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无极限合力赢未来
——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
黄陂区前川一小张兰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儿童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么,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不是创设出来的,而
是靠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打造出来的。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首先要勤于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其次还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举止文
明高尚,行事光明磊落。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家长信任你,亲近你,从而进一步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
二、创新沟通渠道,纵横驰骋有余。
与家长的沟通有很多渠道,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
1、定期地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教师指导家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会上,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思路公布,将自己的教育方法传达,家长们也能互相交流。
但家长会毕竟开得少,所以单靠家长会是远远不够的。
2、创办班报,建立家校联系。
可以通过班报开辟“家教指南”版块,对家庭教育开展有效指导,还可以在班报上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或记录班级重要事件,或告知家长近期需要完成的任务,注意的事项,让孩子带回家,家长阅读后还可以回信,这样的方式很有针对性,深受我班家长的欢迎。
3、接送时面对面的交流。
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这正是我们与家长交流的良机。
我们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我们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即他的生长土壤。
这种沟通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虽比不上家访了解地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
4、现代通讯交流。
接送时的交流固然好,但是涉及到因父母上班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就可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了,
电话,手机,短信,“校信通”,这些方式方便、及时、有效。
学生
考试得了好成绩,发个短信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
的关注;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
师工作细致,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放心;假期里家长来询问有关学习
的问题让我感受到肩头的责任……电话等的交流,虽比不上面对面
来得真实与自然,可是却能随时随地,又能应对突发事件,是一种
灵活的沟通方式。
三、掌握沟通技巧,把脉对症下药。
1、沟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1)每接替一个新班时,我都会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庭中主要的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姓名、年龄、职业、
工作单位等。
这样,具体而详尽地掌握了学生家庭的“第一手资料”,以便日后与家长的联系。
(2)对于有准备的交流(家访、面谈),应在未见家长之前考
虑谈什么话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入、分清主次,见面时才能有条
不紊地聊天、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目标。
而有的时候,我们与
家长的谈话,更多的是不期而遇。
鉴于此,我们班主任心中要时刻
装着全体学生,心中有一本学生的“明细账”,无论是哪位家长,也无论什么时候来访,都能对该生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地就孩子的具
体情况进行交流。
一次我在街上与家长偶遇,很自然地聊到了孩子
的情况,这时我就把孩子的学习、纪律、交往等方面的情况简明扼
要地说给家长听,让家长感动不已,说我比他们当家长的更了解自
己的孩子,让家长充分感觉到了老师对孩子关注。
2、沟通时要以“诚”相待
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好比是由学生连接起来的两座桥墩,他们是并列的、平等的,不存在谁指挥谁的问题。
因此,我们对家长必须以诚相待,千万不能以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家长交谈,而是应该尊重家长,积极接纳每一位家长,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朋友,与家长谈话时,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面带微笑。
只有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我我们合作。
谈话中要多倾听家长的话,答应家长的事一定要尽力而为,如果不能办到的要坦然相告,争取家长的谅解。
在与家长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让家长感觉得到了老师的尊重,更从感情上也拉近了距离,家长也就会经常愿意主动和老师联系、沟通了。
3、沟通时要实事求是
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在校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向家长汇报,不能只说好的方面,回避不好的;也不能尽说不好的,不谈好的。
尤其是对于刚刚出现的不良行为,要认真汇报,共同研究,防微杜渐。
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沾沾自喜的情绪产生,使家长充分掌握子女的各方面情况,及时进行教育。
而在谈孩子的缺点的同时,我们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
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
4、以变应变,因人就事。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我们接待
不同类型的家长时,还要注意沟通的表达技巧。
(1)对于有较高素质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
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
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
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
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
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
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
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
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
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李一鸣是我班的捣蛋鬼,有一次他偷拿了同桌的十三元钱被人
发现,我向家长反映这一情况,可是他妈妈却硬说他是不会拿的,
可见他的孩子回家没有说实话,家长又袒护自己的孩子。
面对这样
的家长,我没有马上指责他的孩子,而是先和他聊聊孩子最近的表现,肯定他孩子的进步,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他孩子的关爱。
然后
再和他谈谈如何让孩子表现的更好,从而引出这件事,以此事来分析。
这位家长也谦虚接受了,并且回家也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