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 ............................................................ - 1 -二、工程概况 ............................................................ - 2 -三、工程地质条件 .................................................... - 2 -四、施工准备工作 .................................................... - 3 -五、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配置六、土方开挖施工 .................................................... - 4 -七、降排水措施 ........................................................ - 7 -八、基坑监测 ............................................................ - 7 -九、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 - 8 -十、应急措施 ............................................................ - 9 -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国家现行主要规范、规程、标准和图集: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5)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33/T1008-20006)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33/1001-2003二、工程概况鄞西污水处理厂工程位于鄞州区石碶街道,机场路东侧、奉化江西侧的三角形地块,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建设规模为17万m3/d,规划控制规模为23万m3/d。
本工程中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泵房有二座,东西侧各1座。
每座配水井直径14.2m,圆形状,面积约158.3m2;污泥泵房6.6m×8.7m,面积为57.42㎡,与配水井结构形成一个整体。
场地平整后地面标高为2.75m,桩顶标高-2.450米,坑底垫层底标高为-2.6m,基坑开挖深度达5.35m。
,约土方量4033方。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资料显示,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泵房地基土构成主要为1层粉质粘土和2-1-1层淤泥土,基坑底在2-1-1淤泥层中。
本单体基础采用PHC管桩承载形式。
本单体四周被四座二沉池包围,按工艺流程四座二沉池加一座二沉池配水井为一组排水系统,相距尺寸分别为4.6m、9.9m。
三、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场地地貌属第四系滨海淤积平原的鄞东平原,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
场地现状基本为农田,场地的北侧多为鱼塘,地形平坦,地貌形态单一,现状地面标高在1.75~2.60m,场地整平后标高为2.75m。
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场地地下水情况是浅部土层中的潜水位埋深一般为地表下0.5~1.0m。
四、施工准备工作1、按规范和图纸设计要求完成桩基静载试验。
2、场地清理:土方开挖前,先将场地上的桩机及其他施工机械移除,清理现场遗留管桩、杂物,用挖机对场地进行平整。
3、临时道路修复:因原有桩基工程施工对临时施工道路影响以及土方外运需布设临时便道要求,需对临时道路进行加宽,修整、压实。
拟在单体南、北向各修建一条车辆进出运输通道。
4、现场临时用电:现场施工所需临时用电已布置到位,线路及照明灯具等均经检测合格,确保满足施工及用电安全。
5、现场排水:修筑场地周围排水明沟,相互沟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畅。
五、组织管理体系及人员配备:1、组织管理体系项目经理:负责整体管理和协调。
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技术交底等工作。
主施工员:负责测量放样、施工组织,控制施工进度等。
质量员:负责工程质量的质检工作。
安全员:负责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及基坑边坡的稳定监测。
施工员:协助主施工员、疏导运土车辆交通及文明施工等。
2、工人配备土方开挖施工计划每天安排电工2人,机械操作人员10人。
钢筋混凝土及各工种人员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配备。
3、技术准备:结合施工图,制定工期计划,根据施工总平面图,检验建筑红线,确定标高和高程水准点。
根据施工图要求,放出轴线并进行交接复核,将控制点和水准点引到施工现场的边缘,并用混凝土加以保护。
设置的控制点及水准点不少于4个。
组织施工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图纸、技术、安全规程交底。
使全体施工人员详细了解工程特点、工程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施工工序、操作规程、工程质量、安全及工期要求等。
六、土方开挖施工1开挖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及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
土方开挖遵循“分层对称挖土,严禁超挖”的原则。
二沉池配水井原地标高2.7米基底挖土标高-2.6米,挖土深度在5.3米,属深基坑。
我方在施工前向设计及业主提出增加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围护,以提高基坑的安全性。
经于业主与设计的共同探讨,认为此单体为坑中坑基础,挖土时可于周边二沉池同时展开,即二沉池配水井挖土时扩大挖土范围,并挖至二沉池基底标高0.4米,再根据二沉池配水井挖土范围进行第二层挖土,这样挖土深度就控制在3米左右。
(如下图)二沉池配水井计划分三个层次开挖:第一层用200型反铲挖土机并直接装入运输车辆,挖土深度2.35米左右,在坑边留有汽车坡道供下层土方开挖运输。
第二层反铲挖机挖土深度为1.5m,挖土纵向长度6m,供另一台挖机停放转运土方。
第三层挖机挖到坑底标高以上10cm后,用人工挖土外并放置挖机工作面附近。
平面竖向分层开挖的布置见下图:配水井基坑开挖剖面图2、坡度的确定根据施工图纸及地质勘察报告决定基坑挖土方坡为1:1.5,二沉池挖土到坑底标高0.4m,并退后10m;配水井放坡为1:1.5且在原地面下1.5米处增设1米宽台阶。
基底增设排水沟、集水井,有组织的抽除地下水,保持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干燥。
3、挖机施工顺序及车辆运输路线安排1#200型反铲挖机在西边从北方向向南方向挖土,运输车辆5辆土方外运由西边出土。
2#200型反铲挖机在东边从北方向向南方向挖土,运输车辆5辆土方外运由东边出土。
车辆5辆土方外运(具体见下挖土顺序示意图)。
上层粘土作为以后回填土方运至东边堆土场地,下层淤泥质土将考虑直接外运。
机械开挖过程中,每根工程桩上插红色小旗,做到每台挖机有专人指挥,桩周围30cm范围内的土方,用人工挖土,保护好每根工程桩。
4、挖土过程中的标高、轴线控制:标高控制:采用S3水准仪进行。
开挖过程中对开挖深度进行跟踪;机械开挖见底后,立即将标高引入管桩上,作上标记,作为池底施工的控制点。
人工清槽时,应对基底标高严格控制。
轴线控制:采用J2激光经纬仪。
基坑开挖过程中,进行反复检查,防止挖偏、挖错。
5、土方开挖次序严格遵循“大基坑、小开挖”的原则,在施工顺序上做好边开挖边支护,分层开挖,分层支护,边坡用C20细混凝土抹平防止雨季塌方。
挖土至基坑底标高组织人员及时处理桩头浇筑垫层混凝土。
6、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总进度计划,二沉池土方开挖按下述进度进行施工。
1)施工准备、排水布置及便道修整:2011.04.22~2011.04.27,计划5天完成。
2)土方开挖:二沉池配水井计划2011.05.1~2011.05.5,计划6天完成。
以上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桩基施工情况再作出调整。
7、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在挖土的同时要保护好工程桩,需采取以下施工措施:①挖土前根据管桩施工记录,对超高的工程桩进行定位测量,用小红旗插在定位的点上,并标示好桩顶的埋入深度,随着挖深的推进,派人将标示做到即挖即插。
②因上述标示好的超高部分工程桩在挖土时,要掏挖桩间土,挖土时不能用力过猛,以防破坏工程桩。
③挖土前先对周围运输道路用塘渣平整压实。
为了有效的保护好管桩,基坑内挖机作业时加铺路基钢板。
④挖土作业时,先挖工程桩靠挖掘机侧的土方,减小挖机自重对桩的侧向压力,后挖其余方向的土方。
⑤挖掘机挖完一铲土后,旋转90°后装入停在后方的自卸汽车上。
土方外运到指定部位,堆土区应该远离基坑,堆土高度不超过2.5m。
⑥雨天停止挖土,在停机前放缓边坡。
2)桩间土挖完清理好后开始进行低应变测试及桩基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测试和桩基竖向抗拔承载力静载测试。
待测试合格后破桩头和接桩钢筋施工。
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先将管桩内壁浮浆清除干净;采用内壁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等措施,以提高填芯砼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
3)预留足够的回填土方量,运至场外的临时土方堆放场。
七、降排水措施场地地下水对土方开挖工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基坑内布置的集水井可以随时调整基坑内的地下水位,保证地下水位在开挖面以下。
1、开挖土方前保证地下水在基坑底下500mm。
2、基底布设排水沟200mm宽,300mm深,要上宽下窄成梯形。
挖机挖土完成后立即进行人工挖排水沟,基底设4个集水坑,并设计4台水泵以便及时排出渗水。
3、基顶设置排水管沟和积水井,过路段用水泥管埋设,外排路外侧的排水沟中。
八、基坑监测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虽然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使用要求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但由于土层的复杂性和离散性,勘探提供的数据常难以代表土层的总体情况,土层取样时的扰动和试验误差亦会产生偏差;荷载和设计计算中的假定和简化会造成误差;挖土等施工条件的改变,突发和偶然情况等随机困难等亦会造成误差。
为此,基坑设计计算的内力值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往往难以准确的一致。
所以,在基坑开挖使用期间,需要进行监测。
通过对围护和周围环境的监测,能随时掌握土层和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变形情况,将观测值与设计计算值进行对比和分析,随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在不造成危害的条件下安全地进行施工。
1、监测项目和内容施工期间,对水泥土挡墙监测的项目有侧压力、弯曲应力和变形;监测方法主要运用土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侧斜仪、应变计及水准仪等。
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其主要监测的内容主要有坑外地形的变形、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等。
2、监测要求在施工期间需对基坑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实行信息化管理。
要求桩顶水平位移控制值35mm,变化速率控制值为10mm/d,其余监测内容、报警值及监测频率严格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及《监测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