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 在此过程中,首先是细胞外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与靶细 胞受体结合,接着激活G蛋白,激活的G蛋白进而激活G蛋 白效应器酶(如腺苷酸环化酶),G蛋白效应器酶再催化 某些物质(如ATP)产生第二信使(如cAMP),第二信使再 通过蛋白激酶或离子通道完成信号转导。
(三)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 此类受体分子既有受体的作用又有酶的特性,即它们既存
在与信号分子结合的位点,又具有酶的催化性,通过它们 的这些双重作用来完成信号的转导称之为酶耦联受体介导 的跨膜信号转导。体内大部分生长因子和一部分激素(如 胰岛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信号转导的。
• 受体的特征:
– 特异性 – 饱和性 – 可逆性
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
(一)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1.化学门控性通道 • 这类通道蛋白质本身就是受体,所以又称为通道型受体。 2.电压门控性通道 • 这类通道广泛存在于神经细胞膜、心肌细胞膜和骨骼肌细
胞膜上。
3.机械门控性通道 • 机械性刺激信号能影响此类通道蛋白质功能状态的改变,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 凡是能与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发生特定生理 效应的特殊蛋白质称为受体(receptor)。受体可以存在于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内,但是通常提到的受体指的是 膜受体。
– 受体可以对某些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识别并与之结合,结合后能激 活细胞内的多种酶系,从而引起特定的生理效应。在此过程中,作 为信号分子的化学物质并未进入到细胞膜内,它所携带的信息通过 受体中介转导到细胞内。
从而完成细胞跨膜信号的转导。如内耳毛细胞受刺激后出 现的感受器电位就是此类信号确,速度快。
(二)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
•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是通过膜受体、G蛋白、 G蛋白效应器和第二信使等一系列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质 中的信号分子的共同活动而实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