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分录与借贷记账方法.doc

会计分录与借贷记账方法.doc

会计分录与借贷记账方法
会计分录与借贷记账方法
1、资产类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2、成本类与资产类相同
3、负债类与资产类相反
4、所有者权益类与负债类相同
5、收入类与负债类相同
6、费用类与资产类相同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

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明细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

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负债类账户。

如应收账款账户为资产类账户,预收账
款账户为负债类账户,如果企业预收账款业务不多,可将其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反映,这时应收账款账户则是一双重性质的账户。

双重性账户的总账余额没有经济意义,即它既不表示资产数,又不表示负债数,反映资产和负债实有数额的资料,只能从双重性账户的各明细分类账户中分析获得。

借贷记账法的主要优点
(1) 有利于分析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
(2) 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
(3) 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
(4) 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

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

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债减少时,记入左侧。

(3)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计入右侧;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计入左侧。

(4)成本增加时,计入左侧;成本减少时,计入右侧。

(5)收入增加时,计入右侧;收入减少时,计入左侧。

(6)费用增加时,计入左侧;费用减少时,计入右侧。

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分配之前为: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

可以看出,借和贷两个符号规定了相反的含义:借对于会计等式左边的账户是表示资产费用类账户的增加,对于会计等式右边的账户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的减少。

贷正好相反。

因此有了上述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

一般在账户借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借记某账户在账户的贷方记录的经济业务称之为贷记某账户。

至于借方和贷方究竟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增加,哪一方用来记录金额的减少,则要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决定,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是不同的。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基础的重点和难点,理解透彻才能为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会计环境变革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
当前,我们国家经济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经济发展模式由之前的过于重视发展速度,转变成为速度与质量并重,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这种经济发展变革的大背景之下,会计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财务会计理论创新思路,以最终为财务会计理论创新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会计环境产生的变革
1.会计主体多元化
会计主体多元化使得会计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财务会计实践变得更加繁琐。

在新的政治环境的影响之下,我们国家对国民经济成分中的其他经济成分,主要是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更加地重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就意味着,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会得到了国家相应政策的扶持和鼓励,从而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这大大促使了会计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会计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地激烈,相应地也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会计工作电算化
在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会计工作的电算化
程度也越来越高。

之前的有很多财务会计共同参与,同时计算的传统会计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只需要引进相应的会计事务处理设备和处理软件,就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会计工作,大幅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

这导致一大批基层会计下岗,同时,对在职会计的要求更高。

要求其能够运用相应的会计软件来处理会计工作内容,同时能够及时对会计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校正,并且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

会计人力成本上升。

在会计工作电算化的影响之下,从事低端会计工作的人被社会逐渐淘汰,这给从事中高端会计工作的人腾出了加薪空间。

同时也意味着,之前用来养大批会计的钱被用来养一小部分中高端会计人士。

这一来是因为中高端会计人才较少,需要用较高的成本来对其进行维护,二来是因为会计人才的成长需要更多的资金,因而企业必须给予会计人才相应的鼓励。

在这两方面原因的推动之下,会计人力成本大幅上升,会计行业也从之前的拼体力转向了拼脑力。

3.会计环境愈发复杂
会计工作中,会计需要处理的账目等主要指向内部账目。

但是,在现代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账目往来更加频繁,交易方式更加复杂,相应的,税率计算,账目结算以及账目统计等都变得更加困难和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建立新的会计制度,从而使会计工作更加地高效和规范。

二、财务会计理论创新思路
1.观念的改变
要想对财务会计进行理论创新,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念改变,只有如此,财务会计工作才能够找到新的出路。

首先,对资产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会计的思路中,资产只包括了固定资产。

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远远超出其固定资产价值,如果这部分资产没有被计算到资产当中,就会造成对企业发展方式、发展方向以及发展内容的误判,最终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

因此,要想对财务会计理念进行创新,就需要首先转变对资产的观念。

只有如此,财务会计的工作才能够更加地科学与合理。

其次,对工作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只是进行往来账目的统计等,而很少涉及对账目发展的监控,不涉及对账目分析和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使得对财务不了解的相关领导很难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决策。

而在现代会计观念中,则需要多做一步,需要及时根据账目的内容变化而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以为接下来管理决策的做出提供一定的思路。

2.转变会计目标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工作服务的内容只是作为单一个体的企业。

而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的,是会计目标的转变。

在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目标是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而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目标则多了一个外部性的内容,即,促进企业的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促进企业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是指企业要想得到良好地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承担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传统的会计目标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3.转变会计理念
会计理念的转变是财务会计理论创新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会计理念进行转变,其指导下的会计行为才能够得到相应的转变。

首先,改变传统的“人治”会计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会计管理
活动中,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因而导致在财务会计工作当中主要依靠的是人治的模式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受人的影响较大,因而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和不稳定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改变。

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囊括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状况的财务会计制度,从而对会计行为进行相应的规范,这样,才能够使会计工作内容更加地高效和规范,有效地减少错误。

其次,转变对会计的态度。

在很长一段时间,会计从事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都较为低端,这使很多人将会计的工作内容认为成单纯地记账,而忽略了其在进行企业资源优化管理时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对会计工作的态度,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思想上重视会计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提高会计的地位,最终促使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之下,会计环境也产生了新的变化。

因此,我们要想在新环境下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就必须进行相应的会计理论创新,使会计工作观念、工作目标以及工作理念都能够随着社会需要的转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最终促进会计工作在企业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