪,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

(1)“长效复方治菌磺注射注射液”肌肉注射,(0.2~0.3ml)/kg体重,注射一次。

病情严重,酌情加重。

(2)“明发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个疗程;肺疫本病又名猪巴氏杆菌病或猪出血性败血症,民间俗称“锁喉疯”,以急性败血及组织和器官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一、症状与病理变化临床上一般分为三个型,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胸膜肺炎、病猪颈部红肿,呼吸困难,粘膜和皮肤发绀,病程1~2天;慢性型主要表现慢性肺炎,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鼻流脓液,极度消瘦,衰竭死亡。

二、药物治疗(1)“先德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ml/kg体重,每天给药一次,连用3天。

(2)“双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5mg)/kg体重,每天二次,连用3~5天;猪弓形体病该病又名“猪无名高热症”,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

一、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不退;多便秘,有时下痢,呼吸困难,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身体下部及耳后淤血斑或较大面积发绀。

二、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肺出血;肝表面有点状出血及灰白色或黄色的坏死灶;脾上有出血斑;胃底部出血、溃疡,肾有出血点和坏死灶;大小肠均有出血点;心包及胸膜腔内有积水;体表有淤血斑。

四、防治猪舍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严格阻止猫类及其排泄物对猪舍、饲料及饮水污染。

“长效复方治菌磺注射注射液”肌肉注射,(0.2~0.3ml)/kg体重,注射一次。

病情严重,酌情加重。

猪附红细胞体病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浆中而引起的猪的传染病。

一、症状小于5日龄猪的主要症状是皮肤苍白和黄疸;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最初表现贫血,后出现黄疸症状,生长发育不良;病猪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或是耳、腹下、四肢先发红后出现紫斑,数天内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