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每日一练(15)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
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
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
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
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
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
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场面。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B.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
C.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
D.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二、名篇名句默写
4.(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和。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对故人不再,世事沧桑的感叹。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
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
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的诬陷,对章瑾和王汝霖加以弹劾。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
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敢于直言,多次提出合理建议。
他曾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为灯,他在灾异发生时提意见曾被皇帝下诏书加以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
高三寒假每日一练(15)答案
1.D 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
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2.C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
3.C A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
B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
D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
4.(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附加题答案
1.D (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
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
帝皆嘉纳)
2.B 漕运归户部管理。
3.B (文本是说耿九畴和江渊商议贬去章瑾的官职,受到章瑾女婿王汝霖的衔恨,因而王汝霖与叶盛等人认为刑部不公平,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
4.(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关键词“以”“见”“下吏”“已”“白”)
(2)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回复他。
(关键词“延”“简”“优诏”“报”“焉”)
【参考译文】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
永乐末年中进士。
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
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
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
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
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
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
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
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
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
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
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
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
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
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
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
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
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
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
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
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
”于是不增戍卒。
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
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
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
”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
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
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
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
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
”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
(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
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