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沉积岩石学(B卷)
任课教师:何幼斌、李维锋授课班级:资工10501~10506班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①粘土岩,②砂岩,③碳酸盐岩。
2、①2,②0.125mm。
3、①颗粒、②泥、③胶结物、④晶粒、⑤生物格架。
4、①海绿石、②鲕绿泥石、③磷灰石。
5、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临滨)。
6、①远离海岸的X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sedimentary facies,沉积相: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一种观点是特定的岩石组
合即岩相,一种观点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后生作用—沉积岩形成后,到遭受风化作用和变质作用之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或
作用。
3、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
或“矿物成熟度”。
4、板状交错层理—交错层理的一种类型,其层系界面为平面,且互相平行。
5、胶结物—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6、硅岩—主要指自生二氧化硅含量达70~80%的沉积岩,不包括主要由碎屑石英组成的石英砂岩和石英岩。
7、相标志—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
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8、狭盐性生物—耐盐度有限的生物。
9、陆缘海—即大陆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或大洋边缘的、坡度较大的(海底坡度约每英里2~10英尺)、范围较小的(宽度一般100~300英里)、深度较大的(水深可达200~350m)的浅海。
10、清水沉积作用—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清水是碳酸盐沉积作用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区别浪成波痕与水流波痕?
形态不同:流水波痕不对称、峰谷均圆滑,浪成波痕对称、峰尖谷圆;成因不同:流水与
波浪。
2、简述碎屑岩与粘土岩的关系。
碎屑岩是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中的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粘土岩是以粘土矿物为主
(含量>50%)的沉积岩。
因粘土矿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源碎屑物质,因此,粘土岩是碎屑岩中
的一种类型。
3、比较曲流河沉积与辫状河沉积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河流沉积,砂泥岩沉积,下粗上细正粒序层序;
不同点:曲流河沉积边滩发育,二元结构发育;辫状河沉积心滩沉积发育,二元结构顶层
沉积不发育。
4、对比浊流与等深流的主要区别。
浊流是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体。
是深水
沉积物重力流的一种类型。
沿斜坡向下运动。
可出现于半深海-深海环境,也可出现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
等深流是深水牵引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地球旋转的结果而形成的温盐环流(thermohaline circulation),这种底流平行于海底等深线作稳定低速流动(5~20cm/s),主要出现在陆隆区。
二者均出现于深水环境中,但运动方向不同。
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正确,则在括号中标“√”;若不正确,则在括号中标“×”。
(每小题1分,共8分)
1、(√),
2、(×),
3、(×),
4、(√),
5、(√)
6、(√),
7、(×),
8、(√),
9、(√),10、(√)
五、按课堂上推荐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分类方案对下列岩石进行命名(每小题5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