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语用分析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罗云)
摘要:语用学也叫语言实用学或语言使用学,是语言学中新开拓的一个领域。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具体运用及其规律,尤其注重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用语用学的理论去关注文学作品可以使我们队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入。
本文将运用合作原则和面子理论解析《孔乙己》。
引言:本文通过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会话舍义、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分析了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的人物对话,剖析了其中丰富的的会话含义,分析了人物有意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从而更好的理解作品。
关键词《孔乙己》会话含义合作原则面子理论正面面子负面面子
一、《孔乙己》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和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与黑暗。
本文选取了《孔乙己》中典型的对话,并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作品。
二、会话含义理论及其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理论是美国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
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1】换句话说,“合作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地、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
①数量准则
②质量准则
③相关准则
④方式准则
三、面子理论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违反合作原则的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问题。
研究合作原则我们常常联系到面子理论来进行分析。
Brown & Levinson (1978)在Goffman 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成熟的面子理论,力图将面子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来研究。
他们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self-image)。
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随面子威胁程度的增大而采用较高程度的礼貌策略。
面子威胁程度的计算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社会权力(social power)的差别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
【2】Brown & Levinson将面子区分成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和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
(一)负面面子是指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涉,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凡是有违交际者这种自由愿望的言语行为就是对交际者负面面子的侵犯。
(二)所谓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愿望受人顺从,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
四、《孔乙己》语用分析
(一)故意违反质的原则。
质量准则要求尽可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之言。
当孔乙己进酒馆买酒喝时酒客们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3】在这里孔乙己明明就偷了别人的书,可是他硬要用些冠冕堂皇的字眼来掩饰自己的行为。
无论他是怎么样的身份,在他眼里,他同样的是想的别人的尊重,但是在自己的正面面子受到别人的损害后他采取的质的原则也无非是想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还有在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他们明知道孔乙己念过书却还这样的发问,明显是违反了质量原则。
而当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后,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这回可是彻底的伤了一个所谓的读书人的正面面子了。
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他们这样的做法无非是闲着没事干,纯粹的为了寻别人开心。
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和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故意违反数量的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应包括当前交谈目的所需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超出需要的信息。
《孔乙己》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
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
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
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
”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3】孔乙己和我的交谈开始只是限于读过书没,当他得知我会写“回”字后又故意卖弄其学问,想教我回字的四样写法,当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他的行为无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知识分子对于读书人的自喜和对无用武之地的无奈。
(三)故意违反相关准则。
相关准则要求说话要有关联,不要说与谈话无关的话。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4】孔乙己对别人的问答没有采取回答,而是转向老板买酒和下酒菜,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挨打这件事情的回避,这是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对自己面子的维护。
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他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他面对的也是一群冷漠的群众,他们麻木无知,唯一能使他们兴奋地是金钱,女人。
而他们仅有的消遣方式也是看别人笑话。
殊不知,他们笑话别人时自己也成了笑话。
(四)故意违反方式原则,这要求说话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条理清晰。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3】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这里孔乙己完全不顾和他对话的人是一
群没有上学的孩子,他可能是出于封建知识分子的本能,为了给自己留点下酒菜,张口就之乎者也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之深。
结语
通过本文从合作理论和面子理论方面对《孔乙己》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熟悉合作理论和面子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语言和人物,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思想主题。
在解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因该适当的运用语用学理论,这样我们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新仁《新编语用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8.8
【2】陈新仁《新编语用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8.8
【3】鲁迅.鲁迅全集[M]. 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